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一生战无不胜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一生战无不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一生战无不胜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简历 创帝王基业,就必须要有帝王的心智,万历妈妈能够成为满族人的信仰,正是因为努尔哈赤生而俱有帝王的智慧。 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何偏偏是他具有这种帝王的智慧与才能呢? 我们先从努尔哈赤的个人简历说起: 性别:男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出生:1559年 籍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属相:羊 星座:处女座 血型:O型 身高:179厘米 体重:68千克 职业:皇帝 特长:杀人放火打江山 社会关系: 父亲:爱新觉罗・塔克世 母亲:喜塔拉氏 大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小弟弟:爱新觉罗・雅尔哈齐心路历程:0岁:出生。 10岁:生母死。 12岁:因继母看不顺眼,被父亲逐出家门,沦为流浪儿。 16岁:被明军捉去,后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收为养子。 19岁:从李成梁部复员转业,结婚娶妻,自立门户,打猎为生。 24岁:参加爱新觉罗氏家族大聚会,却突遭明军李成梁部袭击,祖父及父亲双双殒难,并再次成为李成梁的俘虏。 24岁:以明朝误杀其父的赔偿金,拉起第一支人马,总计十三副铠甲,兵员总数八十一人。 27岁:击败杀父仇人尼堪外兰部,拥有了数百副铠甲、上千人口、上万头牲口,以及几座城池。 29岁:统一建州女真族部落。 34岁:击败扈伦部落的九部联军,缴获战马3000匹,铠甲1000副。 40岁:歼灭哈达部落。 48岁:于图们江之乌褐岩,击败乌拉部。 49岁:粉碎以弟弟舒尔哈齐为首的“反大哥集团”,舒尔哈齐被处死。 50岁:征服东海的瓦尔喀部,攻占窝集部的瑚叶部。 53岁:粉碎以大儿子褚英为首的“反老爹集团”,大儿子褚英两年后被处死。 56岁:统一女真各部落。拥有精兵六七万人,势力范围东至辽宁、西至蒙古、北抵嫩江、南到鸭绿江。 56岁:在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称大汗。 58岁:正式宣布与明王朝腐朽的统治决裂,向抚顺关发起进攻,抚顺关总兵李永芳举城投降。 59岁:明王朝拼凑了十万(号称47万)大军,疯狂进犯赫图阿拉解放区,双方激战于萨尔浒,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来犯之敌灰飞烟灭。 63岁:夺取辽东重要城市沈阳和辽阳。 67岁:迁都至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68岁:在宁远战役中,身患痈疽,不治身亡。 死后同年,以爱妃富察氏为首的“反老公集团”被粉碎,富察氏被弓弦勒死,随之下葬,细数努尔哈赤一生的征战,堪称大器晚成,他直到24岁才决定起兵征战,而登基称汗的时候,他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这般老迈年纪还不退休,天天四处杀人放火,真是精神可嘉。最令人钦佩的是,努尔哈赤一生征战,大战凡十二场,小战不计其数,鲜有失败的记录。 那么,何以努尔哈赤能够战无不胜,为什么他的亲弟弟会组成“反大哥集团”,亲儿子则组成“反老爹集团”,而他的爱妃则成为“反老公集团”的首犯呢?这究竟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还是努尔哈赤的帝王智慧过于深邃,搞得他弟弟、儿子、老婆都无法跟上形势呢? 这些问题,恰恰是努尔哈赤能够成功的人生秘密。 帝王成功之秘 盖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事。努尔哈赤以一介流浪乞儿起家,转瞬间横扫东北,席卷四方,奠定了大清并吞天下的根基,这与他过人的帝王智慧是分不开的。 什么叫帝王智慧呢?帝王智慧与民众智慧又有什么区别呢? 早在努尔哈赤还没有一统东北的时候,各方部落对其虎视眈眈,谍影重重,努尔哈赤连睡觉都睡不踏实。有一天夜里,努尔哈赤正在炕上打盹,忽然被门外的异响惊醒,当时他一声也不吭,操起钢刀,悄无声息地摸出门去。 借着朦胧的月光,只见前面有一条人影,手执明亮亮的利刃,紧贴着墙根,正在挨屋子地探头探脑,像是在寻找什么。努尔哈赤也不吭气,蹑手蹑脚走过去,举起手中的刀,用刀背吭哧一声,拍在那夜行人的脊背上,只听哎哟一声,那家伙脸朝下栽倒在地。 紧接着,就听努尔哈赤放开喉咙,大呼小叫起来:“有贼啊,快来捉贼啊……”他那大嗓门,吵得四下里顿时一片喧哗,女人哭孩子叫,说不出的混乱。这时候护卫听到喊声,急忙奔跑过来,仔细一看,说:“老大,这不像是贼,分明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努尔哈赤却呵斥道:“胡说,你当我不认得奸细长什么模样?