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
云南五华山华国寺,相传陈圆圆曾在此出家。
www.cha138.com 明末名将的故事中,恐怕最被文学家、戏剧家宠爱的便是吴三桂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直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但说来说去,总离不开那点儿香艳的味道。 吴三桂,何许人也?一个有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一个敢为爱情担负身后滚滚骂名的人;一个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本站网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本站网舞台上却又是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本站网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很难简单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了解吴三桂降清的具体过程,了解一个真实的吴三桂,并且作出准确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去了解那段特殊的本站网。 大明最后一张军事王牌 山海关与北京城相隔不过三百多公里,是京师的护翼,更是从辽东通往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由明初的大将军徐达修建,后来经谭纶、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等明朝几代军事将领加固及重修,由城里到城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呈四方形,四面均有关门:东楼镇东,西楼迎恩,北楼威远,南楼望洋。城外有护城河,城南城北是两座翼城,此外还有两座罗城,分别为东西罗城,护城河由其中穿过。出东门三十余里,是山海关第一个前哨军事据点“中前所城”(今辽宁省绥中前所),前面有一座护卫城名叫“前屯卫”(今辽宁绥中前卫),再前行数十里,是“中后所城”,(今辽宁绥中县城)。在同海关城东二里的欢喜岭上,还有一座用于军事望的高地,名叫威远城。 松山会战之后,逃到杏山的吴三桂的军队再次被击败,他与一名部将只身逃往宁远。对明朝军事情况了如指掌的洪承畴和祖大寿先后降清,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处境的崇祯皇帝一反常态,不仅没有下旨降罪,反而给吴三桂加升了提督职衔,并指示他“收残转败”,收拾各镇溃兵散勇,总归吴三桂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吴三桂的兵力反而增强了,成为崇祯皇帝手上最后一张军事王牌。 吴三桂的继母是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于是成了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降清后,皇太极利用祖大寿,频频向吴三桂伸出橄榄枝,一心想招抚吴三桂。 劝降进行了一年,却毫无结果。 皇太极去世后仅一个月,丧期未满,多尔衮、济尔哈朗与诸王贝勒便作出出征宁远的决策。名为征宁远,实则是攻取宁远以西至山海关之间的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城,从而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的联系,把宁远变为一座孤城。三所的明军哪里会是多尔衮的对手,前后不过七八天,就被清军击败。 吴三桂在困守孤城中,迎来了公元1644年。金庸的《鹿鼎记》中浓墨书写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恩怨情仇。
艰难的撤离 1644年春节,已经占领了“百二秦川”、既而席卷山西的李自成确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崇祯皇帝意识到,明都北京已经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而此时,卫戍京城的军队已经几乎一年没有得到军饷。兵士们人心极度涣散,正如一位将领所报告的:“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 尽管情况已经不能再糟,崇祯皇帝还是严词拒绝了群臣迁都南京的建议,坚决主张固守北京。这年四月,皇帝下旨:调吴三桂回师勤王。 这是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因为这样的话,宁锦防线将彻底崩溃,等于将山海关――这座大明王朝对抗清军最后的屏障直接暴露在敌军面前。八旗军的铁骑,向着北京又近了一步。 对于吴三桂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撤离。除了他自己的四万军队,还有辽东的七八万百姓,所有的人都不愿留在宁远。吴三桂不能不为这些大明子民们着想,只能把宁远及其附近的兵民全部带入山海关内,这样一来,撤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精心地准备之后,吴三桂率领军民号称五十万人,放弃了明王朝苦心经营近两百年的宁远孤城,向山海关进发。 从宁远至山海关,仅有两百里路程。按照吴三桂军队的速度,最多两天一夜即可到达。而百姓们背井离乡,将妻携子,一路拥挤不堪,人挤马嘶,于是在这条本不太长的路上,吴三桂走了整整五天。 大明末代皇帝的悲惨结局 崇祯皇帝望眼欲穿,却始终看不到吴三桂勤王军的影子。无奈之下,他下令征召民兵,同时,派遣部分京城守军开到城外扎营,其余的派往各个城门。又把宦官们武装起来,命令他们把守通往紫禁城的主要路口。他甚至还将藏于地下的并不多的内帑储备挖了出来,以招募军队,协助唯一一支及时赶到的勤王军--总兵唐通的部队守卫居庸关。 但一切似乎都是徒劳的。 四月二十一日,唐通不战而降,起义军过居庸关。 四月二十二日,距紫禁城西北仅六十五公里的昌平失守,朝野恐慌。 四月二十三日,崇祯皇帝主持了生平最后一次正式朝会。他环顾群臣,不禁先落下泪来。群臣相向而泣,束手无策。 四月二十四日,李自成命令部队开始攻城。当晚,他的部队已经逐渐占领了南城。 四月二十五日清晨,满朝文武竟无一人上朝。 孤独的皇帝绝望了,此时他身边仅有一名随从。