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投奔刘邦后又是怎样?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投奔刘邦后又是怎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投奔刘邦后又是怎样?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是金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但事实上,这句话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安慰,就好像千里马常有,但是世上却没有几个伯乐一样。秦末汉初的韩信也是如此,从他的战绩来看,他的确是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项羽手下,却并没有得到赏识,即便后来到了刘邦那里,也不是一下子就改变了境遇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韩信自幼就是孤儿,他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经常没饭吃饿肚子,有时候靠在河边浣纱的老妪施舍他吃一口。据传韩信的先祖也曾是贵族 。因此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肚子饿得咕咕响,但平日很喜欢在腰间挎一柄宝剑。有个杀猪屠狗的见他整日挎着把破剑晃来晃去,故意戏耍、欺辱他,逼韩信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忍辱也钻了。
秦末大乱,烟尘四起。项梁、项羽叔侄率江东义军路过淮阴时,韩信去投了军。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封他做了个执戟都尉(小军官)。韩信虽然出身贫困,但从未坠青云之志。他饱读兵书,腹有良谋,是个“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 的军事奇才。他好几次向项王献计献策,项羽均不屑一顾、拒绝采纳。
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也算贵族世家子弟出身 。他力能拔山、武功盖世,但却有勇乏谋、心高气傲,平时用人喜欢用贵族出身的所谓高门大姓子弟,有些歧视寒门出身之人。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人大都是其亲族故旧和原六国残余贵族之后裔,以贵族自诩的他对出身寒微的韩信打心眼里就瞧不上。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这几年爆发的战争被史家称作“楚汉争霸” 。随着秦朝的灭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与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一决雌雄的大转折时期。最终,历史放弃了兵强马壮的项羽,而是选择了起于蓬蒿的草根刘邦。其实,绰号“楚霸王” 的项羽气势最盛时曾拥众数十万,麾下谋臣如云,将士如雨。张良、韩信、陈平、张耳、英布、彭越、魏王豹、韩王信等时代风云人物都曾追随过他。这些人或智或勇,均非等闲之辈。然而性格狭隘、枭勇寡谋的项羽,只重用那些贵族出身的人,毫不器重这些出身低微但谋勇兼具的蓬蒿之辈,导致这些自感在楚营无用武之地的英才最终大都投了刘邦。
韩信不光在项羽那不受重用,在刘邦那一开始也没被当回事。也就是说,韩信的真本事是不好被发现的。不好被发现的原因,是韩信本人的表现并不突出。表现不突出的原因,是他没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而要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须有独具慧眼之人的提携,那时他还没遇到。
如果单是项羽不用韩信也就罢了,刘邦也没用,而且夏侯婴举荐之后依然没用。最后还是左右手萧何说了话,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信任,以及对当时艰难处境的考量才启用韩信,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可见人才这东西是很难被发掘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能全怪项羽没眼光。
项羽对韩信的判断,与后来刘邦最初的判断是一致的。刘邦入蜀,韩信前去投奔,想换个主子出人头地,结果也因“未得知名”,而只弄了个连敖小官,还不如那郎中呢。后来韩信犯事,论罪当斩,情急中看见滕公夏侯婴,大喊能帮刘邦打天下,引发关注,算是捡了条小命。夏侯婴向刘邦推荐,说韩信如何如何骨骼清奇,言语不俗,然而刘邦左看右看“未之奇也”,没发现哪里不一样,最后看夏侯婴的面子给了他个治粟都尉,管军粮供应的,官也不大。后来韩信实在觉得没劲,又想拍屁股走人,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因此,军事奇才韩信不被项羽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刘邦虽然以知人善任、胸襟博大著称,但他一开始也不太看得起彼时籍籍无名的韩信。萧何却发现韩信这小子目光坚毅,智虑深远,绝非池中之物。经萧何屡次举荐,刘邦才半信半疑地设坛拜帅,重用了韩信。出身农家、实力弱小、但多谋善断会笼络人心的刘邦,得韩信后犹如鱼化为龙,从此呼风唤雨,由弱变强。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率领一支偏师,在侧翼掩护、支援刘邦,并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刘邦兵败彭城,韩信迅速前来与刘邦会合,并抗住了楚军一波波的凶猛攻击。荥阳之战,楚、汉相持不下,韩信率部不断袭扰楚军的侧翼,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愈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巧借地势挥兵灭魏,施奇计灭赵,出敌不意击破燕,一鼓作气荡平齐, 各拥兵自重的诸侯势力被他一一瓦解、歼灭。最后,他率汉军偏师配合主力在垓下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逼得项王自刎乌江 。声势浩大的西楚势力被他彻底消灭。
不知骄傲的楚霸王临死前,耳闻“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之乡音,心里是如何看待韩信这位昔日的弃将、今日之最强对手的?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得到了古今罕有的大军事家韩信,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得英才却弃之不用,且一贯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如同将几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为何如此说?得英才者得天下是也!
相关参考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就是韩信在面对刘邦的怀疑时曾说过的话。汉朝的许多开国功臣后来都被刘邦给除去了。当年韩信是项羽的手下,但是一直未得到重用,所以韩信才投奔了刘邦的汉营
导读:淮阴侯,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
我们都知道,最开始韩信是项羽的手下,后来才来到了刘邦手底下帮忙。而有很多人觉得,韩信之所以会选择放弃项羽,是因为他在项羽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做了很多年的时间,不过是个小官罢了。而根据史书记载,我们能够
秦朝末期,天下大乱。淮阴人韩信执剑天涯,行走江湖。后在项羽军中担任一个小小的官,因没有被西楚霸王重用,满腹韬略无用武之地,于是决定投奔刘邦。刘邦手下的谋士萧何非常赏
韩信要不是夹在刘邦和项羽中间,可能他的能力才是最出彩的。韩信先投奔项羽,但是因为不受重用所以改投刘邦,到了刘邦这里韩信就逐渐展露才华走上人生巅峰了。好几场关键的战役都是因为有韩信在才打赢的,只是最后韩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
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楚军由项羽指挥,可是项羽却不肯重用韩信,因此他决定到刘邦领导的汉军中找出路。韩信本来就不是什么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汉军中间他
...项羽赏识,并成为项羽得力助手之一。早年间,钟离昧和韩信是很好地朋友,他将韩信推荐给项羽,但是项羽没有任用韩信。公元前203年,楚军和汉军在荥阳一带交战,楚军不敌汉军被困在荥阳东。项羽得知后,立马前往荥阳东...
你真的了解萧何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韩信起初是在项羽军中效力,因为没有得到重用,因此结识了萧何,萧何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也开启了兵仙的传奇生涯。楚汉相争以及平定六国当中,无论是韩信还是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