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操杀死杨修用的是什么样的理由?
Posted 鸡肋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操杀死杨修用的是什么样的理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操杀死杨修用的是什么样的理由?
有关于杨修之死的说法可谓众多,但是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应该是杨修仗着自己聪明,擅自发布意见,惹怒了曹操,以至于最终被曹操杀死。如果是这样,杨修又究竟表现出了怎样的智慧,以至于让曹操下令动手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杨修又做了什么,以至于让曹操动了杀他的心思?
说到杨修 ,估计不少人都有点印象,就是那个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给找理由杀死的人,而这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的杨修形象。杨修字徳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以知识渊博,文采斐然著称,他的才华在当时是得到公认的,可惜他的不少作品都已经遗失了没有流传下来。他是“四世太尉”的杨家的继承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世家子弟,在那个年代,世家贵族的人能够得到的教育远远好于平民,所以一般来说世家子,尤其是杨修这样的大世家的人几乎少有无能之人。
杨修的才能也是非常不错的,在建安年间的时候被人推举入朝为官,后来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主簿,主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小官,这个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如果不是比较信任又有着不错的才能,曹操怎么可能让他当自己的主簿。而且当时曹操经常在外面征战,而杨修还是能够处理的很好,可见杨修的才能确实非同一般。
杨修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因为犯了曹操的大忌,最后还是被曹操找借口杀了,自然这里所说的大忌肯定不是演义中的所谓“一人一口酥”“鸡肋”这样的事件,相反真正促使杨修死去的关键原因在于他的思想观念和曹操是不同的,那个时候的曹操野心已经非常膨胀了,可以说是就算他自己不称帝,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必然称帝,而那个时候杨修这样的汉室党就是自己后人称帝的阻力,因此在曹操死前先后直接或是间接杀了好些尊崇恢复汉室的人,比如孔融、荀彧等等,而杨修也是其中的一个。
杨修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创造的文学人物,而是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那么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首先,杨修有着比较大的来头。他的祖父是东汉名臣杨震,他的父亲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可以说杨修出生在一个簪缨世家之中。
其次,他是一个有着渊博的学问的人。杨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的著作,但是很多都已经失去了踪影,至今为止留存的也就只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数篇作品。第三,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非常地好学,有俊才,在建安年间的时候便被举荐为孝廉,之后便担任了曹操的主簿。当时的曹操身居宰相之位,能够成为曹操的主簿必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史料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可见在杨修担任了曹操主簿之后,在曹操忙于战事的时候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劳。他聪慧异常,就连曹操都自叹不如。但是同时,他也是自负的。他总是能够猜到曹操的心思,这让多疑的曹操有些不高兴。
而在曹操考验 曹植 的时候,杨修多次帮助曹植通过他的考验,使得曹植越发的高傲起来,曹操知道之后非常恼火。而在曹操的“鸡肋”口令上,杨修猜出了曹操的意图便径自将其真实的意图告知了旁人,最终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将杨修下令斩首。
虽然在史书上对于杨修的死记载的比较简单,其中的理由也不够充分,但是罗贯中还是自行脑补的非常不错的(虽然在性格上有失偏颇,但趣味性还是很足的)。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一段是这么说的“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还说了好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曹操当年修建园子的时候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个活字,打算显摆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结果被杨修一口说破,曹操因此心里就不爽了。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当年曹操假装梦游杀了的侍卫,这是曹操怕人刺杀自己猜想出的计谋,但是杨修直接就揭穿了,这让曹操非常的尴尬,一番谋划全部失败,还白杀了一个亲卫。后来杨修还帮助曹植夺嫡,就更让曹操厌恶了,直到后来在攻打汉中的时候,杨修揣测曹操有了退兵的心思,听到鸡肋的口号,就私下里传要撤兵,结果曹操再也忍不住了,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他。
罗贯中本来的意思是要说明曹操嫉妒贤才,这也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但是从描述来看,杨修真算不上什么贤才,顶多是有点小聪明罢了,要知道“看破别说破,还是好朋友。”朋友之间尚且很多事情不能说破,杨修这个为人臣子的就这样把曹操这个主公的心思都讲明了,这让曹操怎么能忍,所以就把杨修给杀了。
那么《三国演义》里面的死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杨修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之中所描述的因为一个“鸡肋”被曹操杀害的,在史书的记载之中,曹操是用“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被杀的,也就说杨修的死并不是因为在当时私自传什么鸡肋的事情,涣散了军心,是因为泄露了上面的意思,同时和外面的诸侯关系密切,所以才被杀的?但是问题来了,杨修到底和谁关系密切呢?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杨修和袁术有着亲戚的关系,但是其实不然,一来杨修死的时候已经是建安二十四年了,而早在将近20年前袁术就已经死了,所以因为这样的关系处死自己手下的高级谋臣明显是不科学的。再来庞德也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而他的弟弟也在 刘备 手下,庞德依旧很得信任,而且那时候那些个大世家之间通婚很常见,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杂七杂八 的关系,曹操不可能因为这种理由杀害杨修的。
所以说在这些书上记载的曹操杀杨修的理由是不够充分的,而曹操真正杀杨修的理由也未必是因此立嗣的缘故,毕竟杨修和曹植的关系虽然比较亲近,但还没有到非要辅助曹植不可,他和曹丕的关系也不差,所以说曹操杀杨修说白了还是因为杨修真正忠的是汉室,这和曹操的利益是相矛盾的。
相关参考
说到杨修,估计不少人都有点印象,就是那个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给找理由杀死的人,而这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的杨修形象,杨修字徳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以知识渊博,文采斐然著称,他的才华在当时是
曹操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便叫他们到城外去办事,暗中却叫门卫不要放人外出。杨修告诉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认为这是杨修与曹植联合欺骗自己,非常愤怒,
曹操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便叫他们到城外去办事,暗中却叫门卫不要放人外出。杨修告诉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认为这是杨修与曹植联合欺骗自己,非常愤怒,...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都知道曹操杀杨修主要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干,罗贯中还特意写了几个故事: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众人皆不明其意,杨修看了,说:在门上写“活”,就
杨修之死的原因,根本上在于他不该参与宫廷斗争,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
他是曹操的贴身秘书,最后却被找借口杀死,有人说是曹忌才,其实还有隐情人们都说曹操一生奸诈,这个奸有很多方面都是因为他滥杀无辜。而被曹操杀的那些身边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操因为忌才杀了杨修。但杨修之死真的
杨修之死可以说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他自己身上,他知道曹操在想什么,却又不完全知道,他的聪明是在揣摩曹操的小心思上,却看不到曹操对自己的厌恶与日俱增。杨修最终被曹操杀死之后,曹操有一次偶遇了杨修的父亲杨彪,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都知道曹操杀杨修主要是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干,罗贯中还特意写了几个故事: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众人皆不明其意,杨修看了,说:在门上写“活”,就
杨修之死的原因,根本上在于他不该参与宫廷斗争,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出身于世家望族,《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