这家伙明摆着,十足的一个偷牛贼。” 护卫还待要说,努尔哈赤却制止了他,喝令将那夜行人揪起来,厉声喝问道:“你老实交代,半夜三更你鬼鬼祟祟的,是不是看中了我家的牛肥,想要偷走?” “这个……”那奸细还在犹豫,就听努尔哈赤再次吼叫一声:“你招还是不招?到底是不是偷牛贼?如果敢不招,大刑伺候!” 奸细被吓得一个激灵,急忙就坡下驴:“我招,我招,我全招……我真不该见财起意……我就是个偷牛贼。” 看看,就见努尔哈赤得意洋洋地对护卫说道:“我早就说过了吗,这家伙肯定是个偷牛贼,果然没看错吧?” “我看这家伙根本就不是什么偷牛贼,这分明是避重就轻,他肯定是个奸细……”护卫心里说不出来的别扭,极力地提醒努尔哈赤,却被努尔哈赤一瞪眼:“别打岔,看我好好教训教训他……”就见努尔哈赤指着奸细的鼻子,一顿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小伙子,不是我说你,你看你有手也有脚,干点什么吃不上饭?怎么可以做贼呢?做贼这种事啊,听起来好像是不劳而获,占尽了别人的便宜,可天底下的人哪一个比你傻?哪来的便宜让你占?你越是想占便宜,付出的代价就越多,等到你吃大亏的时候,你后悔就晚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努尔哈赤将那名奸细狠狠地教育了一番,直到教育得那家伙涕泪交加,泪流满面,发誓要痛改前非,再也不干偷牛盗驴的营生……努尔哈赤这才教育得尽了兴,给那奸细拿了几锭银子,放他生路。 奸细抓起银子,飞也似的逃了。这时候护卫再也忍受不住了,大叫起来:“你看你看,这家伙哪里是什么偷牛贼,他分明就是个奸细吗?” “还用你说?”努尔哈赤冷笑道:“你当我没见过偷牛贼长什么模样啊?自打我一瞧见他那鬼鬼祟祟的背影,我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奸细,如假包换。” 护卫听得糊涂了,一个劲地眨眼睛,揉鼻子:“你明明知道他是奸细,那怎么还……硬说他是偷牛贼呢?” 努尔哈赤笑了起来:“我问你,现在咱们部落的势力,是不是能够称雄辽东?” 那护卫连连摇头:“差得远呢,就咱们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随便哪个部落一出兵,就立马把咱们给灭了……” “你明白就好。”努尔哈赤冷笑道,“我们实力不济,势力不足,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千万别树敌,别引起其他部落的注意。所以我明明知道刚才那家伙是奸细,还硬说他是偷牛贼,就是因为一旦我要是说破了他是奸细的话,就等于和对方把底牌掀开了,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而且,如果说破刚才那家伙是奸细,万一他要是出言威胁我们,又该怎么办?杀了他吗?这岂不是正好给了对方以进兵消灭我们的借口吗?如果任由对方污辱,却不敢吭声,那我们以后就更抬不起头来了……所以呢,今天这事只能这样……只要事情不说破,就仍然有着回旋的余地……” 只要事情不说破,就仍然有着回旋的余地――如果说,在努尔哈赤这里,有什么过人的帝王智慧的话,那么,这智慧就凝结在这句话中。 《孙子兵法》中说:“古之善胜者,胜于易胜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军事战争,只有在有着绝对必胜的把握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进行,努尔哈赤之所以一生中百战百胜,正是因为他从不迷信军事冒险主义。有人说富贵险中求,这恰恰是无知的愚昧之论。政治也好,战争也好,都有一个内在的规律,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打的是资源的转换,无论是多么强势的暴力集团,总有势力衰退的那一天;而弱小的组织只要遵循规律的发展,慢慢地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在弱小的时候,绝不贸然挑战强势的力量,以免陷自己于被动;在强大的时候,绝不放过摧毁弱小势力的机会,以免错失良机。这就是努尔哈赤的必胜之术。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同样印证着努尔哈赤的帝王心术。 大规模杀人合法化 却说努尔哈赤这个人,因为打小过着流浪乞儿的生活,被苦难磨砺得非常机警,此人刀剑从不离手,就连去洗手间,都拖枪带刀携弓箭。 说起早年间东北的洗手间,那堪称人世间最能应付差事的土木工程,无非是在家门口附近掘一个土坑,坑上搭两块木板,讲究的再搭一个木棚子,不讲究的,干脆就这么席天幕地,大有君子坦荡荡的味道。 而努尔哈赤去的这个洗手间,就是这样一个席天幕地的坦荡之所。 努尔哈赤如厕的时候,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总是将长弓拿在手上,搭箭上弦,引而不发,这种心理姿势,有助于顺利地解决生理问题。而那天夜里,努尔哈赤就是这么蹲在土坑上,张弓搭箭,协助腹肌用力。正在吭哧憋肚痛快之余,努尔哈赤的眼角一扫,忽然看到一条黑影,悄无声息地潜伏而来。 