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雍正亲娘曾拒绝“皇太后”称号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雍正亲娘曾拒绝“皇太后”称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雍正亲娘曾拒绝“皇太后”称号

雍正继位后 亲娘曾寻死觅活拒绝“皇太后”尊号(1) >

话说雍正得了皇位后,但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的第一反应,更多的是错愕与惊讶,而不是由衷的喜悦。《清世宗实录》中记载说,乌雅氏得知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此话大大的不吉利,哪有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做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乌雅氏的话似乎透出两层含义,第一是自己并不看好雍正,有怀疑的意思;第二恐怕是自己觉得应该另有其人,可惜最后大位得非所人。据一般的猜测,乌雅氏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当时呼声很高的十四阿哥胤继位罢。

胤的生母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六岁(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官方正式文件一般只说她是满洲正黄旗人,其父名叫威武,是正三品的护军参领。护军参领是满洲八旗的军职,每旗有十个名额,正参领是三品(看起来挺高,其实也很一般)。

乌雅氏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进了宫,应该是在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之后。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康熙首次正式册封嫔妃的时候,封了八个主位(一个贵妃,七个嫔),乌雅氏榜上无名,当时她大概只处于“常在”或者“贵人”这个级别。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喜得贵子,这就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四阿哥胤。尽管胤在满月后便被贵妃佟佳氏抱去抚养,但“母以子贵”,乌雅氏生子有功,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她便被册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乌雅氏又生下六阿哥胤祚,因为乌雅氏连得两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又被晋升为德妃,只可惜六阿哥胤祚这孩子福浅命薄,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www.cha138.com

此后,乌雅氏再接再厉,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又生了皇七女,这个小女孩更是短命,三个月不到便早疡了。不过,乌雅氏这几年大概颇受康熙的宠爱,她的生育能力也是超级的强,在次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乌雅氏又生下皇九女,这个女儿得以顺利的成长,在康熙二十一个女儿中(含养女一名,即大公主,具体情况见本节补记)被称为“五公主”(后嫁佟国维之孙舜安颜)。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的时候,乌雅氏生下皇十二女,这也是她的第三个女儿,通常称为“七公主”,可惜这个小公主也只活了十二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乌雅氏生下她最后一个孩子,这就是十四阿哥胤。

在当时看来,乌雅氏的确是个“英雄”妈妈,她总共为康熙生了三子三女,在康熙的后妃里面并列第一。当时能和乌雅氏比拼的只有三阿哥胤祉的母亲荣妃马佳氏,她为康熙生了五子一女,但只有“二公主”和最小的胤祉活了下来,其他都不幸早疡了。而乌雅氏的六个子女中,除了皇七女早疡、六阿哥胤祚六岁夭折和七公主十二岁夭折外,四阿哥胤、五公主和十四阿哥胤都顺利长大成人。

胤出世的时候,乌雅氏还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因为清宫规定,只有嫔以上的后宫主位(包括嫔这个级别在内)才有资格抚养皇子。由此,胤从小便和乌雅氏分开而居,由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到她病逝为止(当时胤十一岁)。尽管胤和生母乌雅氏有请安或祝寿等固定的见面时间,但在宫中的森严制度下,母子间似乎既无法亲近,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正如雍正自己所说,“生恩不及养恩大”,或许在当时胤的眼中,养母佟佳氏才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由此,雍正和亲生母亲乌雅氏的感情不如养母佟佳氏,这也就很自然了。雍正即位后,对养母佟佳氏家族的封赏也是远胜于生母乌雅氏一家,这大概也是雍正一直想报答佟佳氏的缘故罢。

从乌雅氏这边来看,她除了不能时刻接触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外,由于胤养母的地位尊贵,而她自己地位的卑下,这可能也构成了她对胤感情的障碍和隔阂。或许,胤也曾因为他是皇贵妃(当时的宫中之首)抚养而在无意间流露出骄傲的神态,这自然会让乌雅氏感到不自在而伤心难过。久而久之,母子关系自然互生隔阂,陷于关系淡漠的尴尬境地。

