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辅,是孟达的心腹,曾参与魏灭蜀之战
Posted 将军
篇首语: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辅,是孟达的心腹,曾参与魏灭蜀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辅,是孟达的心腹,曾参与魏灭蜀之战
三国时期曹魏的前将军。初为新城太守孟达部将,太和二年,孟达接连蜀相诸葛亮。大都督司马懿诱李辅及孟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孟达被围旬有六日而败,焚其首于洛阳四达之衢。景元四年,为前将军。镇西将军钟会帅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辅围蜀将王含於乐城。
历史记载
李辅,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本为孟达心腹。
司马懿率军围攻上庸时,他与达甥邓贤斩达首后开城投降。参加263年魏灭蜀战役,官拜前将军,钟会入汉中后,令其领兵一万,攻打蜀汉监军王含以五千兵力镇守的乐城。演义记载
初为孟达将,达接连蜀军,曹魏大都督司马懿围新城,辅与达甥邓贤斩达首后开城投降。景元四年,为前将军。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及入汉中,会令其领兵一万,攻蜀将王含於乐城。
相关参考
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这是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是必然结果。魏灭蜀之战原因,就是因为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力量变化而导致崩溃。蜀国地位动摇,吴国实力削弱,而魏国则实力大大增强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
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这是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是必然结果。魏灭蜀之战原因,就是因为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力量变化而导致崩溃。蜀国地位动摇,吴国实力削弱,而魏国则实力大大增强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晋朝。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晋朝。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
诸葛亮为何“事必躬亲”,今日么么看了魏灭蜀之战,发现如果蜀汉(刘禅在位时期)因为战争出现了一点点小小的差错,就很有可能导致亡国的局面,这一点和吴国和魏国不同,其战略纵深很大,即使是一城一地的丢失,于大
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伐蜀,从魏军八月开始出兵算起,到成都方面刘禅在十一月正式投降,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三国志·魏书》记载说「”自邓艾、钟会率众伐蜀,所至辄克。”其实熟悉整个魏灭蜀之战过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