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辞赋家严助是怎么死的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辞赋家严助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汉朝著名辞赋家严助是怎么死的
严助(?—前122年),本名庄助,西汉人,西汉中期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严忌之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严助是著名辞赋家。他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其后任会稽太守,在太守任上,并未有出色政绩。建元三年,闽越兵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太尉田`力主不救,严助和他辩论并取得上风,汉武帝最终出兵援救。严助与朱买臣、淮南王刘安交好,而刘安谋反,严助受御史张汤指控,牵连而诛。
人物生平
举为贤良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
后来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他们同在汉武帝身边。
这时汉武帝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国内改订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招引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上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国家利益所在。
汉武帝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汉武帝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汉武帝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力主出兵
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出动军队包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汉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
田`认为,越人互相攻击,是他们的平常事情,又多次反复背叛,不值得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
于是严助反问田`说:“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再说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天子不救助,还有哪里可以投诉,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汉武帝说:“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把汉武帝的意思告诉太守,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又出动军队,攻打南越。南越谨守汉朝规定,不敢擅自出动军队,就派人上书,报告朝廷。汉武帝称赞他们守道义,大规模出动军队,派遣两位将军率领军队诛讨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谏阻。这时汉朝军队已经出动,还未跨越南岭,恰好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杀了闽越王来投降。汉朝军队才撤回。
汉武帝表扬刘安好意进谏,赞扬将士之功,就令严助到南越传达天子旨意。
南越王叩头说:“南越有幸,能得到天子出兵诛讨闽越,我就是死了也无法报答!”就派太子跟随严助入朝随侍汉武帝。
传旨淮南
严助返京途中,汉武帝下诏给淮南王刘安说:“皇帝问淮南王:您派中大夫玉上书谈论的事情,都知道了。朕奉行先帝美德,夙兴夜寐,但是明智不能普照天下,再加上德行不够,因此连年灾荒,苦了民众。凭着微不足道的自己,托身王侯之上,国内有饥寒的百姓,南夷人彼此侵略抢夺,使边境骚动不安,朕很畏惧。如今淮南王深思熟虑,指明达到太平的办法,来辅助我弥补过失,赞美三代的鼎盛,承接天地,凡是人迹到达的地方,全都表示归服,您所说的那么久远,我听后很惭愧。你的心意很好,派中大夫严助传达朕意,告诉你朕对越人事情的看法。”
严助向刘安传达旨意说:“不久前,大王因出动军队赴越之事上书,所以陛下派我严助来转告您这件事。您居住远方,事情又急迫,所以陛下没有与王共商计策。朝政有阙失,让王忧虑费心,陛下很遗憾。军队本来就是凶险的器具,圣明的君主出动军队很慎重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从五帝三王以来,禁止暴乱而不用军队的事,还没听说过。汉朝是天下的宗主,握着生杀大权,控制海内的命运。危急者盼望安宁,混乱者等待治理。如今闽越王凶残暴戾,杀害他的同族骨肉兄弟,背弃他的亲属,干的事很多违背道义,又多次派兵侵略百越,兼并邻国,强暴贪婪,又设阴谋诡计,进入我汉朝境内,烧毁浔阳楼船,想占领会稽,效法勾践称霸中原。现在边境又报告说,闽越王率另外两国攻打南越。陛下定下使万民安宁的长久计策,派人传达皇帝旨意,遍告他们‘:天下安宁,各自保国安民,严禁互相兼并。’有关官员认为他是虎狼之心,贪图霸占百越的有利条件,也许有叛逆之心,边境官员没有得到皇上的明确诏令,那么会稽、豫章一定会有长久的祸患。再说天子如果只是批评斥责,却不派兵讨伐,何必让百姓劳累,让士兵辛苦呢?所以派两位将军屯兵边境,耀武扬威,保持威慑力量。屯兵还未会集,上天有灵,闽越王丧命,陛下就派遣使者撤回屯兵,不要耽误农时。南越王很感激得到天子救护,承受皇上德泽,希望改变一贯行为,亲自随使者入朝答谢。但是有病,不能入京,所以派遣太子婴齐入朝随侍皇上;等到他的病情好转,愿意入京朝拜天子,来答谢大德。闽越王八月份出动军队到冶南,士卒疲惫,三王的军队又一同进攻他,上天借助他的小弟余善实施了对他的诛杀。至今国内无君,派使者向汉朝呈上兵符和节杖,请示应立为王的人,不敢自立,等待天子的明确诏令。这次行动,没有损失一件武器,没有牺牲一个士兵,但是闽越王伏罪,南越得到保护,威势震动残暴的闽越王,义行保存危急的国家,这就是陛下深远计谋的出发点。事情的效验前面已经看到,所以派我严助前来向王传达天子旨意。”