由于幼年时期缺乏生母的母爱关怀,成年后的胤对乌雅氏可能大都浮于礼节性的尊重。这种关系,可能既陌生,又熟悉;既频繁,又冷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被制度戕害而蒙上了阴影的母子关系,既悲哀又伤感。

>从母子的性格来说,乌雅氏和胤倒是颇有相像的地方,就连一胞所生的十四阿哥胤,也都是十分的倔强而情绪化。康熙说小时候的胤“喜怒不定”,这种容易情绪化的性格估计也是来于乌雅氏的遗传。胤和胤两兄弟本都是性情中人,胤可以为保八阿哥胤而顶撞盛怒之下的康熙,胤虽然在争夺储位的时候韬光养晦,但他即位后性格凸显,写的很多批示也是爽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有日本学者称雍正的朱批谕旨为天下第一痛快书,诚然,没有那个皇帝像雍正那样批折子的) 乌雅氏也是如此,一样的执拗,一样的感情用事。本来雍正做了皇帝,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应当高兴才是,但这皇太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费解。雍正即位后,乌雅氏说自己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随大行皇帝康熙而去。这,实在是太不给雍正面子了。 据雍正自己说,“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朕叩头痛哭,上奏母后说:‘皇考以大事托付给我,今母亲执意以死相殉,那儿臣更有何依赖?将何以对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从了。’经过再三的哀求,母后才放弃寻死的念头,勉强进食。自此以后,朕每晚都要亲自到昭仁殿去详细询问值班太监,得知母后一夜安睡后,才放心的回到守灵的地方。” 如此看来,乌雅氏的做法不仅绝情,简直就是添乱。雍正也是被她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只能说,“没办法,你死我也死,省得我蒙受不孝之名,没脸去见天下臣民”。一个要以死相殉,另一个以死相逼,最后乌雅氏只好妥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对母子的关系也未免滑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本是雍正登基的喜庆日子,乌雅氏却又弄出不和谐音。按照惯例,皇帝登基前,应先到皇太后处行礼,礼部官员按照雍正的旨意,提前一天将登基的程序启奏皇太后,乌雅氏却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乌雅氏的意思似乎是肚子里有气,说自己与新皇帝雍正登基没有关系,不肯接受行礼,这弄得雍正精心准备的登基大典差点泡汤,实在是大煞风景。 有上一次事情的教训,雍正知道母亲乌雅氏的脾气的确是不好对付。于是,雍正便派礼部、内务府总管等官员,加上和允关系不错的允,大家一起去劝说皇太后受礼。但是,乌雅氏也真是执拗得可以,这么多人劝她都不听,“览过仍不受”。雍正被弄得焦头烂额,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自己亲自出马,再三恳求,乌雅氏这才不情不愿的说“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 好一个“无可奈何”!听乌雅氏的意思,好像是看在先帝的先例份上才答应群臣的请求。这词用的,绝了。 按照惯例,雍正得给乌雅氏上皇太后的尊号。当时,内阁翰林院也已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拟好,皇太后的表文、册文,还有金册、金宝,这些证明文件和仪仗程序的各项准备事宜也都弄好了,钦天监也挑了个黄道吉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偏偏乌雅氏就是不同意。 乌雅氏说,“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永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号远矣。”乌雅氏以康熙的葬礼未完成为借口,既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居住多年的永和宫搬出(皇太后得住宁寿宫)。看来,乌雅氏对那些破落制度是要顽抗到底了。 这下,雍正是被弄得头皮发麻,本来他当上这个皇帝就有点不明不白,所以他才在这种仪式上要做得循规蹈矩,尽量完美,免得天下人说他的闲话,谁料得生母乌雅氏却和自己处处不配合,这真是让雍正这个做儿子的心里憋气,却又无可奈何。没办法,雍正只好又硬着头皮,亲自去“诚敬谆切叩请再三”,但这次,乌雅氏却死活不听,她再次来了个“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切陈辞,皇帝屡次叩请,予亦无可如何。知道了。” “知道了”,这是中国的权术史上是一个极为经典的词。什么叫“知道了”?当然不是光“晓得了”那么简单。“知道了”隐含的意思可就太多了,也许是表示未置可否;也许是表示不同意;也许是让请示人看着办,若办好了,说明属下聪明伶俐;若万一办不好,领导也可以推掉自己的责任;总而言之,领导总是能从“知道了”这里把握先机。 乌雅氏的“知道了”,不过是缓兵之计,用这词给勉强搪塞过去,实际上就是不愿意受封号,也不想搬到皇太后该住的宁寿宫去。牛不喝水强按头,乌雅氏就这倔脾气,她是皇帝的生母,雍正能拿她怎么办?没办法,这事也只好拖了下来。 >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想封舅舅做大官竟然被皇太后拒绝