努尔哈赤发出了巨大的用力声,就好像他完全沉浸于洗手间的快感之中,而手中的弓箭,却对准那条黑影,“嗖”的就是一箭射出。 就听黑暗之中,传来了一声响亮的惨嚎。 努尔哈赤不紧不忙地提起棉裤,走过去一瞧,果然见到一个刺客正趴在雪地里,脚踝之上,被他一箭贯穿。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听到了动静,也急忙赶来了,揪起那倒霉蛋一问,原来此人的名字叫伊素,此来正是要刺杀努尔哈赤。 “干掉这家伙!”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火了,“这家伙太缺德了,趁人上厕所的时候搞暗杀,幸亏大哥你有提防,否则的话……那大哥你就死在粪坑里了,传出去名声多臭啊。” “是啊是啊,”努尔哈赤笑眯眯地道,“这个人……放他走吧。” “放他走?”两个弟弟同时吃了一惊,“大哥,他可是来杀你的啊,你怎么会放他走呢?” 努尔哈赤笑道:“这你们就不懂了,这个人,是杀不得的。” “为什么?”舒尔哈齐忿忿地问道。 “因为,杀人本来不是件好事”,努尔哈赤解释道,“我们杀这个人容易,可是别忘了,他还有家人,有部落的。今天你杀了他,那么他的家人和部落成员,就会络绎不绝地赶来找我们报仇,到时候你是杀不胜杀啊,人家在暗处,咱们在明处,万一什么时候让人得了手,那可就划不来了。” 舒尔哈齐听了不服,抗辩道:“照你这么个说法,咱们干脆放下兵刃,当和尚算了,现在我们征战,哪天不是杀得血流成河?难道那些人就不会报复我们了吗?” 努尔哈赤笑道:“那不一样,行军作战,对方是父子兄弟上阵,一家人,一族人,甚至整个部落都在一起,一旦你击败了他们,就等于征服了整个部落。而且战争的杀戮,非常的血腥残忍,会让许多人心有余悸,产生出强烈的恐惧心理,再也兴不起反抗的意念。而这个人不同,他是个单独的刺客,无论你用何种方式杀害他,非但不会在他的家人心中引发恐惧,反而会激发起仇恨。仇恨之心既生,想再以恐惧慑服对方,那可就难了。所以像这种刺客,与其杀掉,结怨于人,莫不如放他走,反而不会有后患。” 对于古代战争狂人来说“死一个人,是场悲剧;死一百万个人,是一个数字。”杀一个人和杀一百万个人,就是莽夫与帝王的区别,莽夫会追求一时的杀戮快感,杀死一个无力反抗的人,因而让自己付出代价。而帝王则不同,帝王所做的事情,就是将大规模杀人合法化,一旦大规模杀人被合法化了,那就会在民众心里产生强烈的恐惧与畏惧,也就扫除了后患,并开辟了帝王之路。 大凡传世帝王,都有这么一套天赋,能够将大规模杀人合法化――也就是说,能够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发动战争。 偷牛贼与这个洗手间的故事,载之于《开国方略》之中,这是因为这两个小故事,凝练了努尔哈赤一生的帝王智慧。这种帝王策术,说透了也非常简单: 第一,善于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第二,韬光养晦,击弱避强的能力。 此外还有第三条,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能力。 努尔哈赤的专利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跟在厨房里炒菜是一个道理……炒菜这种活,看起来很简单,而过程却是极为细腻复杂,火候刀工,放盐加醋,哪怕有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纰漏,菜还是那道菜,但是味道相差,却是判若云泥。 令人惊讶的是,努尔哈赤这个流浪乞儿,他恰恰有“烹小鲜”的能力,中国菜谱上那道著名的“回锅肉”,就是努尔哈赤的个人专利发明。而努尔哈赤发明出这道菜谱的时候,他还不过是辽东总兵李成梁战俘营中的一名俘虏而已。 史学家坚信,努尔哈赤是以他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为本钱,开创了大清帝国的基业。但是史学家们错了,努尔哈赤开基创业的资本,与十三副或十二副铠甲没有半点关系,努尔哈赤开基创业的资本,就是这道回锅肉。 中国人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中华料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大大有名。而中国的厨师,犹如过江之鲫,数也数不过来,但是还有更多的人,终其一生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烟熏火燎,弄得狼狈不堪,可炒出来的菜,跟开水煮过的木头没什么两样。而努尔哈赤在战俘营中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窘迫,就在那种窘迫的环境之下,他还有心思琢磨回锅肉,这表明了他的淡定与从容的人生哲学风格。 淡定从容的人,总是有机会的。 到了24岁那一年,努尔哈赤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个机会就是女真阿台部落大举向明军发动进攻,惹火了辽东总兵李成梁。于是李成梁决意狂攻阿台的老巢古勒城,彻底消灭阿台部落。