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时期台湾将领林朝栋简介,林朝栋的后代有谁
Posted 日军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时期台湾将领林朝栋简介,林朝栋的后代有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时期台湾将领林朝栋简介,林朝栋的后代有谁
人物生平
1851年林朝栋生于彰化县阿罩雾庄(今台中市雾峰区),为林文察长子。出生前一年祖父林定邦与邻近土豪林妈盛发生冲突,遭其手下杀害,不久父亲林文察将林妈盛拖至林定邦墓前报仇雪恨,之后前往自首而进行判决,直到1853年小刀会来台起事后才被召入军中担任勇首,随后赴福建支援太平天国战事,并于1863年回台平定戴潮春事件,最后在1864年年底返回福建支援,而战死于漳州万松关,当时林朝栋14岁。
虽然与父亲林文察相处时间有限,但林朝栋和父亲一样,自幼熟读兵书,喜欢练武,有次练武时不小心伤到一只眼睛,只剩一眼能见事物,因而得到“目仔少爷”的称号。1868年林朝栋与杨永萍结婚,婚后杨永萍鼓励他考取功名,但林朝栋对考试没兴趣,故无未听从妻子的建议。
1870年,林朝栋二叔,林家当时的家长林文明被控侵占虏人以及带头威胁官府等罪而被官府密谋,被凌定国突然斩杀于审堂之上。因此,林家在林朝栋祖母林戴氏与叔公林奠国带领下,展开长达15年的诉讼案件,其间并四度前往北京控诉,而林朝栋也曾前往福州和北京诉请冤情,但始终没有结果,不过因捐官而获得兵部郎中之职务。1882年,林戴氏重病不起,而林家也因控诉案花费大笔家产,但却难获胜诉,于是经过多番考虑后,林朝栋为林文明结案,并返回台湾接掌家业。
同年中,福建巡抚岑毓英来台湾巡视,决定在东大墩建立新府城(即今台中市),并于大甲溪建立桥梁与堤防以整治溪水,于是召集各地士绅捐款。而林朝栋率领数百名壮丁协助施工,材料经费全部自费,不花公帑,且施工十分有效率,因而搏得岑毓英的好感,并被推荐给中法战争时接任福建巡抚而来台督战的刘铭传。
参与中法战争
1884年中法战争开战,法国的远东舰队在孤拔(Amédée Courbet)的指挥下前来攻打北台湾,以取得鸡笼(今基隆市)的煤矿作为战舰攻打中国沿岸的燃料,同时以台湾作为与清朝谈判的有利筹码。1884年9月18日法军抵达鸡笼外海,与清军展开炮战。10月3日法军攻占鸡笼城,法军于10月7日和10月8日进攻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但被漳州镇总兵孙开华击败,于是清法两军在北台湾展开长期对峙。
十一月,镇守台中的台湾兵备道刘H奉刘铭传之命,征召担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栋北上助战,于是林朝栋率领500乡勇与两个月的军粮前往鸡隆,镇守大武仑炮台,之后清军弃守,前往大水窟(今基隆市安乐区)镇守的林朝栋协助前线作战。1885年1月9日,法军在大牛埔(今台北县贡寮乡吉林村桃源谷)勘查地形,和林朝栋军展开冲突,最后被林朝栋击退。1月25日,法军以1900名兵力进攻清军的暖暖防线,双方爆发第一次月眉山战役,林朝栋率领乡勇支援,并于1月30日与督战的福建福宁镇曹志忠率军夜袭,双方血战至隔天清晨才各自收兵,之后法军多次以小股兵力袭击,但皆被林朝栋击退。3月4日,法军派出1280名兵力再度攻打暖暖防线,双方爆发第二次月眉山战战役。这次法军截断清军战线,并一举攻占月眉山顶,而以大炮轰炸林朝栋等营,最后清军溃败,仅有林朝栋率领乡勇稳住阵脚,成功协助清军主力撤退至基隆河南岸。而得胜的法军因弹药用完,且3月7日的大雨导致河水暴涨,因此未渡河攻入暖暖。
之后,两军持续对峙,直到1885年6月13日法军撤离为止。5月12日,林朝栋因助战有功,被奖叙道员进先补用。虽然获得功勋不高,但此战表现深得刘铭传青睐,因此战后全台30多营乡勇被裁撤,独林朝栋与张李成两营被保留纳入清军,而林本人也在台湾建省后颇受重用。
抚垦事业
