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有机会当皇帝为何多次拒绝手下劝谏?

Posted 曾国藩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曾有机会当皇帝为何多次拒绝手下劝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国藩曾有机会当皇帝为何多次拒绝手下劝谏?

2、他手握30万重兵,为何四次放弃了当皇帝的机会

曾国藩曾有机会当皇帝为何多次拒绝手下劝谏?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光听听这些名头就足见其份量了。

曾经太平天国运动浩浩荡荡,席卷而来,洪秀全定都南京,一时占据大清半边江山,势力正盛,然而曾国藩带领湘军在1863年攻下南京,规模如此之大的太平天国迅速瓦解,此时的曾国藩可以说已经控制了全国最大的军事力量,军事实力远超清政府了,而此时他的手底下的那些大将也按耐不住,曾国荃,彭玉麟等十余名湘军大将联合上书希望曾国藩能振臂一呼,学习宋太祖赵匡胤也来个兵变,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回了一句“倚天照海花很多,流水高山心自知”表面自己不想造反。

那么曾国藩为何有如此实力而不造反?心里又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不懂觉得曾国藩不造反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曾国藩是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是从秀才,举人,进士一步步走来的,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而且曾国藩出身普通,父亲只是一个教书匠,能走到如今地位,离不开皇家的恩惠,曾国藩也感念清廷的恩泽,曾国藩自身的追求只是做一个中兴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再次,其实朝廷看到曾国藩成长到如今地步,也极为不放心,已经有了后手,例如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八月打下武汉,朝廷首发一道指令,叫他代理湖北巡抚,结果有大臣密奏“匹夫一呼百诺,非朝廷之福”,结果,只要七天,朝廷就将曾国藩的湖北巡抚撤掉,湘军攻陷天京后,清政府不允许曾国荃八百里红旗报捷,继而又赖掉咸丰帝“取江宁者封王”的承诺,并且在天京周围布下满蒙重兵,科尔沁亲王的马队布置在华夏河南内地,这支部队不同于八旗兵,战斗力极强,监督东南,可见朝廷也是有所防备的,这也使曾国藩不敢草率行事。

最重要的一点是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后,士兵大肆抢掠,获得了不少的财富,湘军已经腐败掉了,士兵们只想着回家好好过日子,而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手上的淮军此时也有相当实力,李鸿章能否力挺曾国藩也实属难料,再加上左宗棠与曾国藩一直不和,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国外的在华势力此时也是决定扶持清政府的,曾国藩也是深知外国的坚船利炮的威力,一旦起兵而得不到外国实力的支撑,必然风险就极高了。

因此,此时的曾国藩看似掌握着远超清政府的军事实力,但如果真的接受了下属大将的称帝造反的建议,恐怕旦夕之间,他那看似强大然而在攻陷天京后已经腐败的湘军恐怕就有不少人不愿意跟着再冒风险了,外加国内的如李鸿章,左宗棠之流的夹击,国外势力的使绊子,恐怕曾国藩是难逃兵败身死的命运,正所谓兵无常势,在一些特定的因素下,情形会急转而下,想必聪明的曾国藩也是想到了这些,故没有起兵。

他手握30万重兵,为何四次放弃了当皇帝的机会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为腐朽的清王朝续命了不少年。他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开创洋务运动,展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开端。但因为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思想,造就了他只能是为封建王朝卖命,所以在后世也算是毁誉参半。曾国藩兵权在握,底下很多人支持,曾经有四次做皇帝的机会,但他都没同意。

曾国藩建立湘军对抗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湘军建立之初时,有一个文人王闿运就在他手底下做事,这个人虽然才高八斗,但是过于高傲,曾国藩也只当他是恃才傲物,并不太在意他的桀骜,把他作为文学上交流的好朋友,但是对于政治方面,并不敢与他有所交流。因为王闿运文学造诣不低,所以二人常常在一起探讨讨论文学问题。有一次,王闿运,就借着讨论文学,拼命向曾国藩推荐曹操的文章,曾国藩何等聪明,自然明白王闿运的意思,人家这是在叫他效仿曹操呢。曾国藩作为臣子一向忠心耿耿,所以他虽然没明说,但是不停的在纸上写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缪”,表示王闿运说的话都是缪话,曾国藩第一次拒绝了劝进,第一次放弃称帝。

在与太平天国作战多年后,曾国藩军队终于攻克了安庆,安庆是当时太平天国都城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样一来离覆灭太平天国就不远了,湘军内部都十分兴奋,大摆庆功宴,而这个时候,咸丰皇帝驾崩了,湘军内部人员纷纷起了拥护曾国藩为帝的心思。

首先是李元度,他写了一副对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暗示曾国藩称帝,一向兢兢业业为清朝做事的曾国藩,自然是怒斥对方。其次,水师的彭玉麟也送来一封信,信中只有12个字“东南半壁无主,涤公岂有意乎?” (涤公说的就是曾国藩)。此等暗示,让曾国藩惊出一身冷汗。这些手下接二连三的让他称帝,惊得曾国藩大呼道,不像话都不像话。为了防止这封密信落入他人之手,曾国藩直接就将这张纸给吃了下去,可以看出曾国藩做事确实是心细如尘。此为曾国藩第二次拒绝了劝进,第二次放弃称帝。

