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藏书家杨以增简介,杨以增的夫人是谁

Posted 藏书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藏书家杨以增简介,杨以增的夫人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藏书家杨以增简介,杨以增的夫人是谁

人物简介

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后赴贵州先后任荔波、贵筑知县,兴义、贵阳知府,再任广西左江、湖北安襄荆郧道员。河南开归陈许道任职。在河南时,每逢黄河

汛期,便率众督促加固堤坝,视察汛情,使当地百姓免受水患。后升任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在陕西时,与陕西巡抚林则徐友谊甚笃。道光二十九年(1848)升为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咸丰五年(1855)卒于于江苏清江浦任所。

道光十八年(1838)为父守丧,家居时开始建“海源阁”藏书楼。服阕,调任河南开封陈许道员,后转任两淮盐运使、甘肃安察使。升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后又代理陕甘总、江南河道总督。为官先重教化,后施刑政,人称有“两汉循吏风”。谥号“端勤”。葬于聊城城西田家庄。

藏书大家

杨以增一生热爱藏书。早在读书时即秉承父业立志藏书。道光五年(1825),开始收藏宋、元珍本秘籍。步入仕途后,多次易地任职,广交文士,接触和收集许多珍本古籍,道光十八年(1838)为父守丧,家居时开始建“海源阁”藏书楼。1840年 (道光二十年) ,家居为父守丧时得到文学家梅曾亮、包世臣协助,筹建藏书楼,取《学记》中“先河后海”语,为藏书楼取名“海源阁”。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社会动荡,官僚豪门历代收藏的典籍,常有散乱失落于民间者。杨以增利用居外为官之便,辗转于吴越间,将当地数百年保存的重要文献几乎尽数收集起来,以船沿运河运至聊城。杨以增还通过各种关系和不同渠道,不惜巨资购得不少私人珍贵藏书。太平天国起义时,他正在江苏清江浦任职,购得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黄氏系乾隆年间举人,喜欢藏书,搜集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曰“百宋一廛”,又称“士礼居藏书”。杨以增得黄氏藏书,为海源阁藏书初步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别辟书室曰“宋存书室”,藏天水旧籍,以元本、校本、影宋抄本附之。后又得宋本《毛诗》《三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命其室曰:“四经四史之斋”,使海源阁藏书日渐宏富。

藏书整理

杨以增收集、购买书籍时,特别注意鉴别书籍的真伪和收藏价值,大多经过梅曾亮、高均儒、吴熙载等文人、鉴赏家的鉴别,因此,所收购书籍大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泾县包世臣结为文字交,后又聘请包世臣入其幕府,为他鉴定古书、字画。先后所收书达10余万卷,藏书楼为“海源阁”,取“涉海而能得所归者”之意。楼上藏宋元精椠,楼下为宋、元、明和清初版、殿版、手抄本;另将帖片、古物、字画贮于阁的后院,凡五间,皆至充栋。另辟有“宋存书室”,因得宋版书《诗经》、《尚书》、《春秋》、《仪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遂称“四经四史之斋”。咸丰年间,江浙藏书家多不能自守,他乘机购得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并借主管河道之便,用粮船运至鲁,由此改变了我国藏书以江南为中心的格局,成为中国藏书史上与江南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搂”并峙,时称“南瞿北杨”。

子杨绍和撰有《楹书偶录》,刊有《海源阁丛书》,江标为其《宋元本书目》作序,洵一时之盛。藏书经杨绍和、杨保彝至杨敬夫,1930年被军阀、土匪掠劫损失大半,流散于他人者亦不少。经王献唐等人整理,归于济南市图书馆。陈登原在《古今典籍聚散考》中考其聚散流亡甚详。傅增湘著有《海源阁藏书纪要》。藏书影响

尤其得苏州黄丕烈“士礼居”藏书最多。其“海源阁”亦和陆心源“z宋楼”、瞿绍基“铁琴铜剑楼”、丁国典“八千卷楼”,并称为近代四大藏书楼。曾辑印《海源阁丛书》。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之孙杨保彝均致力于藏书事业,“禀承家学, 一专于书, 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其子杨绍和,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又得清室弘晓“乐善堂”藏书。其孙杨保彝,曾任山东省通志局会纂,又使藏书有所增加。(刘阶平《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概略与劫后之保存》),使海源阁藏书在杨以增收藏的基础上益加宏富。 至清末,海源阁藏书达3236种,20余万卷,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

藏书印有“杨东樵读过”、“东郡杨氏鉴藏金石书画印”、“关西节度史”、“杨氏伯子”、“至堂”、“瀛海迁班”、“四经四史之斋”等数十枚。著《退思庐文存》,后人辑有《杨端勤公奏疏》。

海源阁所藏图书,在军阀兵乱和日军侵略中大部散失,少部辗转北京图书馆、山东图书馆保存。1986年,聊城(今东昌府区)市人民政府在杨氏宅院故址重建海源阁。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范增是谁 关于范增的生平简介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历史上的木增_历史上木增的妻子是谁

历史上木增的妻子是谁?木增的妻子是阿勒邱。简介:阿勒邱,丽江十九世土司木增的妻子,是纳西族人精明能干妇女的代名词,所有男人、女人所追求的优点她都具备。传说:关于“阿勒邱”的传说有很多种,以前的大研古镇

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木增_历史上木增的妻子是谁

历史上木增的妻子是谁?木增的妻子是阿勒邱。简介:阿勒邱,丽江十九世土司木增的妻子,是纳西族人精明能干妇女的代名词,所有男人、女人所追求的优点她都具备。传说:关于“阿勒邱”的传说有很多种,以前的大研古镇

趣味猜成語,帶着孩子一起玩,肯定有你不會的

中國成語博大精深,即可以增長學識,考試的時候也用的到,是所有學生必學的知識點。看圖猜成語,一個既可以愉悅心情,又可以鍛鍊思維的文字遊戲。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玩這一類的遊戲,在遊戲中學習,何樂而

历史人物 清朝诗人、藏书家吴荣光简介,吴荣光是那里人

人物生平吴荣光(1773~1843)清代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监察御史,以事革职

历史人物 龚自珍长子 清朝清藏书家龚半伦简介

龚橙(1817~1870)清藏书家。字公襄,后以字行,号孝琪、孝拱,号昌瓠、石匏,别号半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龚自珍长子。为人放浪不羁,然而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好为狎邪游,喜好收藏古籍,于藏书无所

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简介,堪称一代宗主

履历傅增湘(1872~1949),四川泸州江安人(今属宜宾)。字叔和,号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等。工书,善文,精鉴赏,富收藏。以藏书为大宗,世所闻名,历任贵州学政,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

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学者、藏书家周永年简介,周永年的贡献

人物生平周永年家贫,百无嗜好,独嗜书。有感于明代曹学缰论,作《儒藏说》。此说一出,罗有高、刘音为之张目,刘作《广儒藏说》以和之。论者谓清修《四库全书》,分储七阁,实受《儒藏说》之启发,永年倡始之功诚不

历史秘闻 日本為何會在甲午戰爭後迅速發展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一直是一衣帶水、休戚相關的鄰國,兩國都曾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影響,二者也幾乎在同個時期進行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努力向西方列強學習以增強國力。但是二者後來的命運卻大相徑庭,這其

历史秘闻 日本為何會在甲午戰爭後迅速發展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一直是一衣帶水、休戚相關的鄰國,兩國都曾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影響,二者也幾乎在同個時期進行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努力向西方列強學習以增強國力。但是二者後來的命運卻大相徑庭,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