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京剧小生演员徐小香简介,代表剧有《惊梦》《奇双会》
Posted 小生
篇首语:多练多乖,不练就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京剧小生演员徐小香简介,代表剧有《惊梦》《奇双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京剧小生演员徐小香简介,代表剧有《惊梦》《奇双会》
人物概述
原名馨,别名,字心一,号蝶仙,小名阿大;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初十日出生。
徐小香,名沂,号蝶仙,苏州人。原是昆曲小生,自幼到北京“吟秀堂”学艺,又拜在曹眉仙门下。出师后,长期在“三庆班”与程长庚长期合作。他二人演“对儿戏”,相互并重,功力悉敌,相得益彰。当时二人合作的《镇潭州》、《群英会》、《取南郡》、《借赵云》等戏,被誉为“铢两相称”。程长庾死后,徐小香也即息影苏州故里,以书画自娱晚年。后来崛起的著名小生王楞仙、朱素云等均曾受其教益。
诞辰:1832年1月11日,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初九日
逝世:1912年,农历壬子年
艺术经历
幼随其父(清某部郎官)居京,酷爱小生艺术,私淑曹眉仙。其父故后,投“吟秀堂”潘氏门下习艺,满师后初搭四喜班,后入三庆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卖掉房产,南返苏州颐养天年。据曹心泉、王瑶卿等撰《徐小香专记》文载,徐氏故于民国初年(亦有说卒于1882年或1902年)。
艺术特色
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誉。
代表剧目
擅演《拾画·叫画》、《惊梦》、《乔醋》、《奇双会》、《举鼎观画》、《玉堂春》、《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起布问探》、《辕门射戟》、《罗成叫关》、《监酒令》、《孝感天》、《借赵云》、《镇潭州》、《取南郡》等,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合作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
主要亲属
其弟徐金儿,字逸仙,亦工小生;其子徐如云,工昆旦与花衫。
主要弟子
小香弟子颇多,以程继仙最为神似。
艺术风格 徐小香在小生唱腔上,虽然也用宽嗓、尖嗓“雌雄音”结合的唱法,但他彻底革除了过去小生唱腔过于柔媚、近于女音的缺点,而“雌音”中有 “刚音”。如《辕门射戟》的〔西皮二六〕,刚音盖着调门唱,显示了吕布这一人物的雄伟气概。又如《双狮图》中的大段唱,则是把老生腔、青衣腔的旋律吸收过来,加以变化,创造了以刚为主的二黄调式的小生唱腔。至于〔摇板〕、〔散板〕的唱法,虽仍直腔直调,但咬字“喷口”却讲究人物的气魄。后来王楞仙的唱法即深得其精髓。
艺术风格
徐小香的做工身段精湛,他的水袖、翎子等特技表演,有不少绝妙的创造。比如《凤仪亭》吕布与貂蝉在亭中相会时,他把头一低,再向左一扭,那吕布所戴盔头上右边的翎子竟能从貂蝉的脸蛋上滑过来,顺着劲儿再绕到鼻边,吸气一闻。把此时吕布心情荡漾、缠绵轻佻的性情勾划得活灵活现。翎子是死的,但通过徐小香的运用,就成了表达人物性格的活物了。
人物历程
幼随其父(清某部郎官)居京,酷爱小生艺术,私淑曹眉仙。其父故后,投“吟秀堂”潘氏门下习艺,满师后初搭四喜班,后入三庆班。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卖掉房产,南返苏州颐养天年。据曹心泉、王瑶卿等撰《徐小香专记》文载,徐氏故于民国初年(亦有说卒于1882年或1902年)。其弟徐金儿,字逸仙,亦工小生;其子徐如云,工昆旦与花衫。小香弟子颇多,以程继仙最为神似。
徐小香曾一度与程长庾因“戏码”问题而致气辍演。在此阶段,他每日头不去网,足不脱靴,早起调嗓练功,下午或自拉自唱研究唱腔或对穿衣镜演习身段。这样顽强奋斗,刻勤自励,下了数年的苦功。直到程长庾亲自登门道歉约他再度出山。经过数年的深造,他再入三庆班演出时,技艺较前更加惊人,当时他的戏不仅破例唱大轴戏,并且一些不以小生为主角的剧目,也自徐小香始,以小生为主角了。此时,这位小生宗师的声腔、表演艺术也越发震惊于世,而红遍大江南北了。
人物评价
徐小香从幼喜爱戏曲,尤爱小生戏,私淑昆曲名师曹眉仙,投“吟秀堂”,13岁登台即名噪一时。咸丰年间满师后,搭“四喜班”。不久,程长庚以重金聘他人 “三庆班”,由于两人的合作使“三庆班”成为四大徽班之首。他戏路宽博,擅长昆曲小戏极多;又是京剧小生的创始人,文武兼擅,唱做到家,成为当时难得的小生全材,深得剧界内外好评。
徐小香善于博采众长,继承并发展前人的表演技艺,对京剧尤其是小生行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革除了原小生唱腔柔媚、近于女音的缺点,在小嗓中多用“刚音”,又融汇老生和青衣唱腔的旋律加以变化,创造了以刚为主的二簧调小生唱腔。念白,他用昆曲小生传统念法,发声吐字以吴语为主,略带徽音,而擅用刚音、炸音。做工方面,水袖、翎子、步法以及靠把工架都有独到之处。他刻苦勤奋,“每日头不去网,足不去靴,早起调嗓音,练武功罢,然后食。自操琴自唱者,必二三次”,仔细揣摩运气行腔之要领,品味唱腔的韵律。他深谙昆曲,所以对吐字发声特别讲究。为了把韵白念得更自然,平时与人讲话也都学科白音韵。因而他的小生唱腔艺术,在京剧声腔史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徐小香擅长剧目极多,昆剧30多出,京剧20多出。他与程长庚合作演出《三国志》连台戏饰周瑜曾赢得“活周瑜”之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清朝昆曲旦角演员朱莲芬简介,代表剧有《寻梦》《金山寺》
简介右图为《同光十三绝》。朱莲芬(后排右起第二位)扮演《玉簪记·琴挑》之陈妙常。朱莲芬(1836~1884),清昆曲演员,苏州人。以《思凡下山》和《刺梁》等剧著名。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
艺术经历和平时期自幼悟性很强,喜好音律、戏曲和武术。1858年十七岁时考取了武秀才,当再考武举人落榜后,愤而投军从戎。1861年二十岁的孙菊仙投奔清军陈国瑞的部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役。1867年转
历史人物 清末民初京剧老生演员奚啸伯简介,代表剧目有《白帝城》
人物简介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言菊朋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
人物简介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
人物概述杨鸣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职业是京剧演员,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艺术经历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
历史人物 清朝京剧武生演员杨月楼简介,名伶杨月楼冤案结局如何
个人经历1844年出生,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安徽怀宁人。父亲杨基旺(杨二喜),为卖艺拳师(一说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为徽剧名角"忠恕堂"张二奎赏识,张二
艺坛评价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
生平经历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川县人),梨园世家出身。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桂芬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
生平经历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川县人),梨园世家出身。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桂芬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
清朝四大冤案既有大家熟知的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有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那么这些案件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名伶杨月楼冤案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