二人走出皇宫,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 在我国本站网上,丢了江山愤而自杀者寥寥无几,朱由检算是一个。多数亡国之君一无廉耻,二无勇气,他们不会选择“殉国”。 就在崇祯皇帝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北京城内的明军已经放下了武器,大开城门,迎接起义军。 借兵?投降! 几乎就在一念之间,吴三桂就下了借兵的决心。 一个月前,当吴三桂放弃宁远时,摄政王多尔衮就惊喜地发现,建立伟业的机会似乎来了。 随着明朝政府的崩溃,范文程力劝多尔衮进取中原。范文程认为,李自成的军队虽然强大,但进入北京之后,逼死了明朝的皇帝,虐待前朝的缙绅和官员,纵兵在城内四处抢掠,天怒人怨,已经失去了人心。这是大清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部队要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应保证秋毫无犯,以成大业。 多尔衮认为范文程说得有道理,果断决定全民动员,“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秣马厉兵,做出征前的准备。 五月十四日,摄政王多尔衮以讨伐叛匪为名,率领八万大军离开盛京,前往山海关方向。 五月二十日,吴三桂的使者到达了清军大营,表示愿以财物和割让领土为酬谢,请摄政王多尔衮出兵共剿李自成。但是吴三桂还是留了一手,他提出清军由密云、喜峰口等处绕道入关,伏击李自成,而自己坐镇山海关,以对李自成统领的大顺军形成合围之势。 多尔衮当然看穿了吴三桂将山海关紧紧抓在手中不放的用心。他在给吴三桂的回信中,不仅对吴三桂的来信表示高兴,还提出所率军队已到达宁远,与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部队会合后,定能击溃叛匪。 五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的主力抵达山海关城郊。 已经没有时间讨价还价的吴三桂,不得不同意了多尔衮进入山海关的要求。而多尔衮又提出,吴三桂的部队与大顺军装束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要吴三桂命令其将士剃发以相区别。并要按照满族习俗,订立正式盟誓。 吴三桂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接受了这个条件。也就是从这时起,借兵变成了投降。 吴三桂降清是其所处的本站网环境、性格因素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陈圆圆不过是个导火索,把一代枭雄的叛逆归结为红颜祸水,实在是有失公正的。相关参考
明末名将的故事中,恐怕最被文学家、戏剧家宠爱的便是吴三桂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直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但说来说去,总离不开那点儿香艳的味道。吴三桂,何许人也?一个有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姓家奴”吴三桂的事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吴三桂这个人,堪称是十七世纪的个人武力削弱版的吕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三姓家奴啊!他和他爹受明朝的恩泽,吃明朝的俸禄,却在李自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宗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刘宗敏可能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吴三桂,人们几乎都是听说过的。在明末清初时期,吴三桂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明朝末年,天下大乱
你们知道朱由榔被处绞刑前,开口说了几句话,把吴三桂吓坏了,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1646年,永历帝朱由榔即位以后,把第二年改成永历元年,成为南明的最后一帝,被称为永历帝。他依靠大西军的余部孙可望和李
你们知道朱由榔被处绞刑前,开口说了几句话,把吴三桂吓坏了,接下来全榜网小编为您讲解>1646年,永历帝朱由榔即位以后,把第二年改成永历元年,成为南明的最后一帝,被称为永历帝。他依靠大西军的余部孙可望和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崇祯十六年春,外戚田宏在苏州巡游,听说歌妓陈沅、顾寿的美名,就重金买下顾寿。陈沅更是靓丽绝世,有一个有求于田家,就以800金的价格买
原标题:吴三桂叛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吗?说起吴三桂,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先是背叛明朝投靠闯王李自成,后倒戈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合伙灭了李自成,最后又反了清朝。最后他的运气不那么好了,被
当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曾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但刚入关不久的清兵不仅挺过去了,还迅速反败为胜。这究竟是为什么?模拟武装巡边"三潘之乱”,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
...身卑贱,不得已以色相求得生存。乱世中,几经辗转遇见了吴三桂,这不知是吴三桂的红颜之福还是红颜之祸,遇上陈圆圆算是吴三桂生命中注定的一劫吧。吴三桂初见陈圆圆之时,便被台上的风姿绰约的戏子深深吸引,陈圆圆...
当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曾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但刚入关不久的清兵不仅挺过去了,还迅速反败为胜。这究竟是为什么?模拟武装巡边"三潘之乱”,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