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献帝身边有哪些忠臣?东汉末年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
Posted 汉室
篇首语: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汉献帝身边有哪些忠臣?东汉末年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汉献帝身边有哪些忠臣?东汉末年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每个人都想能够在这样的乱世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直到最后可以有机会一统天下,而每个百姓却只希望能够活下来,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们都希望汉朝可以复兴,恢复以前的荣光。那么,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还有哪些是忠于汉室、忠于汉献帝的汉朝忠臣呢?这些人又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
汉献帝一生的顶点就是李郭专权到东迁洛阳之间的几年。汉献帝有没有翻盘的机会?有,但是机会稍纵即逝。汉献帝身边有没有真正忠于他的大臣?有,但是都逐个被命运所剥离。下面数一数王允死后到曹操控制汉室这段时间内,献帝身边曾经闪烁过些许光芒的人物。
1 士孙瑞(?-195年)
东汉末年大臣。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永汉三年四月,为尚书仆射、与司徒王允、董卓的部将吕布共谋诛卓。卓既诛,迁大司农,为国三老。每三公缺,瑞常在选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皆辞拜让瑞。后卓余党李傕、郭汜交兵,瑞为尚书令,为乱兵所害。天子都许,追论瑞功,封子萌澹津亭侯。
2 伏完(?-209年)
国舅爷之一,伏皇后伏寿之父,时人称其“深沉有大度”。历任屯骑校尉,执金吾,光禄勋;后病逝。守护自己的女婿到生命最后一刻。伏寿曾写信给伏完数落曹操的残暴,希望伏完铲除曹操;但是伏完不敢轻举妄动。214年事情暴露,伏寿和伏氏宗族百余口被曹操诛杀。
3 杨彪(142年—225年)
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
汉献帝时,杨彪历官三公(司空、司徒、太尉)。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他据理力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后,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黄初六年(225年),杨彪逝世,年八十四。其著作现仅存《答曹公书》一篇。
4 孔融(153-208年)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5 王邑(?-约215年)
任河东太守,封安阳亭侯,在河东得官民爱戴。献帝东迁经过安邑时贡献粮食。后因受曹操猜忌被调许都担任大司农。王邑的调离还引发过卫固叛乱。
6 张杨(?-198年或199年)
割据河内的实力派。献帝东迁后尽力供应粮食,并说服刘表供给资金修建宫殿。局势稍微平稳后,张杨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建安三年,曹操围吕布于下邳。张杨素与吕布相交,想要出兵相救却因实力不足而办不到,于是出兵东市,遥为呼应。不久,其部将杨丑杀张杨以应曹操、致使曹操尽收其部众。
7 段煨(?—209年)
原为董卓帐下中郎将,董卓令他屯兵华阴。
兴平二年(195年),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行至华阴。段煨出营迎接,供给献帝衣食。护送献帝的杨定与段煨不和,诬其勾结郭汜,双方激战十余天,被刘协劝解。建安三年,在黄白城击破退守的李傕,斩杀李傕 ,将李傕族人押解许都,夷三族,刘协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闅乡侯、长安太守。后官至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209年),段煨去世。
段煨在西凉军里面简直是异类:一方面不参与李郭之乱;另一方面领导部队务农,不掳掠,努力维持地方稳定。在献帝东迁时被杨定等人连续冲击多次,巍然不动;还继续供奉献帝等人的饮食,可以说做到了最好。如果当初献帝在兴平年间李郭再次叛乱时能早点争取段煨,情况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8 刘虞(?-193年)
刘氏三牧之一,德高望重的地方实力派。刘虞年轻时曾经跟盖勋,袁绍等人约定一起守护汉室;也是个妥妥的情怀党。天下大乱后,献帝曾派遣刘虞之子刘和到幽州联络刘虞,但是道远阻塞,后反而被袁术抓获。刘虞因为跟公孙瓒发生矛盾,被公孙瓒打败并斩杀。
另外还有董承,杨奉,种辑,韩暹,杨定等人也多多少少在献帝身边出过力;后面多由于反复无常被曹操,刘备等人斩杀。很大程度上这些人仅仅是反复小人,一方面他们保护汉献帝东归,一方面又挟持献帝希望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并不是真正心向汉室。值得一提的是杨奉,韩暹两个二货;智商之低,人品之劣令人叹为观止。做到了谁用他们谁倒霉的地步。像盖勋,皇甫嵩等人心向汉室;但是死的太早,所以也并不能跟汉献帝接上头。
总结
其一:对于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来讲,汉献帝在东归途中很多作为都是可圈可点的。长安大饥,赈济灾民;郭汜反水,绝食相抗;种辑等人构陷段煨,拒不下诏;都可以看出在礼制的框架内,这位少年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他的身上展现出了聪慧,仁慈,坚韧不拔的闪光点——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个软弱无能的庸主。如果不是这样,一帮子大臣也不会跟随他辗转千里从三辅地区转移到三河地区;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刘协拥有相对良好的名声,汉室也不会在四方叛乱迭起之时还能获得大部分士人的拥戴。
可惜生不逢时,聪慧归聪慧,毕竟年龄和经验不足;“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刘协做不到像刘备那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也做不到像刘表那样单枪匹马降服一个州。如果刘协能学习刘备,早一点轻骑跑路,争取到段煨,王邑这样的实力派支持;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一方面拥有巨大的名望,另一方面手上没有坚实的武装力量,去哪里都只能是被军阀控制和玩弄。
其二:曹操迎奉献帝后,就有人劝他有所行动。曹操说朝廷的股肱尚多,不能轻举妄动。所谓朝廷股肱,也就是那些手上没兵但是跟地方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央大员;或者少量有地盘有部队的地方实力派。对于大部分有影响力德高望重但是不当出头鸟的,等待其自然老死即可;对于地方实力派,引诱到中央担任虚职;对于当面挑战曹操权威的,直接杀掉。三管齐下,用十几年时间才逐步瓦解了汉室的剩余力量。但是在瓦解汉室的过程中用力过猛,也得罪了太多人,为曹魏无形中增加了一大批敌人。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套路,方便了后面司马家族有样学样,篡夺魏室。真所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真正忠于汉室的人不是刘备也不是诸葛亮 而是此人
真正忠于汉室的人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的起义和朝廷的衰弱,国家四处都有战事,因此,国家号召各地县令郡守一同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在汉献帝没死就称帝了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而大将军何进想要扳倒十常侍居然想要依靠董卓的凉州军团,但是到最后董卓控制了朝
马腾,字寿成,汉末西凉太守,征西将军,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父亲,是东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腾素来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曾讨伐过李郭二人。曹操控制朝廷时,又与刘备等人同受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失败
马腾,字寿成,汉末西凉太守,征西将军,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父亲,是东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腾素来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曾讨伐过李郭二人。曹操控制朝廷时,又与刘备等人同受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失败
三国时期,五虎上将的坐骑分别是什么?张飞的坐骑才叫霸气导语:大家都是东汉末年因为朝纲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最后董卓乱京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各路诸侯从忠于汉室到了忠于自己,每个人都想成为皇帝,都想一统天下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
奸臣,顾名思义是指哪些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些你不好去判别是奸臣还是忠臣的人,说他是忠臣他有总做出一些陷害忠良之事,说他是奸臣但他们也有忧国忧民的时候,现在就让我们
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汉加起来四百余年,东汉末年豪杰并起,汉室倾危,许多诸侯都不把皇帝当回事,而这个时期的的皇帝是汉朝最后一个主人,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公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