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哭祭是出于感情还是另有目的?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哭祭是出于感情还是另有目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哭祭是出于感情还是另有目的?

一代霸王项羽的逝世,让后世无数钦佩他的人都暗自垂泪,他们自然都是出于真情实感,觉得这样一个人没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着实可惜。然而在当时,刘邦安葬了项羽之后,居然也哭过好几次,这就让人很不解了。难道是“英雄相惜”,尽管对方是自己的敌人,可是没了这个敌人,自己也索然无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刘邦为什么会哭项羽吧。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

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

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作秀。

《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是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可钦可敬!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此事不仅说明了刘邦的虚伪,而且还说明了刘邦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项羽已经自杀,刘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项羽仍然耿耿于怀,非要原项羽的部下提到项羽一律蔑称之,不许尊称之。

刘邦以哭作秀,并非仅此一例。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一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洛阳偃师),就接受当地一位董姓乡官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了三场。(“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刘邦为什么要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三场呢?我们只要看看刘邦哭祭义帝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就可以明白。

第一,向天下诸侯发文书,宣告项羽诛杀义帝是大逆不道。(“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第二,号召天下诸侯随从自己讨伐项羽。(“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原因。

可见,刘邦哭祭义帝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宣布自己是正义之师,讨伐项羽是要为义帝复仇,诛杀以臣弑君的元凶项羽。刘邦不是个军事家,但是,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刘邦深谙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抢占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以便利用这个制高点打赢这场战争。

因此,刘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确:为自己消灭项羽捞取政治资本。

项羽一生英气逼人,绝少流泪,唯一一次例外,是“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刘邦“二哭”,均非出自情伤。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关刘邦何情?刘邦的哭祭,纯粹是政治作秀。

相关参考

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不想公然谋杀,另有借刀杀人之计

一、秦朝第一名将说起秦朝第一名将,了解历史的人肯定会说是章邯。这的确没错,当年张楚军将领周文手拥数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进至离咸阳不远的戏。秦朝廷一片惊慌,当时还是少府的章邯率领骊山囚徒大败周文,又追

揭秘刘邦项羽结拜两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刘邦项羽在共同反秦时结拜过,不过项羽只是刘邦结拜的众多兄弟中的一个,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要说刘邦和项羽的结拜,还要从两人的相遇说起。当年刘邦攻取丰邑不成,听说项梁在附近,就前去拜见,并获得了五千兵马攻下

项羽追兵将至,刘邦竟把一双儿女三次踹下马车,是自私还是有隐情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言下之意就是为了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达到最终的目的,可不比太在意一些细枝末节。这话说得其实挺在理,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但凡能成就丰功伟业者,都不是瞻前顾后的人,他们英明

项羽追兵将至,刘邦竟把一双儿女三次踹下马车,是自私还是有隐情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言下之意就是为了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达到最终的目的,可不比太在意一些细枝末节。这话说得其实挺在理,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但凡能成就丰功伟业者,都不是瞻前顾后的人,他们英明

帝乙让自己的妹妹与西周联姻是另有目的?

帝乙是商王文丁的儿子,文丁死后帝乙继位,这个时候西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商朝国势却在走下坡路,文丁杀季历后,商朝与西周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周文王曾经讨伐殷商,但是没有成功,当时商王朝东南的夷方

帝乙让自己的妹妹与西周联姻是另有目的?

帝乙是商王文丁的儿子,文丁死后帝乙继位,这个时候西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商朝国势却在走下坡路,文丁杀季历后,商朝与西周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周文王曾经讨伐殷商,但是没有成功,当时商王朝东南的夷方

汉武帝的五畤之祭是一种什么祭典

汉武帝的「五畤之祭」是一种什么祭典?什么是「五畤」?多久古董一次?古董的目的又是什么?「五畤之祭」是属于祭天的一种祭典-汉高祖将秦四畤增为五畤,即将自己列为“黑帝”。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祭祀也十

鸿门宴上项庄为何要舞剑?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项羽和将军、谋士们正在商量怎么对付刘邦。范增说:“刘邦原来是个又贪财又好色的无赖。这会儿进了关,不贪图财物和美女,可见他野心不小。”项羽瞪着眼睛大骂:“刘邦这小子,明天一早,我们就到灞上去收拾他!”这...

历史秘闻 汉武帝的五畤之祭是一种什么祭典

汉武帝的「五畤之祭」是一种什么祭典?什么是「五畤」?多久古董一次?古董的目的又是什么?「五畤之祭」是属于祭天的一种祭典-汉高祖将秦四畤增为五畤,即将自己列为“黑帝”。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祭祀也十

目的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之战

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