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失败,为什么还能成为文人们的偶像?
Posted 壮士
篇首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失败,为什么还能成为文人们的偶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失败,为什么还能成为文人们的偶像?
荆轲刺杀秦始皇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但是却都不会将荆轲当做一个失败者来看待,在后世人的心中,荆轲的精神早就已经超越了他所做事情的本身。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左思,就对荆轲特别地崇拜,那么,左思的崇拜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呢?为什么看起来失败的荆轲,会成为文人心中如此推崇的偶像?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荆轲刺秦王虽然不成功,但是这个故事却成为不畏强暴精神的一个生动诠释,行动失败,但精神没有失败,也成了诗人们吟咏的一个重要题材。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都是荆轲的拥趸,西晋时期的文坛“网红”左思也是将他视为精神偶像,极其膜拜。
左思是靠“三都赋”成为“网红”的,弄得洛阳纸贵,风靡天下,然而,左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不快乐,在那个重视门阀和贵族的时代,满腹诗书的他总不免受到这样那样的歧视,加之颜值不是一般的低,因此精神上的郁闷是难免的。
于是,史上那位意气风发的刺客荆轲,也成了他内心世界向往的一个人生巅峰,左思的《咏史诗》就是以粉丝的眼光来描述荆轲的。“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诗歌艺术讲究的是形象,因此一开头就设置了一个荆轲在大街上饮酒的场景,壮士喝酒,喝得越高就越有气势,其实这种气势,正好是左思在寻常生活中所缺乏的,真是缺什么就补什么。
当然,壮士不只是一个人喝闷酒,还有文艺界的朋友助兴,“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燕赵是悲壮慷慨之地,唱的歌当然是很沧桑悲凉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就是这种。荆轲也不是扯着嗓子乱吼,人家是有音乐素养的,乐坛明星高渐离为他打拍子,可真是高大上。这二位下课嗨高了,把整个城市的人都视若无睹,这正好反衬了作者平时战战兢兢,经常赔小心的模样,这也是诗人生活中所没有的。
这样的大侠气魄,正好是左思学习的对象,“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虽然我左思不能跟偶像并列,但是我和这些普通的世人是有区别的,隐隐可见左老师心中的清高。在偶像的鼓舞下,左思终于冲出世俗的成见,眼睛抬得高高的,视王侯贵族如无物,觉得他们不足称道,如同当年的荆轲一样,“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他们虽然高高在上,可我不稀罕,将他们看成尘埃,虽然我左思被视为低贱之人,可是我懂得自重,把自己看得如同千钧一般重,“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笔头上写的是荆轲,是战国,其实写的是自己,是西晋,借历史人物浇心中块垒,这才是咏史诗的精髓。
相关参考
这次行动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本来有把握刺杀成功的事情,为什么失败了呢?分析历史事实,不难发现,该行动中有着不应有的错误行为:一是用人失误,助手武阳虽为勇士,但关键时刻却又表现的胆怯;二是荆轲本人对时
易水寒,易水寒冷,千百年来易水周而往复地流淌,它经历了风霜雪雨,见证了四季变迁,人们想到易水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在易水边那个决绝的身影,一群白衣者目送这个身影离去,直至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众人
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前等的是谁刺秦为何失败 荆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易水寒,易水寒冷,千百年来易水周而往复地流淌,它经历了风霜雪雨,见证了四季变迁,人们想到易水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在易水边那个决绝的身影,一群白衣者目送这个身影离去,直至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众人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
荆轲刺秦的故事流传了数千年,人们佩服他舍生取义的精神,答应好的事情就算送上性命也都在所不惜。不过,刺杀秦始皇的事件最终还是失败了。秦始皇看似只是一个皇帝,但是他的武学造诣却也不低,甚至可以说在荆轲之上
荆轲刺秦荆轲齐国后人,迁居卫国。为人豪爽放荡不羁,游历四方,以剑术交友,多结交名人显贵。来到燕国与高渐离,屠夫相交甚近,常三人与街市上喝酒,嘻笑随性,不惧旁人。荆轲刺秦图画又曾认识田光。那时战乱年代,
“荆轲刺秦王”幕后真相及失败原因 荆轲与秦舞阳到达咸阳后,荆轲首先找到了中庶子(君王的贴身随从)蒙嘉,送了他一笔巨款,请他代为引荐,向秦王通传。 蒙嘉这个人,身份一直是个谜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每读至此,我都不禁在想:如果秦舞阳能够上来帮助荆轲会怎么样呢?如果陪同荆轲前来的不是秦舞阳而是荆轲最知己的那位朋友又会怎么样呢?如果荆轲的剑术再精到一些呢?如果荆轲投掷匕首的技艺像小李飞刀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