  做了皇帝,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如何处理与舅舅们的关系,整个东汉,除了皇帝之外,出现了两股最大的势力。一个是皇帝的舅舅们,一个身边的太监们,他们甚至可以影响谁来当皇帝。而从汉章帝的儿子汉和帝刘肇开始,

崇庆皇太后为何不与雍正合葬?崇庆皇太后是怎么死的?

  《如懿传》的剧情刚展开的时候,雍正对皇后乌拉那拉氏许下“此生不复相见”的誓言,但雍正死后,乌拉那拉皇后却拼死都想求一个与雍正合葬的名分。  这不是她爱慕虚荣,而是历代皇后死

崇庆皇太后为何不与雍正合葬

  《如懿传》的剧情刚展开的时候,雍正对皇后乌拉那拉氏许下“此生不复相见”的誓言,但雍正死后,乌拉那拉皇后却拼死都想求一个与雍正合葬的名分。  这不是她爱慕虚荣,而是历代皇后死后大多都会和皇帝丈夫合葬

雍正死后妃子们各显神通,有的活到96岁,有的拒绝和雍正合葬

《甄嬛传》中,雍正的妃子们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皇后乌拉那拉氏,被雍正禁足于景仁宫,最终暴毙而亡;华妃,哥哥年羹尧失势后,雍正与她反目,最终自杀;沈眉庄,和太医温实初偷情,最终死于雪崩。其他的不重要角色

历史人物 雍正的皇后是谁,甄嬛是清代皇太后中寿命最长者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雍正的皇后是谁,甄嬛是清代皇太后中寿命最长者”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雍正帝一生勤政爱民,后宫总共只有8位高位妃子,雍正的皇后有两个,分别是孝敬宪皇后和孝圣宪皇后。雍正

弟弟两次拒绝雍正,被连降三级,乾隆罚他为雍正守陵20年

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宫廷传来皇帝的圣旨:褫夺多罗贝勒胤�的爵位,连降三级为镇国公。这个新闻传来,环球哗然。要知道,胤�是康熙的儿子,也就是雍正的异母弟弟,是堂堂的皇子,他的爵位起码是辅国公起步,根基

历史秘闻 雍正死后妃子们各显神通,有的活到96岁,有的拒绝和雍正合葬

《甄嬛传》中,雍正的妃子们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皇后乌拉那拉氏,被雍正禁足于景仁宫,最终暴毙而亡;华妃,哥哥年羹尧失势后,雍正与她反目,最终自杀;沈眉庄,和太医温实初偷情,最终死于雪崩。其他的不重要角色

历史人物 胤祥死前提了什么要求,雍正听后直接拒绝了

胤祥死前想雍正提一个要求,雍正听后:不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要说到皇家是没有兄弟父子可言的,毕竟他们的眼中都是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为了登上高位,也是做出了很多手足相残的事。如此李

历史人物 雍正继承皇位之后,为什么拒绝放出被关了十几年的大哥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逝世。评定康熙皇帝的一生,当真是十分精彩,比方说平定三藩之乱、铲除鳌拜等等。康熙皇帝逝世之后,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禛的年号就是雍正,雍正皇帝在清朝的历史上颇具争议。为什么

她是雍正唯一的胞妹,皇太后親自撫養長大,被詔封為固倫公主

大家都知道,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為康熙生下了六個兒女,其中包括三個女兒,分別是皇七女、皇九女與皇十二女。然而,皇七女與皇十二女都沒有活到成年,由此,剩下的皇九女便成了雍正唯一的妹妹,她就是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