1885年十月,林朝栋驻扎新竹与后垅(今苗栗县后龙镇)两处海口。这段期间罩兰庄(今苗栗县卓兰镇)发生当地台湾原住民猎杀居民的事件,林朝栋陈报刘铭传,刘铭传便命林朝栋展开抚番(安抚汉人与台湾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工作。
11月23日,武荣社原住民围攻罩兰社,林朝栋派兵解围,之后亲自督战,并与柳泰和合军抚平附近一带的山社,最后武荣社头目油格不敌逃走(后接受招抚,改名北都巴博为义军主要将领),于是该社接受清军就抚。12月11日,大湖遭到原住民袭击,林朝栋又率军就抚附近七社。1886年刘铭传上奏朝廷叙奖,林朝栋得“劲勇巴图鲁”名号,并由四品官加升为三品。
1886年7月11日,林朝栋被命办理隘务(即清朝台湾版图与未接受其统治之台湾原住民之间的交界事务),7月23日,苏鲁社进犯罩兰庄,并与官府断绝关系,9月8日林朝栋与柳泰和率军镇压,双方激战至8月20日,但无明显战果,不久林朝栋请假返乡,然后于10月7日率援军返回。9月30日,刘铭传离开台北城,并于10月10日抵达前线视察,却于10月14日遭到伏击,于是清军与原住民双方爆发激战。之后几日,清军入山猛攻,途中被多次伏击,死伤颇多,直到10月28日进攻武荣社,林朝栋与前来台湾镇总兵章高元等人围攻,击杀100多人终迫使武荣、苏鲁等七社投降。12月6日,林朝栋因抚番有功得赏二品顶戴,并于十二月就抚石加禄北路二十四社。该年,刘铭传开办抚垦总局等部门管理开垦事宜,林朝栋被命负责大湖与东势两地抚垦局的事务,从此负责台湾中北部地区的开垦与抚番工作,并延续到甲午战争之后。
平定施九缎事件
1888年10月5日,因土地丈量处理不当,彰化爆发施九缎事件,知县李嘉棠等大小官员被包围在彰化县城里,而前来支援的朱焕明则于途中被袭战死,刘铭传便急命林朝栋派军支援。11月9日,林朝栋率领新招募的栋军1800人抵达县城外,经过一战后与城内守军里外夹击,解除县城之围。11月14日,林朝栋派旗下各营扫荡乡里,而在平和厝与起事群众对战,一举击溃之,加上林文荣等也在砖仔窑击溃起事群众,终于平定事件。
事件后,林朝栋建议刘铭传解散起事群众,仅追究带头者的责任。而刘铭传接受其建议,并上报朝廷奖叙林朝栋,使他成为清朝唯一以道员身分受赏黄马褂者。而他的建议也得到彰化二十四庄(今彰化县花坛乡、大村乡等地)的居民感念,并于1895年赠与他“德同再造”的匾额。
重振家业
林朝栋在中法战争时优异的战功,让他得到刘铭传的青睐,因而在刘氏主政台湾期间受到重用,除了负责抚垦业务外,也接掌当时台湾最重要的外销品之一—樟脑的管理工作,并统帅当时全台湾最具战力的部队「栋军」,一肩扛起台湾中部的治安与国防工作。而他内渡之后,旗下的栋军十营仍未解散,并投入乙未战争的中部战场,成为台湾民主国对抗日军的重要战力,可惜最后仍寡不敌众,在人数、武器等劣势下溃散瓦解。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林朝栋未内渡,而是亲自领导栋军对抗日军,也许会让战局会对台湾民主国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崧未以广勇代替栋军,则台北城也许不会如此轻易的落入日军手中。
家业方面,雾峰林家在林文明去世后官司不断,家道中落,但林朝栋得到刘铭传赏识后却改变这局面。一方面林朝栋官至三品,成为家族中仅次于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林朝栋接掌抚垦与樟脑事务,使林家得以大幅开垦中部山地,广泛种植樟脑树以外销他地,使家族财富快速累积。因此,林家无论在社会经济的地位皆大幅上升,再度成为台湾中部最具影响力的家族,而全台也仅有板桥林家可与之比拟。
西渡大陆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林朝栋奉台湾巡抚邵友濂之命率领四营镇守狮球岭炮台,之后又陆续增援两营兵力,然而唐景嵩接任巡抚后,又将他调回台中,而以广东来的勇兵代替。1895年4月17日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割让日本。5月24日,在台湾各地士绅支持下,台湾民主国成立,以唐景嵩为总统,以抵抗日军接收台湾。而林朝栋早在四月初决定将家眷送到厦门避难,自己再只身返回台湾对抗日军。
