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孔融为什么喜欢喝酒?孔融竟然是个酒鬼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孔融为什么喜欢喝酒?孔融竟然是个酒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孔融为什么喜欢喝酒?孔融竟然是个酒鬼
“酒鬼”这个词,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就好像是从酒缸里面捞出来的一样,浑身散发着酒气,是时不时还要甩着酒瓶子晃两下,看看里面是不是被喝完了,反应迟钝,邋遢不堪?其实,爱喝酒也不是什么错误,只不过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罢了,就比如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小时候能让梨的孔融,竟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这样的孔融,你见过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话说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都随便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
可是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曹操这个人一直有点粮食恐慌症,这可能是他平生断人粮道留下的后遗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曹操就会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潖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着功于汉;屈原不哺裑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昨承训荅,陈二代之祸,及觽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先是举了一大串例子,例如樊哙、刘邦等人,都是因为喝酒才成了大事。又在第二段里说,夏商因为美女亡国,可是也没有禁婚姻。那你何必跟酒过不去呢。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不过却显然没什么道理,缺粮的时候,粮食酿造的白酒当然是奢侈品,禁是理所应当,孔融不过是强辞夺理而已。
孔融这个人文采不错,可是打仗和治理州郡都不在行,这可能是他整天喝酒没时间管事造成的,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经常感叹说:“要是天天有人来陪我喝酒,我就没什么心烦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当然治理不好州郡。而且孔融喝完酒还喜欢乱说话,嘴巴又毒。他十岁的时候去参加酒宴,有人夸他聪明,旁边一位不服气,就说:“小时候聪明的,长大一般很笨”。孔融立刻回了一句:“那你小时候肯定特别聪明。”一句话把人噎得上不来气。
大了以后,这个嘴毒的习惯也没改。曹操打下邺城,把大美女甄氏赏给儿子曹丕,,也有人说是曹丕主动抢的。结果孔融喝了两杯以后又说话了,说过去我一直不知道周武王灭纣以后怎么处理的妲己,今天可算明白了,原来是赐给他弟弟周公了啊。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孔融死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孔融不喝酒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孔融故意和曹操对着干吗?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小时候肯定都有听过。但成人后的孔融显得并不是那么好相处,虽然有才但经常口无遮拦,容易得罪人。但是孔融你得罪别人也就算了,偏偏还总喜欢惹曹操,当年曹操颁布禁酒令的时
历史人物 孔融为什么留下了不孝的名声?孔融不喜欢曹操为什么还要跟着他?
孔融让梨让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位非常懂得谦让的人,但是孔融被杀的理由却是不孝,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呢?其实孔融也算是一位大才子了,但是嘴巴实在太过厉害,简直把冷嘲热讽做到了机制,而且对象还是曹操。但很奇怪的一
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时,最喜欢讲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让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灵中是美德、智慧的化身,这种形象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但是,让梨之后的孔融怎么样了?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以
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有好东西时要想着对方,学会礼让,懂得分享。要是我们不能够谦让,就会被教训说:“你看孔融,人家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兄长,
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有好东西时要想着对方,学会礼让,懂得分享。要是我们不能够谦让,就会被教训说:“你看孔融,人家四岁的时候就懂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竟然因为太嚣张,直接曹操斩草除根了
看过《赤壁》电影的人,都对影片开头,孔融被曹操所杀的情节记忆犹新。片中,曹操向汉献帝上表,想要先攻刘备,再灭孙权。汉献帝正在犹豫,曹操则立即盛气凌人地逼问,迫使汉献帝同意。正在此时,在一旁的孔融站了起
谁也想不到,让梨的那位孔融后来竟然长歪了,成不忠不孝之徒!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但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他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小编读小学的时候,还被收录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课本中。 孔融四岁
東漢末年名士孔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中國歷史上,孔融一直是一個孝順的典範,他四歲的時候,便懂得主動讓好的梨子給長輩們吃,而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竟然需要人攙扶,才能夠站
東漢末年名士孔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中國歷史上,孔融一直是一個孝順的典範,他四歲的時候,便懂得主動讓好的梨子給長輩們吃,而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竟然需要人攙扶,才能夠站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为何会因道德污点被处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本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时,最喜欢讲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让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