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皇后之宝玺印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皇后之宝玺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皇后之宝玺印

  【名称】:清皇后之宝玺印  【类别】:金器  【年代】:清  【文物原属】:清代皇后印玺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10cm,纽高6cm,印面14×14cm,重1800g。  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  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www.cha138.com均金制。外椟绘凤文。”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写宝文,呈皇帝御览。皇帝钦定后,再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铸造完毕后交广储司银库以待镌字。镌字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礼部奏报批复,届时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镌刻,竣工后,收存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最后再由工部办理制造宝、印池等一应物件。  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相关连接】:  玺印、故宫博物院

相关参考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清皇室——寿山石玺印合集(附详细介绍)

宝玺是皇家的一种象征,深藏于皇宫大内,外人很少见知,因此它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今日便与大家分享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宝玺究竟有哪些?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寿山石雕大多是古代宫廷藏品,所藏清代帝后寿山

历史秘闻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清皇室——寿山石玺印合集(附详细介绍)

宝玺是皇家的一种象征,深藏于皇宫大内,外人很少见知,因此它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今日便与大家分享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宝玺究竟有哪些?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寿山石雕大多是古代宫廷藏品,所藏清代帝后寿山

大清朝帝后玺印

▲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cm见方,通高7.6cm,纽高5cm。▲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宝匣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天子之宝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目录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敬天勤民之宝

敬天勤民之宝,通高9.8cm,印面10*10cm。白玉质量,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饬觐吏”之用目录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皇帝奉天之宝

皇帝奉天之宝,通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奉若”之用。目录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皇帝之宝二方

皇帝之宝-其一  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皇帝尊亲之宝

皇帝尊亲之宝,通高6.1cm,印面6.8*6.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皇太后徽号及上尊谥、庙号之用。目录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敕命之宝

敕命之宝,通高9cm,印面11.3*11.3cm。碧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目录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之敕正万邦之宝

敕正万邦之宝,通高10.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诰外国”之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