这场战役,表面上看起来跟努尔哈赤没什么关系,但是由于大家都是女真人,婚迎嫁娶,沾亲带故,阿台的妻子,说起来算是努尔哈赤的表姐,为了把这个倒霉丫头救出来,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世克一同进城,理由是他们是去劝说阿台投降――如果李成梁不是太缺心眼的话,估计根本不信他们这一套。 果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古勒城一攻而下,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世克,还有那位一不留神嫁给阿台的姐姐,一股脑儿地都被明军砍得肢体不全,死于非命。 这下子努尔哈赤可得理了,他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天长恸,壮怀激烈,质问大明各级领导:“你们是领导还是土匪?是领导就要讲道理是不是?你们凭啥杀咱祖父?杀咱爹?给我一个理由先……” 这事能怪大明各级领导吗? 古勒城已经成为了两军交战的战场,杀声连天,炮矢横飞,你祖父和你爹去哪儿不能旅游,偏偏要跑到那种地方凑热闹?生死阵前,血肉相搏,讲究的就是一个各安天命,除非你不哭着喊着非要往战场上凑,去了你就得认命。 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大明领导干部脑子进水,硬是想不起这层关系来,于是努尔哈赤愈发地得了理,愈发地纠缠不休,非要大明王朝的领导们给他个说法不可。双方纠缠到最后,明朝官员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归还了努尔哈赤祖父及父亲的尸体,此外还作出了国家赔偿,赔付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 这是努尔哈赤人生中取得的最重大、最关键的战役,让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就可以走出厨房,把“烹小鲜”的经验及技巧,推广到战场与谈判桌上来。 奇怪的战争 努尔哈赤出手第一战,就是有名的“偷牛贼战役”。 “偷牛贼战役”是努尔哈赤帝王策术的成功运用,史学家不懂这个,所以没有及时地创造出这个名词术语,所以我需要将这个过程讲解一下。 这个过程就是,24岁那一年,努尔哈赤欺负大明官员脑子不够用,迫使大明王朝因为他祖父及父亲的死,支付了大笔赔偿,努尔哈赤终于有了能力组建属于自己的暴力组合。 但在招兵买马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招了兵买了马,用来干啥呢? 当然是用来打仗――可是跟谁打? 跟大明王朝打吗? 那才叫找死。 《孙子兵法》云:“善胜者,胜于易胜者也……”要打仗,首先要挑选有着百分之百必胜把握的,哪怕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那仗也不能打。一定要赢,而且还要师出有名,赢得冠冕堂皇,赢得堂堂正正,赢得以有道伐无道,不能让大家都说自己是土匪。 要赢,是属于技巧问题,属于帝王策术中的偷牛贼部分,而赢出名目来,让人民群众交口称赞自己是正义之师,这就是帝王策术的洗手间智慧,属于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恰巧这两个能力,努尔哈赤全都具备了。 于是努尔哈赤就精心选择了一个名叫吃人蛮子的倒霉蛋,作为对手。 吃人蛮子,满语的发音叫“尼堪外兰”。 这个尼堪外兰,属于女真族部落中的亲明分子――也就是亲近大明的那一派。可想而知,这老兄总是帮着大明王朝修理女真人,铁定不讨女真兄弟们喜欢,而努尔哈赤选择他作为对手,立即赢得了所有女真兄弟们交口称誉。 要打你,总是有理由的。 既然要征讨食人蛮子,努尔哈赤就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幸好这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打人的理由,讨伐尼堪外兰的理由马上就出来了――替父报仇。 也就是说,虽然是明军杀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但是努尔哈赤却果断地将过错推到食人蛮子的脑袋上,对此大明王朝乐得袖手旁观,而女真各部则更是隔岸观火。就这样,发动战争的基本条件全都具备了,接下来,就是帝王策术的最后一步――将战争规模扩大化。 如何才能够将战争规模扩大呢? 最好最好的方式,就是战争对手一直存在,始终未能消灭……所以努尔哈赤针对于尼堪外兰的战争,这一打就是整整三年。 这是场奇怪的三年战争,那尼堪外兰虽然实力比初出厨房的努尔哈赤强大,但因为他是“亲明派”,在辽东地区很难找到盟友,而且努尔哈赤在开启战端之前,就事先联络了来自苏克苏浒部的三个对尼堪外兰切齿痛恨的城主: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为了避免这三位城主哪位突然抽冷子在背后给自己一刀,努尔哈赤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这样大家就都是一家人了,打起仗来,自然也就不好意思突然照大舅哥的脑壳砍过去……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联军方面,已经达到了《孙子兵法》所要求的“胜之易胜者也”的程度。