而且被训斥过的王闿运也并没有死心,在曾国藩弟弟的怂恿下,他又一次起了想让曾国藩取清帝而代之的想法。这个时候王闿运已经不是一个陪曾国藩舞文弄墨的普通文人了,在曾国藩弟弟的帮助下,已经成为了曾府的入幕之宾了。

这次他劝曾国藩称帝,所说的话更加猖獗了,他居然劝曾国藩干脆跟太平天国联手一起推翻清政府,让曾国藩自己做皇帝,因为此时新上任的皇帝尚且年幼,什么也不懂,而两宫太后也只不过是女流之辈,此时称帝是可以成功的。他越说越兴奋,还手舞足蹈起,曾国藩却默默的用茶水在桌子上写满了一个字,“妄”。用茶水写在桌上,过不一会儿能干掉,不留下痕迹,曾国藩可真是个谨小慎微的人。这是曾国藩第三次拒绝了劝进,第三次放弃称帝。

在湘军的努力下,太平天国的都城终于被攻克,但是攻克之后,清政府没有履行诺言,本来说好了攻克之后,有功的都封为王。可是最后只封了曾国藩为侯爵,之前答应封赏众人为王的诺言不仅没实现诺言,反而指责曾国藩和湘军放跑了洪秀全的长子和一部分太平军,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和一些湘军将领受不了这份气。某天晚上,曾国荃和那些将领一起来到曾国藩家中,虽然那帮人见到曾国藩都直盯着他,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聪明如曾国藩当然,他已经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了。他让人拿来笔墨拿来,写了副对联,将笔一搁,便离开了。那些人赶忙凑上去一瞧,对联上的诗句大意是说他能够在无数诱惑面前,依然恪守人臣本分。曾国荃知道劝不动曾国藩,便回头对那些将领说,此事作罢,不要外传,如有泄露出去,那也是我自己一力承担,曾国藩第四次拒绝了称帝。

曾国藩手握30万重兵,能为腐朽的满清王朝续命多年,却为何先后四次拒绝了手下的劝进,拒绝当皇帝呢?后世也为此争论不休,小编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曾国藩手底下的人并非都支持他称帝,其中就有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两人都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两人的能力都不在曾国藩之下,后来更有左宗棠率领6万湘军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平定太平天国时,左宗棠就曾与曾国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李鸿章就更加不会站在曾国藩这边,如果曾国藩称帝,李鸿章必定支持清政府。

第二点就是曾国藩的性格上,他一生追求的并非做皇帝,彭玉麟用“东南半壁无主,涤公岂有意乎?”劝进时,他是这样回应的“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14个字,可以看出曾国藩追求的是高雅的圣贤之道。所以作为臣子的曾国藩向来克己复礼,很是循规蹈矩,哪怕王朝早已腐朽不堪,也依然做好臣子本分。

相关参考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何多次拒绝黄袍加身做皇帝?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得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偏僻得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进京赶考,二十八岁便靠中了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他手握30万重兵,为何四次放弃了当皇帝的机会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为腐朽的清王朝续命了不少年。他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开创洋务运动,展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开端。但因为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思想,造就了他只能是为封建王朝卖命,所以在后世也

手握重权的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造反称帝呢?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手握重权的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造反称帝呢?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北洋水师曾有机会在朝鲜全歼日海军为何轻易放弃

 北洋水师曾有机会在朝鲜全歼日海军为何轻易放弃?  1882年平定朝鲜“壬午兵变”,北洋水师曾有力阻止日本第一次对“征韩论”的全面实践。笔者在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他又因何拒绝

...择远远逃离到匈奴地区,再也不回到中原,宁死也不会当皇帝。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权力情节,百姓希望当官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刘虞因何拒绝

...择远远逃离到匈奴地区,再也不回到中原,宁死也不会当皇帝。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权力情节,百姓希望当官

袁绍、韩馥为何拥立刘虞当皇帝?他又因何拒绝

...择远远逃离到匈奴地区,再也不回到中原,宁死也不会当皇帝。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权力情节,百姓希望当官

曾国藩押送两个犯人到刑部 为何刑部拒绝接收

1870年夏天,直隶总督曾国藩派人押送两名犯人来到北京,送到刑部听候审讯。可是,在刑部尚书郑敦谨的授意下,刑部直隶司郎中拒绝接收这两名犯人。这是唱的哪出戏呢?原因是,这两名犯人不简单。他们一个是天津府

曾国藩押送两个犯人到刑部 为何刑部拒绝接收

1870年夏天,直隶总督曾国藩派人押送两名犯人来到北京,送到刑部听候审讯。可是,在刑部尚书郑敦谨的授意下,刑部直隶司郎中拒绝接收这两名犯人。这是唱的哪出戏呢?原因是,这两名犯人不简单。他们一个是天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