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慈铭的偏激之论
Posted 文集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慈铭的偏激之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慈铭的偏激之论
清代绍兴人李慈铭心直口快,传记中说他性格狷介简略,胸无城府,“意所不可,辙面折人过,议论臧否,不轻假借苟同”。这种脾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四平八稳,只要不是骂到自己,读起来总是痛快的。
闲来翻阅后人从李慈铭的日记中辑录整理出来的《越缦堂读书记》,读到他自己说“予生最不敢轻议人”,还来不及笑出声,后面紧接着就是“然于古今亦有深恶者十余人:魏王肃,唐啖助,宋郑樵、王柏、陈亮,明程敏政,国朝陆陇其、沈德潜、程晋芳、程廷祚、朱仕、翁方纲,近时方东数,皆愚而自用,谬种遗患”。远不止这些,“若李贽、唐寅、祝允明、孙(金加广)、金人瑞、袁枚、赵翼、张问陶之流,诞妄不经,世上小儿稍有识者,皆知笑之,不足责矣。”还没完呢,“至宋元明三朝中,若道学诸儒之语录,蒙存浅达之经解,学究考据之说部,江湖游士之诗文集,纲目家法之史论,村塾门户之论文,皆足以陷溺性真,锢塞才智。”最后在这位“最不敢轻议人”的李慈铭眼中,南宋以后各种经说丛说文集“必不可不读者,不过四五十种”,其他则最好通通摒弃,既可省时间,又免流弊无穷。
www.cha138.com有意思的是,看李慈铭具体谈论上述十余位“深恶者”的书,又不那么偏激了,如宋代郑樵的《通志》,李慈铭并没有恶语相向,还夸他“不轻改古文”,“诠次亦颇有法”,看不出来为什么要“深恶”。再如清代的程廷祚,李慈铭评他的《青溪文集》也颇公允,既肯定他“识趣豪迈”,也说他“陈义甚高,而不切于世用”,再多不过说他“添改本文出处:古书,以成曲说,不足为据”。对翁方纲的《复初斋文集》,李慈铭说的最厉害的话是“于经学甚浅,而好诋诃,往往谬妄”。同样都看不出何以让他“深恶”。
大抵说来,李慈铭具体评论一部书时,虽然不免矜才使气,自我标榜,但仍不失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实不“轻议”;一到泛泛而谈时,就信口贬损,不讲道理了;尤其是对于同时代人如赵之谦、王(门里回山豆)运等,更是几近诟骂。
相关参考
李慈铭(公元1830年~1894年),晚清官员、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
问樊、易二人之事迹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别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少颖敏,每试辄冠其曹。张之洞督鄂学,拔人心经书院,已而举于乡。尝纳贽于会稽李慈铭,习其词章之学。庚子拳匪乱作,随銮逃西安,其后罪己、变法
樊增祥樊增祥别名樊增,出生湖北,是清代官员、文学家,人称“樊美人”。他与张之洞、李慈铭二人交好,为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生平诗稿达30000首之多,有《北游集》、《东归集》、《涉江集》等作品。樊增祥简
清人李慈铭《越缦堂读书笔记》“《三国志》”部分有一则札记说: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
他一生最高官职是从五品,却过着奢靡的生活,而弟弟被饿死在老家
晚清著名诗人李慈铭自幼聪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越中俊才”,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异常艰辛。因为迟迟考不中,29岁那年,他选择了捐官。一直干到60岁,他才当上了从五品的山西道监察御史,这是他一生
中文名:阎敬铭 别名:阎丹初 国籍:清朝 民族:汉 出生地:陜西朝邑赵渡镇(今陜西省大荔县朝邑镇) 出生日期:1817年 逝世日期:1892年3月7日 职业: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
阎敬铭是清朝著名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位数不多,有凭有据的理财专家。阎敬铭生于公元1817年,去世于公元1892年,享年75岁,字丹初,晚年“无不悔翁”,去世之后,清廷为其上
历史人物 张学铭简介 张学铭怎么死的 张学铭故居 张学铭的兄弟
中文名:张学铭 出生地辽:宁海城 出生日期:1908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83 张学铭(1908-1983),字西卿,辽宁海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张作霖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位主战派大臣,几度执政,几次率大军与金决战,兼为将相,权倾一时,颇为显赫。然而八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位主战派大臣,几度执政,几次率大军与金决战,兼为将相,权倾一时,颇为显赫。然而八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