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咸丰帝如何灭蝗虫

Posted 飞蝗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咸丰帝如何灭蝗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咸丰帝如何灭蝗虫

        清朝入关后的诸帝中,提起排行第七的咸丰,人们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一个政治上软弱无能,生活上荒淫无度,靠饮鹿血维持生命的懦夫形象。但揆诸史籍,却会发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咸丰在其当政的部分时间里,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咸丰六年(1856年)他亲自指挥灭蝗,便是一个典型事例。 >        1.眼观蝗阵 忧心忡忡 >        咸丰六年(1856年)秋,黄河流域各省与直隶地带突起蝗灾,飞蝗成群结队,列成方阵,腾空飞起,遮天蔽日,所降之外,禾稼尽成枯枝。 >        七、八月间,咸丰帝连续接到各省督抚及地方官的奏报,都说飞蝗方阵异常厉害,有的说,蝗阵能使晴天白昼顿时变成黄昏;有的说,蝗阵展翅一飞,顿能刮起一阵狂风。览读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奏报,咸丰帝有些不敢相信。往昔出巡,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见过成群结队的飞蝗,怎能想像那般的小东西,能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想到这里,他决定不日出京,亲自考察飞蝗酿灾实情。 >        9月的一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咸丰帝在一队御林军的簇拥下,疾驰出京。正行进间,忽见东南天际有一块乌云快速飘来,并夹带阵阵微风。顷刻间那片云彩飞到头顶,原来这是一个飞蝗方阵。咸丰帝急仰视,果然望见飞蝗列阵从头顶呼啸而过,直奔西北而去,不禁大惊失色。回宫后,他又接连收到各地蝗灾的奏报,喟叹不止,次日上朝,他紧急谕告各地方大员:“朕昨日亲见飞蝗成阵,蔽空遮日,往来畅行无阻,朕心实在不安。现在,虽时令已过白露,禾稼已渐次登场,但仍有尚未收获之地.京蕺一带农田遭蝗灾者,一定不少。各地方官应迅即扑灭蝗蝻,以除民害,并查明各地受灾情形,据实奏报……” >        2.飞蝗过境 全民皆兵 >        咸丰六年的蝗灾,以河南最为严重。本来,自是年入夏,河南地方风调雨顺,庄稼长势极好,眼看一个丰收的金秋即将来临。但从8月下旬开始,从东南方向不断飞来大批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禾稼尽成枯干,农夫不分老幼,一齐上阵,在田里奋力驱赶,仍不见成效,只好仰天嚎啕,欲哭无泪。 >        飞蝗为祸河南的消息很快传入紫禁城,咸丰帝得知蝗灾波及河南宁陵、通许16个州县,所过禾稼尽空,非常着急。他知道河南是有名的狭乡,地少人稠,民力孱弱,此次飞蝗夺去了农夫的口粮,翌年必将发生饥荒,揭竿斩木,形势危殆。于是,咸丰帝立即派员赴河南蝗区查看灾情,同时,命地方官组织人力扑灭飞蝗,并设法不让蝗虫降落,繁殖蝗蝻,贻害来年。如蝗虫落下,则应立即组织人力,认真搜挖,铲除蝗蝻,以除后患。>        三天后,咸丰帝余惊未消,又接到顺天府尹的奏报:半月前,蝗虫也曾经过顺天府所属文安县洼地、急流口等十余村寨,所至吞噬禾稼、滋生蝗蝻,危害极深。但该署知县樊作栋却谎报飞蝗过境,并未停留,企图蒙混过关。咸丰帝闻报,www.cha138.com大为气愤,速令将该员交部议处,其原批写道:“值此飞蝗为祸之际,正应君民上下一心,铲除蝗害,而该员却谎报灾情,玩视民瘼,实属可恶。” >        3.飞蝗非神 全力扑灭 >        咸丰六年秋横扫中原直隶的蝗灾为害甚大,咸丰帝一面急令各地方官抓紧扑捕,以保护秋稼,一面与众臣研讨灭蝗办法。他建议各受灾地方为防止蝗虫蔓延,应采取古时灭蝗方法,即,或将捕到的蝗蝻付之一炬,或埋于深沟,以免留下祸患。 >        一个月过去了,各地灭蝗进展极其缓慢,乡村间到处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说法,蝗为神虫,扑蝗灭蝻,必遭天之报应。谣言很快传到咸丰帝耳朵里,弄得他哭笑不得,急忙下谕:“近来听说蝗灾各地方讹传蝗为神虫,不肯扑捕,乡愚无知,殊为可悯。即通谕各省督抚,饬令地方官一体出示晓谕,如果飞蝗入境,无论是否伤害禾稼,均要尽力扑灭,不要为俗说所惑,任飞蝗任意蔓延。” >        民间的习惯势力是强大的。咸丰帝谕旨虽下,但民间扑蝗劲头仍不很足。无奈,咸丰帝只好搬出“灭蝗大师”--“刘猛将军”。 >        所谓“刘猛将军”,是指雍正年间供奉的灭蝗正神。雍正年间,天下飞蝗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雍正帝降谕,令各地奉“刘猛将军”为驱蝗正神,建庙祭祀,以压飞蝗气焰,据说此法颇为灵验。后“刘猛将军”被载入《大清会典》,成为清朝祭祀的重神之一。 >        咸丰帝不相信飞蝗是神虫,但却非常服膺“刘猛将军”的威力。他认为:去年飞蝗泛滥成灾时,有些地方无蝻孽生,或飞蝗不落,或倾盆大雨,使飞蝗淫威难逞,这显然都是“刘猛将军”保祜的结果。因此,各地应加建“刘猛将军”的祭祀场所,以示敬诚。 >        不久,礼部根据咸丰帝的要求,拟定出祭祀“刘猛将军”的具体程序,并请咸丰帝为这位寂寞已久的灭蝗“正神”荣加封号,咸丰帝御笔一挥,赐书“保康”,以表示对“刘猛将军”的敬诚。很快,各地纷纷建立起“刘猛将军”庙,以震慑蝗虫,但飞蝗却仍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肆虐如故。>        4.扑蝗不力 摘去顶戴 >        咸丰七年(1857年)晚夏,直隶一带的庄稼已经泛黄,辛苦了大半年的农夫刚刚直起腰,准备喜迎金秋。可谁知从7月下旬开始,从西南方向不断有飞蝗铺天盖地袭来,所到之处,吞噬禾稼,使即将到手的粮食顷刻间化为乌有。 >        咸丰帝闻报,即命直隶总督谭廷襄全力组织扑蝗。当时,扑蝗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为组织人力对空施放火枪,使飞蝗不敢降落;一为二人持长布单在田地两头奔跑驱赶。而且,在飞蝗过后,还要组织人力,翻挖蝗蝻,避免飞蝗来年复生。所有这些行动都需要县衙统一调令行动。 >        慑于皇帝的威严,各知县纷纷行动,不管成效如何,总可保住住乌纱帽。唯独直隶雄县知县凌松林、任丘县知县祥瑞行动迟缓,对皇帝的谕旨置若罔闻,导致两县灾情严重。不久,此事泄露,咸丰帝勃然大怒,当即决定摘去二人顶戴,限期将该境内蝗蝻扑捕干净,如再不知奋发,必更严办。借此机会,咸丰帝还警告其他地方官,遇有飞蝗入境,如敢怠玩从事,扑捕不利,伤及禾稼,必予严办。 >        从上述四则灭蝗掌故可以看出,咸丰帝能亲察灾情,严惩扑蝗不力的官员,力辟“神虫”谣言,灭蝗不遗余力。这是因为他要恪守“以农为本”的“祖宗成法”,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李世民也作秀,比杀虫剂还好用

