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南学会”会长皮锡瑞简介,代表作有《经学通论》等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南学会”会长皮锡瑞简介,代表作有《经学通论》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南学会”会长皮锡瑞简介,代表作有《经学通论》等
人物简介
1890年(光绪十六年)主湖南桂阳州(今桂阳县)龙潭书院讲席。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于《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可缓。1898年春,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讲演十二次,所言皆贯穿汉、宋,溶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其讲义及答问均刊于《湘报》上。当顽固派诋毁“南学会”时,他不避艰险,往复辩论,表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戊戌变法”后,清政府下令革去其举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制。晚年长期任教,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博览群书,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很深。所著《五经通论》,皆为其心得,示学人以途径。《经学历史》则是经学入门书。他主张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应党同妒异,对各家持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工于诗及骈文。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生平经历
皮锡瑞生于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850年12月17日)。12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九年(1883年)举人。以后多次参加会试皆落第,绝意科举,潜心讲学著述。因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称为师伏先生。十七年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两年后任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
光绪四年
左宗棠平定新疆后,皮锡瑞认为新疆是俄国垂涎之地,主张屯田,巩固边防。九年,日本占领琉球、法国占据安南东京(今越南河内)后不久,他代好友云贵总督署任职的王怀钦作疏,请求政府收复琉球,援救安南,积极抵御外国侵略者。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对签订《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又先后读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郑观应《盛世危言》等著作,受到影响,开始倾向变法。认为当务之急“宜先靖内乱,严惩贿赂,刻绳赃吏,责帅以法,实事求是。且必先改宋明陋习。不必皆从西俗”。在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给黄鹿泉信中,极言变法不可缓,指出“中国局势如同病入膏肓,欲学医以治之,亦恐缓不济急,况尚有沮之者!”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维新运动兴起以后,皮锡瑞从江西回湘探亲,应熊希龄等人邀请,留湘赞助新政。次年春,在南学会主讲学术,指出“中国微弱,四夷交侵,时事岌岌可危”,政府当局应“深知变通以开民智,求人才为急务”,众人讲求“有体有用之学”,匡济时艰。他共讲演12次,自称“其大旨在发明圣教之大,开通汉宋门户之见;次则变法开智,破除守旧拘挛之习”。因其所讲,能贯穿汉宋,融合中西,沟通时事,深受听众欢迎。其讲义及问答,都刊登在《湘报》上。其子嘉v又作《醒世歌》,有云“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居中央谁四旁”?南学会一些讲演,受到顽固派的诋毁攻击,王先谦、叶德辉等在《湘绅公呈》中尤指名说:“虽以谨厚如皮锡瑞亦被煽惑,形之论说,重遭诟病”。而皮锡瑞却态度自若说:“明知而不避者,以时急如救焚拯溺,即焦毛、濡手足,所不辞也。”曾往复辩论,驳斥叶德辉等所谓“附异端”、“悖正学”之说。四月,仍回南昌经训书院,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南学会停讲,他写信给陈宝箴和熊希龄等说:“宜以坚忍镇定待之”。五月,江西高安邹殿书创办经济学堂,设立励志学会。他应邀去讲学,又为江西顽固派所嫉。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杀害。江西顽固派御史徐道j等劾奏皮锡瑞“离经畔道,于康有为之说心悦诚服”。翌年正月,清廷着江西巡抚将皮锡瑞驱逐回籍。又敕湖南巡抚将其革除科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此后皮锡瑞长期从事教学,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长沙府中学堂讲席,学务公所图书课长及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等职。
