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炯明
Posted 军阀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炯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炯明
说到“陈炯明”很多人都想到了军阀这两个字,陈炯明这个人也是军阀,但是他的军阀生涯好像争议特别大,有的人说他坏,有的人说他好,那么他到底是好是坏我们也不好分辨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他是南方的阎锡山,他的悲剧在于他离孙中山太近了,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阎锡山的幸运就在于他离孙中山足够远。
所以陈炯明在国民党叙事里成了叛徒、野心家和反动军阀,而山西的阎锡山则成了模范省长,内政达人,党内巨头。
陈炯明和阎锡山一样,是典型的“本土派”军阀,换句话说就是“土豪”,他们虽然也认同广东和山西是国家的一个部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家乡对这个国家负有什么必须的责任,更反对为了所谓的“统一国家”而让自己家乡承担不必要的压力和超高的税赋。
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是没有,或者只有一个礼仪性质的中央,各省高度自治,财政、人事、治安力量都相对独立;所以他们本能都反感任何认为应该武力“统一”的政治势力,即使包括自己所在的政治派别也是如此。
陈炯明也曾经多次说过,国家要富强,第一步就是打倒大军阀,产生一大批小军阀;第二步才是知识分子和士绅带领老百姓打倒这些小军阀;最后联省自治,国家大同。
陈炯明不仅是这么主张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曾经率军拿下过福建,进入过广西,但是他都先后拒绝担任这两个省督军的提议,他认为外省人不应该担任本省的督军,本省的事情应该交给本省人来做。
然而,他的悲剧在于他距离孙中山实在太近了,他的理想和孙中山的理想是严重抵触的;孙中山虽然是广东人,但是他实际上是出生于夏威夷,他对广东的感情和他对其他省份的感情其实是差不多的;相比具体的某个省,某个城市,孙中山更爱抽象的“国家”。
在孙中山看来,国家在北洋那群人手里肯定是好不了的,而真正能让国家好起来的只能是他孙中山,因此,他作为国家的领袖,要求广东在一定时间内多牺牲一点点,多出一点力是天经地义的,就像朱元璋虽然是安徽人,但是作为明朝皇帝,他必须要求同为南方省份的江苏、浙江承担比北方各省份高得多的多的赋税一样。
但是,这就和陈炯明这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没法化解的,因为两边的根本诉求完全是相反的。
孙中山主张是把广东变成他“北伐”的基地,为他的“北伐”大计出钱出人出粮,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广东要成为孙中山的现金奶牛,这样的话,广东实际上就是一个被榨汁的橘子。
而陈炯明作为广东本省人,他不愿意也不想看到自己乡亲被如此残酷的对待,他不愿意看到孙中山为了筹集军费,在广东允许烟土和青楼女子合法,把广东搜刮的天高三尺。
双方的矛盾很快就从文斗变成武斗,两边武力冲突的导火索是当时粤军参谋长邓铿被刺杀,虽然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证据,但是从事后各方反应看,最大嫌疑者应该就是孙中山,因为邓铿作为陈炯明的参谋长,他是站在反孙中山北伐第一线的,曾经还因为拒绝拨给孙中山500条枪产生过严重的矛盾。
在孙陈交恶这件事情上,当时在广东的英国领事馆资料披露的更详细,英国情报显示在1922年孙中山就因为陈炯明对“北伐”消极,半公开声称长江以南应该消灭的三个军阀是赵恒惕、唐继尧与陈炯明。孙中山还多次要求陈炯明提供500万以上的北伐经费,但是被陈炯明拒绝。
陈炯明一开始是以一种非常“北洋”、非常“绅士”的方法展开和孙中山的斗争的,在邓铿被刺杀后,陈炯明提出自己辞去一切职务“下野”;这个“下野”可不是真的彻底辞职,而是类似中唐藩镇割据时,造反的藩镇杀了领头的节度使向朝廷投降,而朝廷则按照潜规则,从藩镇其他将领里选出一个将领成为该藩镇新的节度使的方式。
陈炯明希望用自己个人的“下野”来平息孙中山的不满,来解决这件事情,毕竟他也是国民党员,也曾经狂热追随过孙中山;可惜,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两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两人的目标是南辕北辙。
所以,孙中山打破了潜规则,并没有任命一个陈炯明的人担任新的粤军总司令;其实到了这一步,陈炯明也没有想和孙中山决裂,他还是希望采取“绅士”办法来解决他和孙的矛盾。
这就是基层军人闹事。北洋时期,军队闹事绝大多数时间里并不是单纯的闹事,而且一种姿态,制造一种社会不稳定的局面来逼迫自己不喜欢的人辞职或者下野,陈炯明也是这样,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孙中山自己离开广东。
目前所有史料都能证明,陈炯明从来没有想过要杀孙中山,只是希望把孙中山驱逐了,让孙中山去另外地方找新“橘子”,别祸害广东。
黄埔东征军,东征对象就是陈炯明。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孙中山经过“二次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熟和老练的,孙中山不愿意接受这种看似“绅士”实则黏黏糊糊的状态。孙中山已经很习惯用“撕破脸”的方式让自己支持者站队和表态。毕竟,之前陈炯明和粤系与孙中山派系两派有很多重叠的地方。
蒋介石以及大批非广东籍国民党员就在这个时间段里脱颖而出了,毕竟对于纯粹广东人来说,孙中山“榨汁”一样搜刮方式确实很难令人接受。