然而林朝栋返台后,日军已于5月30日登陆澳底,一路挺进,唐景嵩见局势不妙,立即逃回大陆,因而让日军登陆十天后即轻易占领台北城,并直入桃仔园(今桃园县)。林朝栋见状,感到大势已去,支付银饷后独自西渡抵达厦门。但手下8营兵力并未解散,反而追随李秉瑞、吴汤兴投入抗日战争。
到厦门后,林朝栋于1897年两度奉旨晋见皇帝两次,由南洋大臣刘坤一指挥。之后又再建军,仍作“栋军”,并驻守海州,不久被命接管全福建团练的管理工作,但又被刘坤一以机要的要求留为原职。1899年刘坤一返回北京,由于林朝栋和江苏巡抚鹿传霖不合,便辞官返回厦门经营樟脑事业。1902年林朝栋转往上海居住,最后于1904年6月13日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身后葬在漳州香亭坂。
相关参考
> 台北失陷后,唐景崧、林朝栋、杨汝翼、丘逢甲等相继内渡逃跑,激起了广大爱国军民的愤慨。>> 这时,台北陷落,台中空虚,台南势孤,台南地方绅士决议推举刘永福为“民主国总统”以坚持局面。刘永福坚辞不
司马尚,赵国将领,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率领大军抵御。生平司马尚,赵国将领,生卒年不详,公元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先祖为北魏拓跋氏别支,居住在库斛真水。侯莫陈崇的五世祖名叫太骨都侯。从太骨都侯起,侯莫陈崇的家族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祖父侯莫陈允(《北史》作侯莫陈云),
岳乐,爱新觉罗氏,为清朝宗室,父亲是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也是是清初著名将领、安亲王。岳乐初封镇国公,后因为在顺治帝时期的卓越贡献,封为贝勒,顺治八年袭爵,改号安郡王。后来因为在工
早期生活1828年,林文察生于彰化县阿罩雾庄(今台中县雾峰乡),为林定邦长子,由于历代以来努力开垦,此时林家已累积相当之财力。林文察小时长相斯文,但喜欢与附近孩童玩作战游戏。十二岁时已能写诗文,十四岁
岳乐,爱新觉罗氏,为清朝宗室,父亲是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也是是清初著名将领、安亲王。岳乐初封镇国公,后因为在顺治帝时期的卓越贡献,封为贝勒,顺治八年袭爵,改号安郡王。后来因为在工...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刘F简介,刘崇的后代有谁?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物生平早年经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刘,原名刘崇,沙陀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年轻时嗜好赌博,品行无赖。弱冠时,到河东军从军,后升迁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军校。941年(后晋天福六年),刘知远担任河东节度使,任命为河东步军
【刘湘简介】军阀刘湘怎么死的刘湘后代有谁? 刘湘(1888年—1938年),民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
孟善孟善别称孟伯侯,出生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朱元璋起义时他投靠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又称为朱棣的得力干将,立下汗马功劳,为朱棣能够造反成功作出了一定贡献。那么,孟善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明朝开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