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于禁为什么投降?于禁投降有什么原因?

Posted 庞德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历史上于禁为什么投降?于禁投降有什么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历史上于禁为什么投降?于禁投降有什么原因?

于禁,身为曹魏名将,同时也是后世津津乐道的“五子良将”之一,一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然而,这样原本应该算作是辉煌的一生,最终却因为一次投降而令人改观,而且,都是投降,他的评价却远比姜维要差了很多,后世的文学作品当中塑造的形象,也将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那么,为什么于禁要投降?为何他的评价会这样惨淡呢?

要说到于禁这个人物,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因为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衍生出了这样一个典故“水淹七军”。而于禁则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战败后被关羽俘虏并投降了,而后关羽被孙权击败,于禁辗转为孙权所虏。

关于于禁这个人物,我们先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当时的泰山郡属兖州地界,他此生的第一次出仕是始于黄巾之乱。

巨鹿人张角因朝廷苛捐杂税,加上全国又出现蝗灾、大旱等天气,连年收成不好,所以组织贫苦农民于光和七年的时候发动起义,当时声势浩大,兖州是黄巾军的重要战略地区,所以黄巾军侵扰的特别频繁,为此当时的泰山豪强鲍信招合徒众,以求自保,而于禁也在其中。

于禁早期附从鲍信镇守兖州,兖州牧刘岱败于黄巾党被杀,陈宫与鲍信拥曹操做了新兖州牧,从此于禁归属于曹,他的前程开始放光。

起初于禁不过一小喽罗,“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都伯就是小队长,隶属将军王朗(不是“三公有疾”的司徒王朗,此王朗时为会稽太守),王朗大胆地把于禁推荐给曹操,并称于禁是块儿大将的料。

一番面试后于禁升级了:拜军司马,陷阵都尉。于禁成了大队长(曹操此时不过一州牧,都尉已经是中上级军官了,低于折冲校尉夏侯惇、厉锋校尉曹仁而已)。于禁能力突出,所以每战必用,从征吕布、斩刘辟、黄邵、破袁术将桥莛、乐就、李丰、梁纲等,战功丰硕。

最终,于禁靠着赫赫战功成为的曹营五子良将之一。然而却因为一场败仗,让他过往的功绩变得暗淡无比。

关羽三万大军把曹仁几千人围困在襄樊城内数月,曹操让于禁统领七支部队,共三万多人前去解救。于禁刚到樊城安顿好部队,倾盆大雨却一连下十多天,汉水暴涨,水势高达数丈,于禁的整个七支部队全都处于深水之中,洪水中兵士各自奔命。

此时的于禁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说是战争,其实是老天爷跟于禁的战争,于禁毫无脾气地完败给了老天爷,于禁就这样在洪水中被坐收渔翁之利的关羽擒降。

庞德作了无谓的抵抗,最终被关羽擒杀。罗老爷子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把樊城之战、水淹七军写得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面目全非。庞德浑身是胆,奋力搏杀,刚烈神勇。于禁临阵怯战,重度缺钙,可怜求降。关羽神机妙算,巧引特洪,淹没七军。

《三国志》描写襄樊之战的过程极其简略,个中胜负的真实原因已经搞不清楚了。不过,于禁兵败是确凿无疑的。只是,于禁为何束手就擒?作为曹魏的功勋元老,他为何如此这样?

看《魏书》中记载:

《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尽没。”

《曹仁传》:“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

《庞德传》:“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

连司马懿都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

可见于禁失败确实跟雨水有关,但是真的跟战守之失没有关系吗?“禁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于禁几乎没怎么交战就投降了。

小编斗胆揣测,跟庞德死战相对比,于禁心生投降之念,可能是他此刻算到了关羽不久会败亡,魏吴会联盟,这样就可以生还回国。于禁为将多年,对三国形势肯定了若指掌,尤其是自己身在战局,肯定会计算后面魏蜀吴三国在荆州的势力拉锯。

结果揣测出了上面的结果,再加上贪生怕死,当时的情况战也不能战,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于是决定投降,只不过没有想到这条回国之路会那么难走,而且回国之后是那样的不遭待见。

于禁一生征战,出生入死,为曹魏立下功劳无数,而晚年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不可谓不悲哀。在我们这个键盘侠丛生、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薄弱的时代,谁都能喊出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没有经历过战乱时代的我们没有资格用现代的价值观看待于禁的一生。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说到于禁和关羽很多网友也都知道其实这两个人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故事的,但是其实如果熟悉三国事件的人也还是的知道的,这个于禁其实是有投降于关羽的,那么于禁其实是曹操手下的大将,那么这样投降之后关羽是怎么对待

历史人物 于禁投降关羽真的是自己贪生怕死吗?

对于“投降”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争议的。比如西汉时期李陵投降匈奴,三国时于禁投降关羽,但是却一直都有很多人对这种事情持两种态度,一个是贪生怕死,一个是能屈能伸。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遭遇了所

历史人物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于禁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大将军于禁,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立功无数。>讨伐黄巾军一战中,于禁擒

历史人物 三国于禁简介 于禁怎么死的 评价于禁是怎样的人 于禁为什么投降

  中文名:于禁  别名:于文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  逝世日期:公元221年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讨伐黄巾余党www.cha138.com  于张绣叛

历史人物 于禁,因投降于关羽而晚节不保

人物生平转战沙场中平四年(184年),于禁由鲍信招募讨伐黄巾军。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历史人物 盘点姜维的三次投降,为何于禁被骂,反而他却被夸奖

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于禁这么倒霉。同样是投降,关羽、张辽、徐晃、黄忠、马超等,却成了后世所仰慕的英雄。他们和于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没丢了男儿的气节。张辽、徐晃投降曹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黄忠

历史军事 于禁四万大军投降关羽,关羽为什么一直不用啊?

说到于禁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他的厉害的,在曹魏这边算是顶级级别的武将了,但是他还是败了,败给了关羽,话说当时水淹了于禁七军啊,最后于禁也没办法只能投降了,话说麾下还有四万士兵,但是关羽直到襄樊之战时也没有

名将于禁为什么投降 于禁怎么死的

  于禁为什么投降  于禁,作为魏军的五子良将,有名的左将军,却晚年节操不保,在魏国与蜀国的战争中,为了救助曹仁,同庞德一起与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阵前对垒,惨败于关羽,当时庞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将关羽斩立

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于禁为什么要投降 于禁在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脍炙人口,人们对三国名将多津津乐道于蜀汉的“五虎大将”——忠肝义胆的关云长、气势威猛的张翼德、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勇冠三军的马孟起、老而弥辣的黄汉升,各有其英勇不凡的赫赫战绩和传奇

三国演义中于禁为什么要投降 于禁在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脍炙人口,人们对三国名将多津津乐道于蜀汉的“五虎大将”——忠肝义胆的关云长、气势威猛的张翼德、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勇冠三军的马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