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魏大臣何夔是谁?何夔为什么要带毒药上朝?

Posted 毒药

篇首语: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魏大臣何夔是谁?何夔为什么要带毒药上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魏大臣何夔是谁?何夔为什么要带毒药上朝?

毒药这种东西,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去碰的,而且也只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小说里面,样式众多,作用各异。但是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个大臣,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至少和郭嘉、荀彧这样的人比不了,但是他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别人做不来的,他每次上朝的时候,都会自己带着毒药。毒药无非就是两个作用,一个是自己吃,一个是给别人吃。那么,这位大臣是谁?他带毒药又是为了做什么呢?

曹操一生爱才,为了搜罗人才不惜降尊纡贵,又是给官职又是给戴高帽的吹捧抬高,只要能把人才笼络到自己的身边。但曹操对待自己的臣属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严厉,有时候下属说错了话办错了事情,或者是所说所做不合他的心意,往往会用杖打责罚。身受杖责,这对于臣子来说,等于是一种屈辱,因此有一个臣子常常是身上揣着毒药上班,也就是宁可去死,也不受这样的侮辱。

这个曹魏大臣是谁,他最终有没有受到杖责呢?

此人叫何夔。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县人。他的曾祖父何熙官至车骑将军。汉末天下大乱,何夔避乱来到淮南,袁术占领寿春时任命他为下属,何夔没有接受,但也被袁术强迫留下。袁术进攻蕲阳,想让何夔去说服蕲阳守军投降,因为何夔家乡就是蕲阳郡,而蕲阳郡又是拥护曹操的。

何夔不但没有接受袁术的指派,还悄悄地逃走,躲藏进了潜山。又因为袁术的堂兄山阳太守袁遗的母亲,是何夔的堂姑妈,所以袁术虽然不满意何夔,却没有加害于他。建安三年(198年),何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避开袁术的追赶强留,辗转回到故乡,被曹操征召,任用为司空府的下属。

这时有人传言说袁术的军队发生动乱,曹操问何夔说:“您认为这消息可信吗?”何夔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他看来,袁术不守信义,不顺天意,军中发生动乱是必然的。曹操对此非常赞同和感慨,说像何夔这样的亲戚都不被袁术所用,想方设法要离开他,他的下属又怎能不发生动乱!

何夔后来担任城父县令,又调任长广郡太守。长广郡背山临海,当地豪强大多举兵反叛,不服从曹操的号令管理,袁谭也派人前去授给他们官位。何夔利用教育说服、派军队征剿,用计使对方离心分散等方法,只个把月时间,就将叛乱都被平定了。长广郡刚刚平定,正赶上曹操颁布了新的法令和征调令,何夔认为在这些新地区和偏远地区应该有所轻省,被曹操所采纳。

后来曹操将何夔召回,在丞相府参谋军事。海贼郭祖侵扰乐安、济南二郡地界,邻近地区深受其害。曹操因为何夔上次在长广郡很有威信,任命他为乐安郡太守。何夔到任几个月后,被郭祖侵占的城池全部平定。何夔又奉调到丞相府任东曹掾。在此期间,何夔还提出了制定惩治官员举荐官员弄虚作假的制度,也被曹操所采纳。

魏国建立后,何夔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曹丕为魏王太子时,让凉茂做太傅,何夔做少傅;特别任命二傅和尚书台吏曹、丞相府东曹一起选任太子和诸侯的官属。凉茂去世,何夔代替凉茂担任太傅。何夔升任太仆,曹丕想要和他辞别,前一天晚上就下令准备酒菜,何夔没有前往赴会的意思,曹丕就写信请他。何夔认为国家有一贯的制度,终究还是没有前往。

何夔身揣毒药上班发生在任职曹操掾属期间。曹操性情严厉,对于掾属所办的公事若不如意,往往用杖责打,何夔常常身藏毒药,誓死不受杖打的屈辱,因此始终没有挨打。这一方面说明了何夔“士可杀不可辱”的刚直性格,也说明了他办事能力得到了曹操的认可。史书说何夔在那样一个提倡节俭的时代,生活却非常奢侈豪华,但这样一个人还是被曹操任用为太子太傅,说明他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

中文名:何夔(夔的读音:kuí)别名:何叔龙国籍:东汉→曹魏民族:汉族出生地:陈郡阳夏县职业:官吏www.cha138.com官职:太子少傅、太傅、太仆封爵:成阳亭侯谥号:靖侯外貌;长八尺三寸,容貌矜

历史人物 何曾简介 西晋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何曾生平

  (199—278年),大臣。原名瑞谏,又名谏,字颖考,魏大臣何夔之子,何遵、何邵之父。承袭其父爵位,魏明帝时为平原侯,为文学。明帝即位,擢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与曹魏权臣司马

历史人物 杜夔是谁

  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的记载,曹操这一生一共有25个儿子,在这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就属曹昂、曹丕、曹植、曹冲四个最为出色。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文武双全,可惜为了保护

历史人物 西晋开国元勋何曾简介,何曾字什么

人物生平承袭父爵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其父何夔,是魏朝太仆、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做平原侯时,何曾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

杜夔是谁?曹操和曹丕父子为何插手杜夔和柴玉之争?

  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的记载,曹操这一生一共有25个儿子,在这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就属曹昂、曹丕、曹植、曹冲四个最为出色。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文武双全

历史人物 丁汝夔是怎么死的

还不知道此人死后成为国家英雄,750年后,一大臣效仿他却被皇帝立刻斩杀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王朝最危机的时刻就是安史之乱,但是安禄山凭借河北三镇十五万的军队意图灭

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

《三国志》中的魏书,臧霸传中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死后臧霸为何要带部队离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

历史秘闻 大臣怒吼:不行,必须要上朝

古代的皇帝,虽然掌握着天下大权,坐拥后宫三千佳丽,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舒服。只要是不太昏庸的皇帝,每天要按时上朝,处理大臣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晚上还要熬夜批阅奏折。尤其是像朱元璋、雍正这样的勤劳皇帝,

历史秘闻 大臣怒吼:不行,必须要上朝

古代的皇帝,虽然掌握着天下大权,坐拥后宫三千佳丽,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舒服。只要是不太昏庸的皇帝,每天要按时上朝,处理大臣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晚上还要熬夜批阅奏折。尤其是像朱元璋、雍正这样的勤劳皇帝,

宋朝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的像尺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古代官员上朝,手里持着的白板子,古人称之为笏,读「”hù”,也就是官员上朝用的手板。笏一般用竹片、玉、象牙等原材料制成。文武大臣面对皇帝,上朝议事,当然要有记录之用的东西,一则汇报的相关内容,先可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