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杨皇后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杨皇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杨皇后

【】晋武帝皇后杨艳

  杨艳(238年-274年)字琼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杨文宗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姿容美丽,性陕隘。  杨文宗是曹魏的贵族,封(mǎo)亭假,曹魏晋王司马昭为了篡魏,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娶了杨艳为王太子妃,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称晋武帝,册立杨艳为皇后,  杨艳生了三男三女,长子早逝,次子司马衷性痴呆,恶琥帝早欲废去,,杨皇后认为从来立嗣,都是立嫡立长,不能破坏这个原则,终使这个痴呆的独生子保持太子之位。  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拟立卫的女儿为太子妃,贾充的妻子郭槐,以重金贿赂杨皇后,结果立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性嫉妒,太子宫中其他姬妾怀孕,都被剖腹杀死,晋武帝大怒,准备废去太子妃贾氏,杨皇后又代为求情,说:“贾充有功晋室,贾南风年青不懂事,虽有妒杀之罪,看在她父亲的面上,不可废掉她。”在杨皇后的庇护下,贾氏始没有被废。  晋琥帝统一中国后,www.cha138.com最初颇勤于政事,奖励家桑,恢复生产,史称“太康繁荣”,晚年沉湎于女色,后宫佳丽多至万人,由于妃嫔繁多,晚间临幸哪个宫室,都拿不下主意,他索性顺其自然,乘坐在羊车,羊车拉到哪里,就在那里留宿,羊喜欢吃绿草,妃嫔为了求宠,用嫩绿竹叶插在门口,“以盐汁洒地,而引帝王,”(《晋书 列传第一》)胡贵嫔以此法而获重宠。  公元二七四年(晋武帝泰始十年),杨皇后病危,害怕晋武帝立胡贵嫔为皇后,便把堂妹杨芷推荐给琥帝,希望在自己死后立杨芷继承后位,杨芷长得俊美,性风流,果然博得武帝的欢心,不久,杨艳死,立杨芷为皇后。  杨艳为了保持外戚的权势,紧接立痴呆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又包庇太子妃贾南风,临死不建议立杨芷为皇后,造成后来杨芷的父亲杨骏弄权,为晋武帝死后的政局动乱埋下了祸根,史称“二场继宠,福极灾生。”(《晋书 列传第一》)虽然不能把西晋短促的政权,完全归咎于杨艳,但是,杨艳对西晋的政局,确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关参考

宋朝 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桂枝

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档案:姓名:杨桂枝生卒年:1162~1232年籍贯:会稽山阴婚配:宋宁宗赵扩封号:皇后谥号:恭圣仁烈恭圣仁烈皇后,原名杨桂枝,南宋宁宗皇后。《宋史》、《历代妇女著作考》、《绍兴

隋朝 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

独孤氏隋文帝杨坚皇后□□档案:姓名:独孤氏生卒年:公元543~602年籍贯:北周云中(今山西大同)婚配:隋文帝杨坚封号:皇后谥号:文献独孤氏,隋文帝杨坚后,名伽罗(正史未有记录其名,后人考据),北周云

隋朝 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

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身世与婚姻独孤皇后(553—602),河南洛阳人,北周大将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信是北周的名将,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官拜上柱国大都督,封河内公,他共有7个女儿,其中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

历史人物 杨玉环及李隆基宠爱于一身 杨玉环最后为什么没有皇后

杨玉环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当时的杨贵妃深的皇帝唐玄宗的喜爱。其实,在当时的唐朝,人们各个都非常的肥美。唐朝时期,是中国古

唐玄宗如此宠爱杨玉环 为何不封她为皇后

  唐玄宗杨玉环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

历史人物 唐玄宗如此痴迷杨玉环为何不册封其为皇后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

历史人物 倾国倾城的宋宁宗皇后杨桂枝简介

宋朝人物本名:杨桂枝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1162年去世时间:1232年主要成就:谋杀韩侂胄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谥号:恭圣仁烈皇后享年:71岁丈夫:赵扩杨桂枝人物介绍杨皇后生于11

揭秘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这么怕独孤皇后生气

隋文帝杨坚的妻子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

揭秘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这么怕独孤皇后生气

隋文帝杨坚的妻子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