而且在战场上,也确实是这样,被努尔哈赤联军的优势兵力一冲击,食人蛮子尼堪外兰顿时溃不成军…… 但奇怪的是,那食人蛮子命却是大得很,老是逮不到他。 于是努尔哈赤只好在后面不停地追,一直追了整整三年。尼堪外兰逃到哪里,努尔哈赤就追到哪里,反正也没有哪个大的部落愿意收留尼堪外兰,他只能逃到消息不灵光的小部落那里暂避风头,这就给了努尔哈赤以充足的扩大战争规模的理由。 就这样,尼堪外兰在前面逃,努尔哈赤在后面追,双方逃啊逃,追啊追,越追努尔哈赤的实力越强大,www.cha138.com吞并的小部落越多……追来追去,大明王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干脆亲自动手,替努尔哈赤把尼堪外兰逮到,给他送了过来。 这回你努尔哈赤该消停了吧? 那不行,努尔哈赤还要继续折腾下去。但是他知道,现在他需要新的战争理由。 女人和盐的年代 如果你问一个厨师,“‘烹小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厨师一定思考半个月,然后郑重地告诉你:“‘烹小鲜’时,最重要的是放盐。” 如果你问努尔哈赤:“如果你想发动战争,吞并天下,最好最好的借口是什么?” 努尔哈赤一定会脱口而出:“女人,当然是女人。” 吃菜离不了盐,火候可以欠缺,刀工可以马虎,唯独这个放盐,是菜的味道的一票否决制。盐放对了,再烂的菜也吃得喷香,盐放多或是放少,这道菜就彻底报废了。 同样的道理,女人是这个世界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甚至有可能是唯一的风景线,这个因素直接切落在这个男性世界的原始本能上,任何时候,只要你一提到女人两个字,就能够看到四周的男士们眼睛刷的一亮。 没错,这就是努尔哈赤的秘密。 说起女人来,努尔哈赤也是自有其苦衷的。努尔哈赤走出厨房,白手起家,依靠“偷牛贼策术”发动起针对于尼堪外兰的三年战争,又依靠“洗手间策术”故意放纵尼堪外兰逃跑,不停地扩大战争,但是大明王朝添乱,逮到尼堪外兰给他送了回来,这就让努尔哈赤再也不好意思打着“替父报仇”的旗号到处乱跑了。 替父报仇,堂堂正正,可这个理由没有了,这岂不是难为努尔哈赤吗? 这时候在辽东的扈伦各部落,有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明朝人称之为海西诸部。这诸部之间,亲明派是哈达部,哈达部的酋长蒙哥轱辘天天拿眼睛盯着其他部落,哪里有个风吹草动,就立即飞跑去向大明政府打小报告。 这么说起来,这个蒙哥轱辘,相当于又一个尼堪外兰。 看哈蒙哥轱辘吃里爬外,叶赫部落愤愤不平,决定找个机会干掉他。 机会很快就来了,叶赫部借口哈达部不够哥们儿意思,不由分说,驱兵而入,就要消灭哈达部,蒙哥轱辘急忙向大明王朝求救:“看在大明的分上,拉兄弟一把……”大明王朝回复说:“大明王朝讲究一个不干涉别人家的主权,你们爱杀谁就杀谁,大明王朝不管这事,你们全都死了才好呢。” 蒙哥轱辘非常惊恐,曰:“不是这样吧?我好歹也是‘亲明派’啊。” 大明官员回答:“你爱亲明不亲明,关我屁事。” 蒙哥轱辘落急了:“拜托,那让我入关吧,替大明防守边疆,也好逃避叶赫部落的政治迫害。” 大明官员回答:“想得美,你还是做好准备和叶赫部落死磕吧。” 遇到这样阴阳怪气的大明王朝,蒙哥轱辘没辙了,现在才后悔自己无缘无故乱‘亲明’。没办法,恰好努尔哈赤最近声名大振,于是蒙哥轱辘病急乱求医,就向努尔哈赤求援:“努尔哈赤兄弟,帮点小忙吧,帮我干掉叶赫部……” 努尔哈赤欣然回答:“小意思,你过来咱们哥们儿商量商量……” 于是蒙哥轱辘急匆匆地赶到,与努尔哈赤风云际会。到了一个地方,老哥儿俩坐下来喝酒,这时候有一个美貌的小女生,怯生生、羞答答地出来,替蒙哥轱辘上酒。蒙哥轱辘一瞧见那小女生,眼睛顿时就直了:这小女生,好好粉嫩耶…… 就见努尔哈赤笑眯眯道:“蒙哥轱辘,你喜欢她吗?这是我的女儿。” “女儿……”蒙哥轱辘眨了眨眼睛,说道,“努尔哈赤,我有一个提案,咱们能不能达成一个共识,先联姻如何?” “联姻好啊,”努尔哈赤道,“那你想娶我的哪一个女儿呢?” 蒙哥轱辘道:“我这人实在,不挑不拣,拣近不挑远……就她吧。” “好嘞,那你就是我的宝贝女婿了。”就听努尔哈赤吩咐道,“来人啊,送我宝贝女儿和女婿进洞房。” 这就进洞房了,好快。 等进了洞房,里边却突然钻出来一个成年的美貌女人,上前一把搂住蒙哥轱辘的脖子:“老公,人家好好喜欢你耶……”蒙哥轱辘大骇:“不是吧,才这么会儿工夫,你就长这么大了……” “嗯,你笑话人家……”那女人紧贴着蒙哥轱辘的耳朵,呵气说,“女人成熟些才好吗,知道疼男人……”蒙哥轱辘也是酒喝得太多,立脚不稳,再加上那女人又太过于狐媚,就是他清醒的时候,也抵挡不住,更何况在这节骨眼上了……就这样,蒙哥轱辘被女人放翻在火炕上,正在折腾着,就见门一开,努尔哈赤走了进来:“好你个蒙哥轱辘,你胆子可真不小,连你妈你都敢上,真是太变态了……” “我妈……”蒙哥轱辘困惑了,“……我妈长得不是这模样啊?” “你妈长得确实不是这模样。”努尔哈赤愤怒地道,“可这是我的爱妾,你是我的女婿,你们俩这样,岂不是欺负你爸,占你妈的便宜吗?你个变态色魔,真是人神共愤啊。” 据《山中闻见录》上记载,哈达部落酋长蒙哥轱辘,被努尔哈赤“阴纵其妾与通,徐以私外母名杀之。”而哈达部落的人马装备,尽数落入了努尔哈赤之手。 