皮锡瑞博贯群经,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尤深。所著《五经通论》,胪列心得,示学人以途径;《经学历史》,尤为经学入门之作。主张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异,对各家持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又工诗和骈文。所著《师伏堂集》,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多收青年时代作品,计有骈文4卷、诗6卷、咏史1卷、词1卷。又著有《尚书大传疏证》6卷及辑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四月
(1908年3月6日),皮锡瑞去世,终年59岁。葬长沙南郊冯家冲。
生平著作
工诗及骈文
治经出入于古今文之间,颇与湘绮相类,而笃信《公羊》“改制”之说。又笺《王制》,翼张鲁学,实开近代蜀派之先声。亦颇考郡国利病,有经世之志。光绪季年,陈宝箴抚湘,江标、徐仁铸先后督学,设时务学堂,俾学者究心当世之务,先生赞助甚勇;而叶德辉等诋为悖正教,附异端;乃为文自明所学,其言友道尤沉痛,殆亦《绝交论》已。尝一任京师大学堂经学教习,归而著书以老。所撰百余卷,计数十万言。
初治《尚书》
有《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尚书大传疏证》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古文疏证辩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史记引尚书考》一卷。中攻郑学,有《郑志疏证》若干卷,《三疾疏证》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鲁礼E义疏证》一卷,《六艺论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驳五经异义疏证》一卷。
晚贯群经,创通大义
有《五经通论》五卷,《春秋讲义》二卷,《王制笺》一卷。而《五经通论》胪陈其所心得,示学人以途术。其说《易》也:论《卦辞》文王作,《交辞》周公作,皆无明据,当为孔子所作。论汉初说《易》,皆主义理,切人事,不言阴阳术数,而阴阳灾变为《易》之别传。其说《书》也:论伏生所传今文不伪,治《尚书》者不可背伏生《大传》最初之义。论伏传之后,以《史记》为最早,其引《书》多同今文,不当据为古文。论《禹贡》山川,当据经文及汉人古义解之,不得从后起之说。其说《诗》也:论《诗》比他经尤难明者有八。论毛义不及三家,略举典礼数端可证。其说三《礼》也:论三礼之分,自郑君始。论三礼皆同时之礼,不必聚讼,当观其通。论《周官》当从何休之说,出于六国时。论《王制》为今文大宗,即《春秋》素王之制。其说《春秋》也:论大义在诛讨乱贼,微言在改立法制。孟子之言,与公羊合。朱注深得孟子之旨。
其余
有《汉碑引经考》一卷,笔记一卷,《自课文》三卷,骈文四卷,诗草六卷,咏史一卷,合刊为《师伏堂遗书》。其孙名振,重校梓行。
相关参考
清朝人物中文名:毛奇龄别名:甡,初晴,大可,齐于国籍:中国出生地: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623年(癸亥年)逝世日期:1716年(丙申年)职业:清代学者,文学家代表作品:《西河合集》,《
历史人物 清朝藏书家、经学家孙星衍简介,孙星衍诗词作品有哪些
简介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渊如,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生于观子巷(今和平南路),后迁居双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
历史人物 清朝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简介,有传世之作《十七史商榷》
生平简介王鸣盛,字凤喈,一字礼堂,号西庄,晚年号西b,嘉定镇人(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康熙六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1722年7月4日)生,幼奇慧,四五岁日识数百字,县令
毛奇龄是清朝时期知名文学家、经学家,世称“西河先生”,代表作有《西河合集》等,在诗词、书法、骈文、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他在诗文词曲上的成就是不容抹杀的。毛奇龄>毛奇龄生平简介>毛奇龄(1623—17
唐才常字黻丞、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1867年生。早年就读于长沙校经学院、岳麓书院及两湖书院。1897年起,与谭嗣同先后编《湘学报》《湘报》,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提倡新学,鼓吹民权,宣传变法及君
历史人物 三国曹魏经学家、尚书郎王弼简介,有《老子注》等作品
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皇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府城。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市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
南学会,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筹议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正式开会则在1898年2月21日。1895年中日甲
段玉裁简介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龚自珍,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
当京、津、沪的维新运动渐趋高涨的时候,南方的广东、湖南的维新活动也很快开展起来。甲午战争之后,谭嗣同、唐才常便在湖南开始创立学会,宣传变法。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