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Posted 长孙
篇首语: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高宗的生存策略
本文摘自《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 墨香满楼 出版: 武汉出版社 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 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指挥。 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本站网,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 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 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 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 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 李治继续回忆本站网,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 一、文臣。 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 二、武将。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 三、外戚。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 四、太监。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五、自己。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 还是要靠自己! 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 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 这个柳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www.cha138.com总算是自己人吧? 未必。 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长孙无忌鼓励柳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 这句话正打在柳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 想到这一点,柳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 李治答应得很爽快。 中圈套! 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 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 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 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 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 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 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 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 李治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 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 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 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相关参考
曹丕伐吴,刘备出兵阳平关,曹丕受牵制而大败。这就是制衡的妙处。如果只有两者相斗,弱者必亡。第三者若站在弱者这一边,弱者就能在强者身边取得生存空间。>> 一、曹丕伐吴>> 蜀国派邓芝入吴国通好,
信長之野望是一款開放、歷史模擬策略遊戲,玩家扮演一國之主征戰沙場,開疆拓土,在戰火紛飛的日本戰國生存就必須強大起來。信長之野望能夠帶領你了解日本戰國歷史,體驗歷史。比起三國志,我更喜歡光榮本土的信長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对于顽固势力的策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背后是各种势力的交错,基本包括进步势力、中间势力以及顽固势力,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这三股势力的时候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总方针。针对比较麻烦的顽固势力,他们也有一套完整的策略。
大多数交易者发现裸式期权卖出和信用差价期权这两个策略弊大于利。他们想知道是否存在风险有限而盈利空间较大的波动性卖出策略。尽管不太常用但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策略。这种策略从期权价格下跌即隐含波动性下降中获利
大多数交易者发现裸式期权卖出和信用差价期权这两个策略弊大于利。他们想知道是否存在风险有限而盈利空间较大的波动性卖出策略。尽管不太常用但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策略。这种策略从期权价格下跌即隐含波动性下降中获利
大多数交易者发现裸式期权卖出和信用差价期权这两个策略弊大于利。他们想知道是否存在风险有限而盈利空间较大的波动性卖出策略。尽管不太常用但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策略。这种策略从期权价格下跌即隐含波动性下降中获利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陈胜和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虽没有成功,但它引发的反秦浪潮却席卷全国。尽管是一次偶然事件引发的农民起义,但有着鸿鹄之志的陈胜却并没有草率地反秦,而是采取了相应的策略。那么,陈胜吴广起义
《道德經》:捨得,是人生最好的“策略”。天下因果得失,其實皆是一個循環。萬事萬物有因就有果,事物也是存在着不同層面,這都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問題。很多人總是以主觀的思想去思考,無形之中就違背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