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韩废王简介,即位时韩国处于灭亡边缘

Posted 王安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韩废王简介,即位时韩国处于灭亡边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韩废王简介,即位时韩国处于灭亡边缘

人物生平

军事生涯

韩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继位的,此时的韩国已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他在位共九年,是韩国的末代国君。韩王安对秦国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国的强大,恨的是秦国的骄横。秦军发兵攻赵后,韩王安是以这样的心情关注着秦、赵战事的:既希望秦军战败,又担心赵军难敌秦军。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赵国的平阳、武城两城,赵军被斩首十万人,赵将扈辄死于战阵。此韩王安急令韩非上书,请求秦国不要发兵韩国。

公元前233年,韩非的上书呈送秦国不久,秦赵战场又传来新的消息:秦军在樊於期率领下继续攻赵,从上党直袭赤丽、宜安,造成了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包围。赵王迁从北方边防调回了率兵防御匈奴的大将李牧,几乎使秦军全军覆灭,只有樊於期率领少数护卫兵士突出重围。樊於期唯恐获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国。

韩王安得知此事,大为振奋。认为秦军并非百战百胜之师

,诸侯中也有与秦抗衡的力量。赵国使臣的这一通蛊惑人心的游说使韩王安如沐春风。这位昏懦的国君见赵国势盛,便不再顾忌秦国的威胁,不加考虑地倒向赵国一边。他信誓旦旦地向赵国使臣表示,韩与赵同为晋地,理应联合为一,共同对付强秦。只要二国同心协力,定会使秦军再次遭到像当年崤山那样的惨败,不敢再贸然东进。就在韩王安得到赵国力助忘乎所以的时候,李斯来到了韩国王宫。

秦臣李斯在上书中使用强硬的措辞,其意是促使韩王猛醒,速派使者赴秦。但韩王安看过上书后,仍不以为然,无意召见李斯。他不相信事情会像李斯讲的那么严重,顽固地以为,有了赵国这个靠山,大可高枕无忧,不必再为秦军攻韩之事担惊受怕。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亡国处死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申犰全力凑集了五万新老兵士再度开进洧水南岸老营地。壁垒尚未修复完毕,秦军三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壕沟中慌乱躲避,一辆辆壕沟车便轰隆隆压上头顶,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森森压来,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全线崩溃了。

秦军无数壕沟车一排排铺进河水相连,一个时辰在洧水又架起了三道宽阔结实的浮桥。各种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开过,堪堪展开在新郑城下,步军马队呼啸而来,半日之间便将新郑四门包围起来。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内史腾亲自出马向箭楼守军喊话:“城头将军立报韩王:半个时辰之内,韩王若降,可保新郑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其时玉石俱焚,韩王咎由自取!”


  就在内史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新郑南门隆隆洞开。韩王安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内史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铁骑城外扎营!步军两万入城!”韩王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旬日之后,内史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内史腾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一月之后,秦国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
  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为政举措

发展经济

韩王安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韩非子·外储说上》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农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生产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已经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程度去认识和区别土壤,因地制宜地进行耕作,农民已很重视对土地的施肥,“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荀子·富国》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还推广了一岁两熟制,《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总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战国时期手工业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四类:

商人们贩运于列国之间,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大商人更加活跃,如魏国大商人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大搞投机交易,赚取了大量财富。河东盐商猗顿和邯郸冶铁商郭纵,富甲天下,交结诸侯,干预政治。阳翟大贾吕不韦,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丞相。

城市的繁荣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韩之阳翟(今河南禹县)。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了。当时金属货币有铜币和金币两大类,铜币主要有四种:燕、齐两国使用刀币,周、秦一带使用圆钱,三晋使用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金币一般以斤(十六两),镒(二十两)为计量单位,还有“饼金”和“郢爰”。(饼金为饼状金块,郢爰为方形金块)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

    历史人物 汉朝时期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简介,张良是如何死的

    人物生平圯上受书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

    历史人物 韩文侯,在位时韩国商业很发达

    人物生平公元前386年,韩列侯去世,其子韩文侯即位。韩文侯二年(前385年),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此年,韩国举兵侵略郑国,攻取其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郑国由于受到楚、魏、韩等国入侵,国土

    北齐后主高纬简介 在位期间朝政败坏,北齐灭亡

    北齐后主高纬(556年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

    北齐后主高纬简介 在位期间朝政败坏,北齐灭亡

    北齐后主高纬(556年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

    历史人物 北齐后主高纬简介 在位期间朝政败坏,北齐灭亡

      后主(556年-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

    清朝灭亡时还有一批太监存在 灭亡之后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清朝灭亡时那些太监去了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批人“太监”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战乱的年代,老百姓名不聊生。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

    郑国和韩国势均力敌,韩国是如何灭亡郑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韩、赵、魏)为诸侯,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早期,三晋最为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三晋中最为弱小的当属韩国,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

    郑国和韩国势均力敌,韩国是如何灭亡郑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韩、赵、魏)为诸侯,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早期,三晋最为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三晋中最为弱小的当属韩国,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

    七雄之韩国为什么毫无反抗之力就被灭亡

    能成为战国七雄说明韩国即使在弱小也不是一般小国能比拟的,但为什么在秦统一的过程中第一个被灭掉,而且在战争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韩国自建国至灭亡共173年,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