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陈琳骂过曹操,为何曹操还要重用他?

Posted 人才

篇首语:运气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陈琳骂过曹操,为何曹操还要重用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陈琳骂过曹操,为何曹操还要重用他?

曹操在后世的评价,可不见得有多好,现在的很多人其实受到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和《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如果一定要在曹操和刘备之间选择一个,可能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就偏向了刘备。然而事实上,曹操也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就比如对待陈琳,他曾经帮助袁绍骂过曹操,可是最终被曹操俘获之后,曹操不仅没有怪他,反而重用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陈琳骂曹,曹操不杀他,反而重用他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先说说“陈琳骂曹”是怎么一回事。

陈琳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原先他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相当于文字秘书),那时候,何进为了对付朝廷宦官,准备把地方豪强引进朝廷来帮忙。当时陈琳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除掉一群狼,来了一群虎。但是何进不听他的话,终于酿成灾祸,造成了董卓专权。

何进被杀,陈琳逃到袁绍那里。后来袁绍和曹操越做越大,成为北方两大诸侯,势若水火,终于爆发了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前,陈琳为袁绍写了一篇战斗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陈琳无处可逃,被曹操活捉。曹操大骂陈琳道,你写檄文,骂我也就罢了,为何要骂我的祖父和父亲?陈琳说,我是没有办法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饶了陈琳,还封他为司空军师祭酒(军师祭酒这个官职,是由曹操最早设立的,曾经是由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担任)。后来,又提拔他为丞相门下督。

我们看陈琳写的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可以说,陈琳骂得那叫一个痛快,把曹操从头到脚骂了个遍,把曹操做过的所有事情损了个遍。但是,曹操为什么没有报复杀陈琳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陈琳的这篇文章缓解了曹操的偏头痛,曹操觉得陈琳的文章有治病奇效。

这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吧?还真不是胡说,史料记载,当时曹操正苦于偏头痛,侍卫们把陈琳的檄文拿来给他看,曹操惊出一身冷汗,然后偏头痛竟然就好了。

当然了,这里说的意思,并不是说陈琳的文章真能治病,而是说他的文章写得痛快淋漓,曹操非常欣赏。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一个文学发烧友,也是一代文学大家。他对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是非常欣赏的。他欣赏陈琳的文章,就算陈琳在文章中骂他,他也不以为意。

第二,陈琳骂的话句句属实,曹操无可辩驳。

官渡大战之后,曹操抓到陈琳,他指责陈琳的是这句话:“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曹操只说了陈琳不该骂他的父亲、祖父,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陈琳指责他的那些话都是对的,都是他干过的事情。只不过陈琳在用语上过于夸张,道德评判的色彩过于浓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檄文的格式,陈琳的这种用语,没有什么不对。

第三,曹操唯才是举,而陈琳确实是一个人才,曹操舍不得杀。

曹操最喜欢的就是人才,“唯才是举”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区别于之前的“察举制”。“察举制”主要是从道德层面来评判人才,而“唯才是举”根本不去考虑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只要在行军打仗及治理国家上有用,就可以用。陈琳正是这样一个人才,他最大的才能就是檄文写得好,曹操正需要这样一个写檄文的人。后来曹操出兵打仗的时候,每次要写檄文,都是让陈琳来写的。

第四,陈琳归附曹操以后,真心实意跟随曹操,不反对他。

魏晋文人是很有傲气和傲骨的,他们很少向权贵低头。祢衡反对曹操,那样骂曹操,绝不向曹操低头,曹操都没有杀他。最后曹操忍不住了,放他出去让黄祖杀他,曹操都不杀。曹操杀了孔融,那也是孔融不断反对曹操。不过曹操就算杀孔融,曹操找的借口也不是孔融骂他,而是曹操认为孔融侮辱礼教(孔融说,父母对儿女无恩,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已)。陈琳既然归附曹操,后来又没有反对过曹操,曹操没有理由杀他。

第五,曹操不杀陈琳,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人才。

曹操放了陈琳,还给他官做,大家会觉得曹操是一个宽厚大度的人,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所以天下的人才都会对曹操趋之若笃。可以说,陈琳事件,给曹操做了一个活广告。而曹操的人才也是三国诸侯中最多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关参考

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曹操为何不杀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曹操为何不杀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曹操为何不杀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曹操为何不杀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

华佗治不好的头疼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

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

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了 华佗治不好的头疼

...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七子”陈琳,作为汉末枭雄袁绍的幕僚,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病发作,正卧床...

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了 华佗治不好的头疼

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

陈琳的生平简介 陈琳骂了曹操祖宗三代为什么没死?

  陈琳,字孔璋,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曾先后投靠何进、袁绍、曹操,陈琳之所以会出名,都是因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骂了曹操,且侮辱了曹操祖宗三代以后还能活下来的人。  这个陈琳到底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