历史人物 清代"奇女子"张太君

Posted 故居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代"奇女子"张太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代"奇女子"张太君

清代"奇女子"张太君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代教育家余潜士的儿媳张瑞贞博览群书,还开设私塾教授学生、编撰书籍,令当时不少文人甘拜下风

 

 

余潜士故居

 

www.cha138.com

 

张太君墓碑

 

    “在全国,也极少有女子像永泰人张瑞贞一样,不仅博览群书,还能在书院里教授学生、编撰书籍。”昨天,永泰县文管办郑启凡告诉主持人。前几天,永泰樟板镇乡贤第被公布为省保单位,包括清代教育家余潜士的故居和余潜士及儿媳张瑞贞的墓葬。>>    余潜士是清道光年间的进士,长期在省城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任教,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深得道光、咸丰皇帝的赏识和学子平民的爱戴。其著作《耕村全集》共五册,现为省图书馆、师大图书馆收藏。他的儿媳张瑞贞正是受他的影响,成为一代才女,在当时也开设私塾、教授学生。>>    主持人来到乡贤第,余潜士的故居自明末清初修建完成后一直保留至今,其间虽没经过修缮,但在2700多平方米的故居内,主体建筑仍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故居内,斗拱、装饰的木雕工艺十分古朴、精湛,仍然称得上是当地清代木雕的代表作。>>    故居附近保存着余潜士、张瑞贞的墓葬,可在张瑞贞的墓碑上却刻着“张太君”三个字,很是奇怪。>>    经过询问才知道,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张瑞贞在家乡设立私塾教徒,不少文人听说女子居然收学生授课,很不服气,纷纷来和她对诗、答句,没想到她语出惊人,句句引经据典,可以看得出是一名博览群书、精通诗书的才女,纷纷甘拜下风,对她表示钦佩。

相关参考

奇女子张幼仪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相信大家都知道风流才子徐志摩这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徐志摩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谈,今天我们聊聊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张幼

历史人物 佘太君是否真实存在吗

  时候存在:清代以来,想证实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的形象感人至深。这个人物,到底是艺术虚构,还是确有其人?历史记载模糊不清。>  清以前的史料从未提及佘

一开始便是艺术形象 历史上并无佘太君其人

由张柏芝、刘晓庆、郑佩佩、任贤齐等明星主演的《杨门女将》,于2011年11月18日上映。借此机会,我们不妨重新看看女英雄的故事。电影可以戏说,文章却需有来历。清代以来,想证实佘太君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

一开始便是艺术形象 历史上并无佘太君其人

由张柏芝、刘晓庆、郑佩佩、任贤齐等明星主演的《杨门女将》,于2011年11月18日上映。借此机会,我们不妨重新看看女英雄的故事。电影可以戏说,文章却需有来历。清代以来,想证实佘太君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

历史人物 宋朝奇女子张玉娘简介 张玉娘最爱的男人是谁

  张玉娘是宋朝著名的才女,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三人合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留下不少作品传世,诗词有一百多首,著有《兰雪集》两卷。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出生在宋淳十年,去世于南宋景炎元

宋朝奇女子张玉娘简介 张玉娘最爱的男人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张玉娘是宋朝著名的才女,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三人合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留下不少作品传世,诗词有一百多首,著有《兰雪集》两卷。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出生在宋

清代官员张树声简介 张树声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张树声  字:振轩  谥号:靖达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朝末年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时间:公元1824年  去世时间:公元1884年  主要作品:《张靖

清朝一传奇女子,出身贫寒且得过天花,死后被朝廷封为一品夫人

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不管是千金大小姐,还是出身寒门,科举考试都与她们无关,长大后都会嫁为人妇,然后相夫教子,读过平淡的一生。清代有一位非常传奇的女子,她不仅出身贫寒,且小时候还得过天花,被父母扔在了路

历史人物 清代官员张树声简介 张树声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张树声  字:振轩  谥号:靖达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朝末年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时间:公元1824年  去世时间:公元1884年  主要作品:《张靖

张之洞简介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生平

张之洞简介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生平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