说句题外话,广东人确实比较具有“地方主义”情节,若干年后,某叶姓将军主政广东时因为划地主人数太少,对地方顽固势力太过于“软弱”被严厉批评以及被撤换了,换上了一位姓陶的湖南籍人士主政广东,很快广东大地就到处上演“分田分地真忙”的情景悲喜剧了。
我看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陈炯明接受了英国的资助,这真是冤枉陈炯明了,陈炯明真的没有;因为蒋介石在东征的时候就发现了陈炯明部队的窘境,连机关枪都用不起,用鞭炮放在铁桶里冒充机关枪,试图消耗黄埔军的弹药。
如果没有外援,陈炯明很可能就成功了,而孙先生可能就会从此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就像参与了张勋复辟的康有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外援来了,有了充足的枪支弹药,陈炯明自然就很容易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成了“叛徒、反动军阀、阴险小人”的代言人。
从这一点,明眼人也应该看出来,近代的历史,确实是外力决定论,而不是相反。
至于如何评价陈炯明,这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了。
站在地方主义立场,陈炯明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乡亲被如此盘剥搜刮,不愿意看到自己家乡黄赌毒泛滥,他有错吗?当然没错。相反,另一方才是叛徒和二五仔,因为他身为广东人,却背叛了广东。
如果站在国家主义立场,陈炯明是最危险的敌人,尽管陈炯明私德操守都很不错,但是他的主张是彻头彻尾的分裂国家,对国家的危害比日本帝国主义还大,陈炯明的理想如果实现必将造成国家无力化,会将亚洲的领导权拱手让给日本,让华夏从东亚霸主变成一个大号“泰国”,因此,陈炯明就应该千刀万剐。
相关参考
最初认识陈近南,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后来便是在热播的电视剧《鹿鼎记》中。不管是小说中还是电视上的陈近南,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汉。他一手创立了天地会,一生都为反清复明而战斗,在老百姓的心中,享有至高无
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去年因为《军师联盟》的上映,让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死敌又成了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正史里的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如果我们就从正史里看诸葛亮,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属于一个什
周瑜,表字是公瑾,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吴国的重要大臣。他武艺高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音律上颇有造诣,因而有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俊美无俦的翩翩才子,而且他的妻子是三国时
看过电视剧《云中歌》的人,一定对刘弗陵这个名字不陌生,在这部电视剧中,他是个贴心、正直、又善良的人。但真正的历史上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不是跟电视中一样呢?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其实电视都是杜撰的。真实
忠诚卫士、勇猛的将军、贤明的的君子。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
世界洪门总会:还原一个真实的洪门 洪门,相传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由民间反清义士组成的秘密组织,号称“天地会”随着历史发展,民国初期,“天地会”组织为了推翻清政府而改名为洪门,而很多人在提到洪门一词
今年的夏天出现过一部备受百姓欢迎的清朝宫廷剧《延禧攻略》,这部影视作品简述的是乾隆皇帝后宫之中的一名妃子令妃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魏璎珞。魏璎珞是历史上令妃的原型,魏璎珞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登上了皇贵妃的
周瑜,表字是公瑾,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吴国的重要大臣。他武艺高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音律上颇有造诣,因而有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俊美无俦的翩翩才子,而且他的妻子是三国时
提到狄仁杰,大家一定会想起《神探狄仁杰》里的狄仁杰神机妙算、睿智机敏的形象。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狄仁杰也被塑造成一个能文能武、风流倜傥的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真的是那样吗
提到狄仁杰,大家一定会想起《神探狄仁杰》里的狄仁杰神机妙算、睿智机敏的形象。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狄仁杰也被塑造成一个能文能武、风流倜傥的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真的是那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