于是刘安谢罪说:“即使商汤讨伐夏桀,文王进攻崇,也不会超过这事。臣刘安妄自按愚蠢的想法胡言乱语,陛下不忍心惩罚,派使者下临淮南,告谕臣刘安从未听说过的道理见识,我太荣幸了。”严助于是同刘安结伴回京。汉武帝很高兴。
出任会稽
严助陪侍汉武帝闲谈,汉武帝问严助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朋友的女婿、一个富人侮辱。”汉武帝问他想要什么,严助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汉武帝拜他为会稽太守。
过了几年,没有突出成绩。汉武帝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怀恋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与大海相接,南与诸越相近,北靠长江。分别很久,路途遥远,长期听不到你的佳绩,你要全按《春秋》的义理对答,不要用苏秦纵横家学说。”
严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入京奉上三年的总计簿册。”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皇上身边。有奇异特别的事情,就让他写文章,共写了几十篇赋颂文章。
被杀弃市
后来刘安来朝,送给严助厚礼,两人私下交往,议论朝政。
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被告谋反,事情牵连到严助,汉武帝认为严助的罪不重,想不杀他。
廷尉张汤极力争辩,认为严助出入宫廷,是天子的心腹之臣,却外与诸侯私自结交,像这样的不诛杀,以后就没法管了。
严助竟被杀弃市。
历史评价
班固:《诗》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久矣其为诸夏患也。汉兴,征伐胡越,于是为盛。究观淮南、捐之、主父、严安之义,深切著明,故备论其语。世称公孙弘排主父,张汤陷严助,石显谮捐之,察其行迹,主父求欲鼎亨而得族,严、贾出入禁门招权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之恨哉!
个人著作
严助富文采,是著名辞赋家,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赋35篇,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
墓址
严助墓相传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城区嘉兴辅成小学校园内,又称严将军墓。
相关参考
中文名:严助 别称:庄助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汉 出生地:会稽郡吴县 主要成就:援救东瓯 官职:中大夫,会稽太守 举为贤良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
汉武帝爱好文学之士,身边聚集了一批辞赋散文作家,娱乐宫廷,润色鸿业。除司马相如之外,著名赋家还有枚皋、枚乘、严助、吾丘寿王、倪宽、朱买臣等。他又设立乐府,专门采集民间的乐曲与歌谣。《汉书·礼乐志》说:
山本勘助唯一一次的失败就是在川中岛合战中最激烈最广为人知的第四次合战,有名的“啄木鸟战法”被敌人看破。1561年夏,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川中岛进行第四次合战。勘助提出“啄木鸟战法”,将全军一分为二,一
>司马相如抚琴> 名人语录>>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他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所写辞赋功力深厚,既
的妃子班婕妤是以辞赋见长的作家,这可能也是由于班婕妤被冷落闲来无事练就出来的一身本事吧。在赵飞燕入宫之前,班婕妤应当是汉成帝最受宠幸的,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
生平经历王褒,字子渊,资阳县昆仑乡墨池坝。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笔砚之处;县城南书台山,便是他另一个攻书的地方。他精通六艺,娴熟《楚辞》,崇敬屈原而作《九怀》,初露才华。尔
东方朔是怎么死的?作为辞赋者东方朔也算得上是千古奇人之一了,更被誉为相声界的师祖,对此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一代奇人:东方朔之死。一代奇人:东方朔之死东方朔是怎么死的:一代奇人东方朔应该是病死的。东方
宋玉简介:宋玉,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战国时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
简介:,又名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汉族,东周时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
山南敬助(1833-1865),全名山南敬助藤原知信,出身于陆奥仙台藩,在文武方面都相当优秀,而且个性也非常温厚,常被人亲切地叫做“山南先生”。在江户的千叶道场学习北辰一刀流之后出师,败在近藤勇手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