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乾隆当了60年皇帝还是对接班人不满意?嘉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Posted 皇子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乾隆当了60年皇帝还是对接班人不满意?嘉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乾隆当了60年皇帝还是对接班人不满意?嘉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乾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掌权实际时间最久的皇帝。自己主动禅位,但嘉庆皇帝上位以后,他又当了几年的太上皇,说明乾隆对嘉庆还是感到不太满意,为什么乾隆在位60年还是选不出最好的接班人呢?其实乾隆能做的选择很多,但都被他自己给错过了,都说乾隆是一位痴情的皇帝,但太痴情可能会把其他事情给耽误了。皇帝选太子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到底是凭借自己的喜好,还是为了国家以后的发展,能否做到大公无私可能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了。

清朝皇室向来重视皇子的教育,严格要求皇子读书。乾隆总结了皇父、皇祖两代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特别加强了对皇子们的管束,达到了近乎苛刻的严厉程度。在清朝帝王中,乾隆的做派绝对是强硬且传统的。

其后即位的皇十五子永琰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从6岁开始便跟随师傅读书。每天天刚蒙蒙亮,永琰就被保姆从睡梦中摇醒,随着太监来到上书房接受严格的教育。永琰虽然不能算是一位有为的皇帝,可就读书而言,却是难得的勤奋认真。

乾隆三十七年,年仅13岁的永琰便学通了许多儒生一辈子也读不通的五经。乾隆见孺子可教,然后又命工部侍郎谢墉教他学习今体诗,命侍讲学士朱珪授他古文和古体诗。这段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为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众多皇子中,永琰以“克勤力学”著称,他曾经在回忆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时说,自己“悟性迟钝”,只有通过勤奋来弥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年幼的永琰常常以不学为戒,因此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每每学到深更半夜,还手不释卷,当然他读的都是圣贤的典籍。

长大后的永琰同样强调“勤”,曾经说:“自天子以至庶民,如果都知道勤的重要性,那么万事就都能有条有理。如果不勤,那么求学的人就会安于下流而不能进步。治理国家的人会惰于办事而使政务荒废,还怎么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永琰尚在年幼时,乾隆帝有一次见到他手上拿着一把折扇,上面的题画诗句落款有“兄镜泉”三字,询问之后知道是十一阿哥的手笔。“镜泉”是十一阿哥为自己取的别号。乾隆立即对小兄弟俩讲了一番大道理:干这种附庸风雅的事,实在不是适合皇子做的事情,皇子读书,应该讲求大义,使之有益自己立身,这些虚文都是读书人的陋习,你们还在童年,应该加强修养才是,怎能学这种浮伪的东西?

乾隆皇帝为了防微杜渐,尽早地去掉他们这种尚在萌芽状态中的不良习气,特派人将这番话写出来贴在皇子书房中的墙壁上,还让他们“触目儆心”,永远不要忘记大清是以“国语骑射”为本的。

这番教训,给了永琰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嘉庆九年二月,已经做了皇帝的永琰也颁布了二道类似的上谕来告诫自己的子孙。他说:词章之学,本属末节,何况我朝家法世代相传的是国语骑射。所以满洲语言文字和骑马射箭的武艺才是你们最为应该勤加练习的,如果以风雅自命,想与汉族文人学士比争高下,那就是舍其本而务末了。永琰这段话多么像他的父亲乾隆当年教训他时的口气,可见他当时的学习有多认真、仔细,做到了“无所遗漏”和“学以致用”。

经过这么训练而且自己又好学的永琰,在长大以后,品格端方,为政勤勉,循规蹈矩,待人宽厚,而且能够自我约束,他多少能体恤民生疾苦,一心想有所作为,做个好皇帝。

然而,乾隆算是一位明君却算不得是教子高手,在他的高压之下永琰苦读圣贤之书,却变得因循守旧而又书呆子气。当年大清还是盛世之时的乾隆皇帝自然没有料到,在他晚年时王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场腐败成风、人口迅速增长加上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时刻危及着江山社稷。

面对这样的局势,熟读圣贤书而又恪守传统礼教的永琰根本无法应对,从后来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而最终失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作为皇帝,永琰没有个性、生气和雄才大略,他始终是一个勤勤恳恳但缺少才气的儒雅仁爱之君。清朝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在永琰的手中继续衰败下去。

相关参考

乾隆皇帝为何选择嘉庆做为自己的接班人

乾隆皇帝为何选择嘉庆做为自己的接班人  若要认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人气指数,清朝的干隆皇帝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干隆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还创造了皇帝的退休制度。  干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

乾隆为什么给嘉庆找了个包衣出身的嫡妃呢?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禅位后,他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作为中国历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他要感谢他有一个好爷爷和好爸爸。通过康熙雍正两朝积累,轮到他上场时,国家到达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他也感谢自己,

乾隆皇帝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

乾隆皇帝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

乾隆是个怎样的皇帝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十三

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导读: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

乾隆为何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

导读:乾隆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

乾隆帝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嘉庆皇帝资料图本文:环球网,作者:佚名,原题:揭秘:乾隆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

清朝 十全老人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活了89岁(1711—1799年),当了60年皇帝,在世而禅位给嘉庆皇帝,自为太上皇4年。乾隆一朝两攻准噶尔部,一攻回部(天山南路),两攻金川(大、小金川,皆在金沙江上游),两攻廓尔喀

历史人物 乾隆为何选才具平庸的嘉庆接班

文章摘自《嘉庆皇帝》作者:喻大华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嘉庆皇帝--爱新觉罗・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此前,清朝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