下一个,就是叶赫部。 理由仍然是女人。 战争的主旋律 却说努尔哈赤巧施妙计,一口吞掉了哈达部,让叶赫部落看得大惊失色。于是叶赫部落酋长派人来联姻,说:“努尔哈赤,你很厉害,很能打,我非常喜欢你,我有一个小女儿,等她长大了,就嫁给你好了。” 努尔哈赤很郁闷,回答说:“我现在都快五十了,再等你女儿长大了,我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到时候走也走不动,爬也爬不动,你再把女儿嫁给我,有什么用?” 叶赫部落回答说:“没办法啊,兄弟,你再着急,也得等我女儿长大吧?” 努尔哈赤急了,曰:“你家里不还是有大女儿吗?为什么不肯嫁给我?” 对方回答曰:“我家大女儿……不好意思,她已经嫁给蒙古部落了,你别急,再耐心等一等,说不定你活得年头比较长,等我女儿长大了,你还活着呢……” 有关叶赫家的这个女儿,本站网学上有一个标准而规范的称谓,谓之曰“叶赫老女”,就是叶赫家那个最乖巧的小女儿的意思。此后这个叶赫老女,成为了贯穿整个辽东战场风云的主旋律。 话说努尔哈赤回到军中,吩咐杀牛宰驴,齐聚三军。等大家狂吃海塞得高兴的时候,努尔哈赤落下了绝望的泪水。他说:“老少爷们啊,兄弟们啊,你们吃吧,吃吧,多吃点,等吃完了这顿,下一顿,还不知去哪里吃呢……” 众人大惑:“啥事呀,连饭都不让人吃了……” “是这么回事,”努尔哈赤解释道:“你们大家都听说了吧?叶赫部已经答应了把他们家的老女嫁给我,听说那女孩才五六岁,可我都是快六十的人了,就算是变态吧,也不至于到了这种地步吧?所以我严词拒绝……可是没用啊,人家太热情,热情的到了……到了你不答应都不行的程度,你们说,我该不该答应?” “这个……应该?不应该?”众人大张着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就听努尔哈赤悲愤地说道:“我是不想答应的啊,我都六十岁的老头了,怎么能娶一个未成年的小女生呢?更何况我家里女人扎堆,许多老婆连我自己都不认识……可是我如果不答应,这岂不是不给叶赫部落的面子?现在咱们辽东,势力最大的就要数叶赫部了,我要是不答应,叶赫部就会趁机破坏和平,发起战争,为了和平,为了部落人民未来幸福的生活,我努尔哈赤被迫……答应了下来……” “哦,已经答应了,答应了你还说什么?”众人意兴阑珊,“喝酒,喝酒……” 就见努尔哈赤“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戟指远方,悲声说道:“为了辽东的和平,为了部落的幸福安宁,我委屈自己答应了叶赫部……可是你们猜,结果怎么着了?” “怎么着了?”众人问。 “可是等我答应之后,叶赫部落却转手将老女嫁给了蒙古部落,这分明是一个圈套,故意让我求婚,然后再当众撕掉我的脸皮,我都快六十的人了,被人家这样羞辱,你们说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我不活了,你们谁也别拉着我,谁拉着我我就跟谁急……反正我要是再活下去的话,你们也是跟着我一块丢人……” 眼见得努尔哈赤寻死觅活,大家只好放下酒碗,过来劝慰:“大汗,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不值得……那什么,叶赫部落这么羞辱咱们,咱们就跟他没完……” 怎么个没完法?努尔哈赤淌着眼泪问道。 打! 九综山战役,由此而引爆。战争的主旋律 却说努尔哈赤巧施妙计,一口吞掉了哈达部,让叶赫部落看得大惊失色。于是叶赫部落酋长派人来联姻,说:“努尔哈赤,你很厉害,很能打,我非常喜欢你,我有一个小女儿,等她长大了,就嫁给你好了。” 努尔哈赤很郁闷,回答说:“我现在都快五十了,再等你女儿长大了,我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到时候走也走不动,爬也爬不动,你再把女儿嫁给我,有什么用?” 叶赫部落回答说:“没办法啊,兄弟,你再着急,也得等我女儿长大吧?” 努尔哈赤急了,曰:“你家里不还是有大女儿吗?为什么不肯嫁给我?” 对方回答曰:“我家大女儿……不好意思,她已经嫁给蒙古部落了,你别急,再耐心等一等,说不定你活得年头比较长,等我女儿长大了,你还活着呢……” 有关叶赫家的这个女儿,本站网学上有一个标准而规范的称谓,谓之曰“叶赫老女”,就是叶赫家那个最乖巧的小女儿的意思。此后这个叶赫老女,成为了贯穿整个辽东战场风云的主旋律。 话说努尔哈赤回到军中,吩咐杀牛宰驴,齐聚三军。等大家狂吃海塞得高兴的时候,努尔哈赤落下了绝望的泪水。他说:“老少爷们啊,兄弟们啊,你们吃吧,吃吧,多吃点,等吃完了这顿,下一顿,还不知去哪里吃呢……” 众人大惑:“啥事呀,连饭都不让人吃了……” “是这么回事,”努尔哈赤解释道:“你们大家都听说了吧?叶赫部已经答应了把他们家的老女嫁给我,听说那女孩才五六岁,可我都是快六十的人了,就算是变态吧,也不至于到了这种地步吧?所以我严词拒绝……可是没用啊,人家太热情,热情的到了……到了你不答应都不行的程度,你们说,我该不该答应?” “这个……应该?不应该?”众人大张着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就听努尔哈赤悲愤地说道:“我是不想答应的啊,我都六十岁的老头了,怎么能娶一个未成年的小女生呢?更何况我家里女人扎堆,许多老婆连我自己都不认识……可是我如果不答应,这岂不是不给叶赫部落的面子?