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襄王,魏襄王时期魏国与另四国合纵攻秦
Posted 孟子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襄王,魏襄王时期魏国与另四国合纵攻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襄王,魏襄王时期魏国与另四国合纵攻秦
人物生平
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齐军在关津打败魏军。
魏襄王五年(公元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国的曲沃,并在案门赶跑犀首(公孙衍)。
魏襄王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p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魏军进攻齐国。与秦国一起征讨燕国。
魏襄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军进攻卫国,攻下两座城。卫国国君非常忧虑。
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张仪、魏章相魏。
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相会。
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国朝拜。秦国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就撤兵了。
魏襄王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国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国。
魏襄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魏国城池。
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秦国把城池还给魏国。
魏襄王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魏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
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魏国地,与魏讲和。同年,魏襄王去世,太子p即位,是为魏昭王。
趣闻轶事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氯恍酥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dl collapse="" nslog-area="" log-set-param\\"="" data-nslog-type="\\"2\\"" log-set-param="\\"ext_reference\\"">相关参考
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国出...
导读: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西晋太康二年(27
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
历史人物 魏襄王的主要事迹 魏襄王的人物生平 魏襄王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魏嗣 别名:魏赫、魏襄王www.cha138.com 国籍:中国(东周魏国) 民族:华夏族(汉族) 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魏襄王二年(公元前
秦昭襄王四年,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的原因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楚国派遣太子芈横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封...
前294年,魏昭王起用逃奔前来的齐国孟尝君为相,齐、魏失和,秦、齐互相勾结。前293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大败韩、魏之师,斩首24万,此后秦又攫取韩、魏大批领土。此时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迅
魏襄王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君王,他一点都不喜欢打仗。每次好不容易被人劝说要打仗了,到最后一刻他总是收兵而归。有人说他无能,有人说他仁慈,但是我认为他如果生在太平盛世的话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尤其可以从魏襄
秦昭襄王四年,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的原因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楚国派遣太子芈横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
合纵攻秦之战简介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评价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
魏·襄王魏嗣(前318—前296年)魏襄王元年,与诸侯会于徐州,互相称王,追尊父䓨为魏惠王。五年,秦败魏将龙贾的军队四万五千人于雕阴进围焦、曲沃。魏被迫将河西之地全割给秦国。次年,与秦会于应。秦又取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