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邦为什么会比项羽率先攻入咸阳?
Posted 刘邦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刘邦为什么会比项羽率先攻入咸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刘邦为什么会比项羽率先攻入咸阳?
秦朝末年,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秦国也不得不派出军队前往镇压,但是数量庞大,即便镇住了这一路,另一路却已经在前面了。情况危急之时,起义军被分为两路,一路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另一路则是刘邦的队伍,约定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结果是刘邦先入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一、 宽大长者,仁义之师
秦朝末年,农民及六国旧贵族的起义风起云涌,形势瞬息万变,陈胜的起义部队刚被章邯镇压,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梁又战死。这时,起义军的大本营彭城又传来赵王偈、张耳被秦将王离围于巨鹿的消息,形势十分危急,求援的使者已到。起义军首领集结于彭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主力北上救赵。这一路以宋义为统帅,号为“卿子冠军”。另一路则由刘邦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会上决定两路大军先入关者,立为关中王。
在会上虽然项羽表示“愿与沛公西入关”,但怀王与老将都说:“项羽为人僄悍猾贼。”并列举事例,项羽曾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所过之处没有不被项羽杀光的。他们认为西入咸阳的人必须符合一个标准:“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符合这个标准的是谁呢?“独沛公宽大长者,可遣”。
这个会议的重点,是应赵王的求援而召开,从宋义、项羽率领的部队号称“卿子冠军”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主力部队,而刘邦向西挺进率领的是非主力部队。实际上,宋义、项羽的部队只要击退秦军的主力,向西入关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彭城会议作如此的安排,叫做“人尽其能”而已。可以说,当时楚怀王及诸老将虽然看到刘邦是“宽大长者”,但谁也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刘邦真的能先入关。
人们到后来才发现:两路军打得都很出色,一个是发挥了强攻的作用,一个是发挥了智慧的作用。仁义之师并不比威猛之师逊色。
二、 拒绝危道,封官西进
刘邦向西入关之路荆棘丛生,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作战能力,先入咸阳只能是一句空话。
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从砀郡出发,在白马(河南滑县南)、曲遇(河南中牟)以东大破秦将杨熊军。接着攻洛阳失败,又转军向南,大败秦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河南南阳)。刘邦企图放过宛城,率领部队向西,这时张良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而且占据险要的地形。今攻不下宛城,宛城的秦军就会从后方打击你,又有强秦在前,此危道也(这是最危险的用兵方法)。”于是刘邦半夜率兵,偃旗息鼓,从另外的一条道路返回,到黎明时分,即围宛城三匝。
南阳太守欲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劝他说:“事情没有完全绝望。你先让我出城去见一下沛公,到时再死也不为晚。”陈恢见了沛公说:“我听说将军(您)与诸将相约,先入咸阳的就使他为关中王。今将军却在进军途中激战,欲夺取宛城。宛城,是大郡之都,连城数十,人口众多,积累也多,人们自以为必死,因此会拼死坚守城池。今如果将军连夜攻城,死伤者必多;如果率兵离去宛城,宛城人民必定听从你跟随你。为将军着想,不如约他投降,封宛城的郡守为侯,让他守宛城,然后整编秦军和自己的军队一齐向西。所属南阳郡的各座城池,如果还有不投降的,闻声必定争相开门迎接你,将军您向西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沛公接受了陈恢的提议。于是就封宛城郡守吕齮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刘邦的部队一路向西,不停地封官,长驱直入。
三、诱战结合,乘势破敌
在刘邦西进的过程中,项羽已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破秦将王离军,使秦大将章邯投降,诸侯皆附。此时,在京城咸阳,赵高已杀秦二世,派人与刘邦联系,欲分王关中。刘邦认为其中有诈,就用张良的计策,派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以利引诱他们投降,乘势夺取了武关。
诱降固然重要,但是顽固之敌还是有,那就摆开战场,比战斗力,比计谋,比民心。在蓝田南,沛公的部队与秦兵激战,布置疑兵,虚张声势,以旗帜麻痹敌军;刘邦的军队所过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爱戴,结果“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蓝田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这样,在汉元年十月,沛公部队先于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上述三点共同构成了刘邦西进先入咸阳的要素:
如果刘邦没有“宽大长者”的名声,说不定会让项羽西进,那么下面的一切就无从谈起。
如果张良不指出“此危道也”,那么刘邦的部队就真的会腹背受敌,被秦军剿杀。围宛城三匝,是杀的回马枪,秦郡守措手不及,恨不得立即自杀,但是如果硬行攻打,定有死伤,逗留于此,就不能先入咸阳。陈恢所说的正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这也是一种上策。在进军途中,即行封侯,在历史还没有过,刘邦开了个头。但就是这样的虚有其名,却为刘邦部队的西进打开了道路。
在攻克武关前,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收卖秦将以瓦解敌军在西进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动摇了秦的军心,客观上也帮助了刘邦,使得张良以利诱降之计能够成功实施。“诱”又是以“战”为后盾的,没有“战”为后盾诱降不可能取得胜利。蓝田南北之战,刘邦用张良的巧布疑兵计,大获全胜。都说秦军会打仗,但此刻的秦军已不堪一击。起义军势如破竹,秦军“兵败如山倒”。
相关参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
秦末之际,原本被攻灭的六国势力复又崛起,虽然说是六国复辟,但是总体看上去好像还是只有刘邦项羽两方势力在争斗。楚怀王曾经向他们两人约定,谁能够先进入攻入咸阳,谁就是王,原本势力强劲的是项羽,他的希望看上
楚怀王分兵两路灭秦,一路是项羽,沿黄河进发,由函谷关进咸阳;一路是刘邦,从黄河以南沿汉水而上,由武关进咸阳。刘邦攻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此时项羽还在攻打函谷关,听说刘邦已经先占领了关中,心中捉急,
历史人物 如果垓下之战项羽获胜建立大楚,会比刘邦的大汉发展更好吗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项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历时4年的楚汉相争宣告结束,以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建立大汉收场。很多人对这一结果表示不服气,认为天下本应该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西汉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响应陈胜、吴广,起兵于沛。前206年攻入秦都咸阳,推翻秦朝。随之与项羽展开“楚
出自《鸿门宴》的成语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准备进攻刘邦。刘邦到鸿门跟需要会见。酒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让
入咸阳刘邦三约法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率先进入关中①,驻军灞上②,拿下咸阳指日可待。期间,赵高为了自保,派遣心腹以搜捕盗贼为名闯入宫殿,杀了秦二世,拥立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即位。子婴深知赵高
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当时拥有世间最强的军队!可秦朝灭亡后,这些骁勇善战的秦军究竟去哪了呢?当时刘邦率先攻入秦国国都,所以将三秦京师麾入自己营下。但在项羽的强压下,刘邦只能暂时交出三
项羽和刘邦率兵西进咸阳时,有约在先:先取咸阳者为君,后入咸阳者称臣。当时,项羽兵多将广,刘邦兵少势弱,虽然两路兵马同时西行,但刘邦的兵马常常主动退避,始终不敢接近项羽,车马大道总是被项羽的人马占据。一
秦朝末年的诸侯争霸时代,项羽曾经一度拥有高尚的声望,取得了绝对的霸主地位,可以分封世界诸侯,甚至于连刘邦的“汉王”都是由他所封。然而项羽的声望什么时候起头下滑的呢?那是在项羽于前206年攻占咸阳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