现在咱们辽东,势力最大的就要数叶赫部了,我要是不答应,叶赫部就会趁机破坏和平,发起战争,为了和平,为了部落人民未来幸福的生活,我努尔哈赤被迫……答应了下来……” “哦,已经答应了,答应了你还说什么?”众人意兴阑珊,“喝酒,喝酒……” 就见努尔哈赤“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戟指远方,悲声说道:“为了辽东的和平,为了部落的幸福安宁,我委屈自己答应了叶赫部……可是你们猜,结果怎么着了?” “怎么着了?”众人问。 “可是等我答应之后,叶赫部落却转手将老女嫁给了蒙古部落,这分明是一个圈套,故意让我求婚,然后再当众撕掉我的脸皮,我都快六十的人了,被人家这样羞辱,你们说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我不活了,你们谁也别拉着我,谁拉着我我就跟谁急……反正我要是再活下去的话,你们也是跟着我一块丢人……” 眼见得努尔哈赤寻死觅活,大家只好放下酒碗,过来劝慰:“大汗,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不值得……那什么,叶赫部落这么羞辱咱们,咱们就跟他没完……” 怎么个没完法?努尔哈赤淌着眼泪问道。 打! 九综山战役,由此而引爆。 都是女人惹的祸 九综山战役,爆发于1593年6月。是役也,扈伦四部纠集了蒙古三部、长白两部,总计九个部落,拼凑了3万人马,气势汹汹地向努尔哈赤杀来。听了这个消息,努尔哈赤急得茶不思,饭不想,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忽然听到九部联军已到九综山,就听努尔哈赤哈哈大笑两声,一头栽倒在炕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宠妃富察氏急忙推醒他:“老公,老公,你不是吓得神经了吧?” “开玩笑!”就听努尔哈赤不高兴地道:“跟你实说了吧,我是有点害怕,我害怕九部落联军不敢来。他们不来,我拿什么理由去打他们?现在他们自己跑来了,这正好,沙锅里捣蒜,一锤子统统干掉。” 努尔哈赤何以有如此把握呢? 替他想想吧,他为了训练战士,曾经以追杀食人蛮子为名整整征战三年,早已训练出了一支得心应手的部队,九部联军不过是九伙游击队拼凑起来的杂牌武装,岂能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果然,九部联军气势汹汹地赶到,首先狂攻扎喀关,炮矢横飞,杀声震天,一连打了两天,扎喀关纹丝不动。 不动就算了,九部联军撤军绕道黑济格城――打不过就走,连个像样的战略都没有,这就是九部联军的实力了。 到了黑济格城,发现努尔哈赤的大军正布置在古勒山上,于是九部联军发声喊,向着古勒山坡上冲杀过来,只听努尔哈赤哈哈一笑:“兄弟们,你们死翘翘了,滚石檑木,你们这些原始人见过没有?给老子狠狠地打!” 轰的一声,滚石檑木俱下,当场将叶赫部落酋长那林轱辘的弟弟不宰的战马掀翻,把不宰砰的一声,抛到了地上。不宰急忙在地上爬行,想再找到自己的战马,可是这时候努尔哈赤方的一个名叫吴谈的勇士,突然扑上来,上前就是一刀,不宰就这样被宰,一命呜呼了。 不宰是死了,可联军这边还有3万多人呢,继续打。 正在打着,就听一声凄厉悠长的痛哭,从战场中间慢悠悠地飘荡出来,这声音说不出的悲怆,说不尽的苍凉,说不明白的凄怆,惊得大家目瞪口呆,全都住了手,东寻西找,想看看是谁在哭。 找到了,原来是叶赫部落的酋长,那林轱辘在哭。 这边正打着热闹,那林轱辘身为主帅,却娘儿们一样地不负责任乱哭,这是有原因的。 原来,叶赫部落的酋长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本来以为,九部联军说出来气势汹汹,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努尔哈赤那厮听了自己来到,肯定会吓得哭爹叫妈,到处逃窜――以前的战争,不都是这么打的吗?大家都是原始人,玩什么滚石檑木呢?因为心理上没有任何防备,眼见得亲兄弟战死,那林轱辘的心理一下子就崩溃了。 你崩溃了就好办,要的就是让你崩溃。 努尔哈赤精神抖擞,挥师猛进,九部落联军被那林轱辘哭得心惊肉跳,军无战心,兔子一样满山遍野乱跑。 摧毁九部落联军的反抗,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确立了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此后不久,他正式与大明王朝决裂,并发布了著名的“七大恨”文书。 这个“七大恨”在本站网上赫赫有名,但同样有名的是,许多本站网学家都弄不清楚这“七大恨”究竟是什么。努尔哈赤活得这么滋润,天天杀人放火,抢男霸女,他还有什么恨呢? 事实上,这“七大恨”由于太过于蹩脚,明显瞎胡闹,所以连满清皇帝们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拿它说事。 所谓的“七大恨”,不过车轱辘话绕过来,绕过去,统共只有两大恨。 头一恨,恨大明王朝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 第二恨,叶赫部落不把老女嫁给他努尔哈赤,这事都是明朝捣的鬼。 其余五恨,均是第二恨的重复。 也就是说,这个叶赫老女的事情还没完,就莫名其妙地再度引爆了萨尔浒战役。 