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化淳

Posted 王安

篇首语: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我们的学习也是无限期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化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化淳

  曹化淳(明) 武清王庆坨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卒于康熙元年五月十四日(1589―1662)。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8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负责清理魏忠贤时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两千余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该年夏,曹化淳主持在家乡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撰碑文。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曹化淳同胞兄弟五人,三兄化富、四兄化勤早丧,曹化淳与同朝为官的次兄后军都督化雨关系最为密切。崇祯十六年六月六日,曹化雨病逝,因长兄化春年迈,殡葬及转年春立碑、建亭等事均由曹化淳亲临料理。  甲申年,贼军、建州军先后陷京,曹化淳当时正在家乡,根本没有参与开城、投降之事。十月,顺治移驾北京,www.cha138.com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怀宗(建州赠崇祯皇帝之庙号)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然而不知为何,顺天府文人杨博,宛平文人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甲申之后,启门之说,仍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1662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经曹氏后人传承抄录,至今仍保存完整。《遗嘱》较长且为文言,《感怀诗》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如《忽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评价说:  化淳与东林交好,不能排斥这些奸人,固然有错。但是当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相关参考

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太监曹化淳怒喊10个字,道出明朝灭亡的原因

仔细研读历史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不管一个王朝多么强大,最终的结局都一样,被另一个朝代所替代,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规律。汉朝在鼎盛时期,把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打的溃不成军,因此被称为「”强汉”;唐

历史上姓曹的反面人物

曹公公。曹化淳,字如,号止虚子,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历史人物 陪崇祯殉国的明末太监王承恩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王承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邢台市白岸村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644年职业: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主要成就:北京被围时提督北京兵马王承恩人物生平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

历史人物 太监王承恩简介 王承恩是怎么死的

  王承恩是明末太监,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一直跟随在崇祯帝身边,助他突出重围。甚至在崇祯帝自缢之前,也是他陪在崇祯皇帝身边,在崇祯帝自缢在眉山之后,在崇祯帝上吊的

历史人物 明末宦官王承恩简介,王承恩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

历史人物 明末太监王承恩简介 王承恩怎么死的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太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生卒年不详,幼时因家境贫寒入宫,后在曹化淳名下当值受到提拔。要是说道这儿,对于王承恩大家还没有印象的话,那就再提一个人。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明朝历史 崇祯帝吊死煤山前最后三天都怎么过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

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明末太监王承恩简介 王承恩怎么死的?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太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生卒年不详,幼时因家境贫寒入宫,后在曹化淳名下当值受到提拔。要是说道这儿,对于王承恩大家还没有印象的话,那就再提一个人。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