学习时报:唐朝领导人作秀李世民比杀虫剂还好用>核心提示:本来灭蝗虫该是地方官的职责,现在皇帝老人家亲自出马,吞吃区区几只蝗虫,就一举解决了需要在广大地区出动大量人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这劳动效率这投入产

153 姚崇灭蝗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二十多岁的唐

历史百科 姚崇灭蝗

713年,初登位的玄宗马上任命姚崇为宰相,并兼兵部尚书。姚崇(650—721),本名元崇,曾改名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南陕县)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姚崇为官廉洁勤恳,尤其是在玄宗

咸丰帝最爱的女人是谁?咸丰帝是昏君吗?咸丰帝轶事

  咸丰帝一生之中,拥有三位皇后和诸多嫔妃。三位皇后分别为: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萨克达氏,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钮祜禄氏,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

咸丰帝玫贵妃简介 她为咸丰帝生下哪个儿子

咸丰帝玫贵妃简介她为咸丰帝生下哪个儿子?  慈禧太后是晚清实际的统治者,而为何她能独掌国家大权,是因为她给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同治帝。  实际上这种说法本身并不准确,因为慈禧太后并非唯一为咸丰帝生下

咸丰帝为何早死?咸丰帝“四贪”是何意?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帝嫡子,清朝第九位帝王,也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握有统治实权的皇帝。  咸丰帝因为早逝,留下年幼皇子,于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等到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慈

咸丰帝玫贵妃简介 她为咸丰帝生下哪个儿子?

  慈禧太后是晚清实际的统治者,而为何她能独掌国家大权,是因为她给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同治帝。  实际上这种说法本身并不准确,因为慈禧太后并非唯一为咸丰帝生下皇子的女人。正确来说慈禧太后为咸丰帝生下

咸丰帝的妻子是谁?咸丰帝后妃列表

  风流皇帝一生醉心肉欲,沉迷于酒色之中,实际上他的后宫妃嫔,却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多。咸丰帝一生共有两位妻子,还有一位是因为生了其独子同治帝,而登太后位的,这位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咸丰帝的

咸丰帝多大继位的,清朝咸丰之后谁继位

清朝咸丰之后谁继位?同治清朝十二帝天命汗努尔哈赤崇德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咸丰是如何即位的?据说道光就由谁来继承大

咸丰帝是个怎样的皇帝?咸丰帝为什么宠爱慈禧?

  对于咸丰帝,历史上称其为最不该当皇帝的皇帝。他体弱多病,软弱好色,无能避世。面对英法联军的枪炮轰炸,咸丰帝毫无反抗之力,在北京叫急,国土将失之时,咸丰帝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自己喜爱的妃子,逃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