浴血萨尔浒 史学家声称,萨尔浒战役是明亡清兴关键的一战,正是这场战役,导致了大明王朝从此改攻势为守势,渐而被满清吞并。 实际上,这个萨尔浒战役,最多不过是“揭盖子”之战。什么叫揭盖子呢?意思是说,大明王朝已经朽烂到家了,就算是世上没有努尔哈赤,也会有其他人出来,弥补大明王朝覆灭留下来的权力真空。而萨尔浒战役,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与九综山战役没什么本质区别,努尔哈赤这个不世出的帝王,面对的是一群狗屁军事也不懂的明朝军队,这仗要是想不赢,还真不容易。 这一场战役的起因,是努尔哈赤发布了“七大恨”之后,就气势汹汹地向抚顺关进兵,行军途中,努尔哈赤给大明抚顺关总兵李永芳写了封信。信上说:他已经六十来岁了,最愁的就是家里孙女儿太多,现在他最愁最愁的就是那个最美貌的小孙女儿……如果李永芳愿意当他的孙女婿的话,就算帮了他努尔哈赤的大忙了…… 抚顺关总兵李永芳一听有美貌的小女生,当时丝毫也不犹豫,立即投降了。 闻知大明抚顺关总兵被努尔哈赤的孙女勾走了,大明王朝很生气,就派了不懂军事的杨镐,手持尚方宝剑,带十万人马,再加上叶赫部落和朝鲜两支友军,要一举端掉努尔哈赤。 明军一家伙来了十多万,饶是努尔哈赤天赋异秉,勤于房事,那孙女也是大大不够用的。 没办法,只能打。 这场仗,跟九综山那场仗没什么区别,都是还没开战,对方就已经输定了。 明军虽然人数比努尔哈赤这边多,但是战斗力奇差。最糟糕的是总指挥杨镐不懂军事,他将这十多万人分成了四部分,由四员猛将带领,兵分四路,大家各走各的,彼此之间既没有联系,也没有主次,哪一队人马都不知道别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只能是闭着眼睛瞎走。相关参考
导读:是自、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以来,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以及征伐蒙古、明朝的战役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但是,在他对明的最后一战中,其44年的戎马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以来,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以及征伐蒙古、明朝的战役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但是,在他对明的最后一战中,其44年的戎马
在努尔哈赤时期,虽然后金对明朝战争百战百胜,但是实现残酷的民族政策,而且在文化等多个领域,后金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这形成了虽然后金在战场上赢得了优势,但实际上实力并没有显著的增强。而后金成为战无不胜,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在诗词中高度评价,极力称赞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的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趁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巡抚袁应泰举措失当的机会,于是年三月直逼沈阳,随即在十三日挥兵猛攻。(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称此役
据《满清外史》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努尔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努尔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
据《满清外史》记载,奴儿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奴儿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奴儿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
据《满清外史》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努尔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努尔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
据《满清外史》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努尔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努尔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