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咋搞计划生育?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Posted 计划生育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咋搞计划生育?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咋搞计划生育?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是我国现在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减轻了社会与国家的压力。那么,古代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实行过计划生育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历代人均寿命:

夏代:18岁,秦代:20岁,东汉: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代:33岁。

建国后1949年:35.0岁,1957年:57.0岁,1981年:68.0岁,1999年:70.8岁,2000年:71.8岁。

以上一组数据说明,封建社会时期人的寿命是很短的。中国的人口在清朝前差不多都维持在5000万左右,这还是在没有战争的所谓太平盛世的时代,只有到了清末中国的人口数字才过亿。由此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人口,相比领土而言,确实有些过少了。因此,增加人口反而是当时民族延续的历史使命。而且古代的人素来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可劲儿生。况且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人口就很难生存。据史书记载,唐朝时人均可耕地曾达到30几亩,少的时候也有十七八亩。耕地这么多,而生产工具却很落后,因此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在我国古代,也出现过人口过多的时期。

在《明会要》中有这样的记载,万历六年,中国的人口数量为6069.2万,在此之后有些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40多年后,《太平广记钞》刻本发行。文学家冯梦龙在评纂此书时,于《仙部·古元之》记载的神国人和邻邦通婚,欲生育“二男二女”处加眉批道:“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食之?”“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

汪梅村在其所着的人口学专着《乙丙日记》中认为:人口“万不容过多”!他反对早婚,对“求子孙多”的传统观念持批评态度。他在1855年到1856年间提出“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思想,是提出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第一人。汪梅村降低人口出生律的办法是,在第一胎后“施送断胎冷药”。他还主张晚婚,提出“定三十而娶,二十五而嫁”。他认为,若“生女两个,生男三个”,都要加重交税以惩戒。

韩非子也有自己的人口论思想:“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初唐着名白话诗僧王梵志有这么一首诗:“富人少男女,穷汉生一群。身上无衣挂,长头草里蹲。到大耶没忽,直似饱糠牲。长大充兵仆,未解起家门。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从贫富的角度论说了人口问题,明确指出一家人生活的好坏,直接与子女多少有关。他在另一首诗中又写道:“续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若不急抽脚,眼看塞天破。”他主张“生儿不用多,一个胜十个”。他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

明代初期进行人口“普查”,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为6054多万人,比元朝增加700余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增长特别快。到清朝乾隆年间,全国人口突破3亿大关。康熙、雍正担心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乾隆忧心忡忡地说:“朕查上年各省奏报民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10余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乾隆帝令各级官吏奏明人口增长的原因。进士洪亮吉写《治平篇》、《生计篇》,全面分析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洪亮吉这样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士者十倍于前而佣书教授之馆不加增”,后果“甚可虑”。他建议开辟土地,进行人口迁徙,并且减轻赋税,厉行节约,使物尽其用,禁止土地兼并,以求封建制度下的民人“平等”。

由此我们可知,人口过多的情景也在古代出现过,而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也都对人口的控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而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时至今日,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给地球母亲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为了使人类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控制人口增长势在必行。

相关参考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历史其实很有趣,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历史不是枯燥深涩的数据,也不是呆板、狭隘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细节组成的。它不光是人的

竟还有过性狂欢节 原来中国古代男女这么开放

《诗经》中就有当时中国盛行的性欢节的情境的真实描写。但是翻阅近些年来有关《诗经》诠释的各种版本,却找不到性狂欢节的痕迹。是水平有限呢?还是受制于其他原因?我们就不便深究了。揭人之短,毕竟是伤感情的事。

古代宫女如何满足情欲呢?原来有这么多方法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每一朝的皇帝除了后宫佳丽三千,还有不计其数的宫女。这些宫女担任服侍皇帝和妃子们的起居日子,端茶倒水,洗衣煮饭。那么在干活之余,宫女们会怎样打发空闲时刻呢?第一,対食。人都

盘点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后,原来我这么落伍啊

自古以来,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方法,当然有考试就有作弊,作弊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作弊的人也确实是聪明,不过缺没用到正道上。考试是从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在隋唐以前,国家选拔人才

圆明园中被日本人盗走的一幅名画,放大15倍看,原来古代这么先进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有着「”万园之园”的称号,园里面的宝贝那是数都数不完的,不过就在清朝落后,英法联军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场洗劫,导致不少的宝贝都流落到了民间,或者是到了海外,就有一幅画被日

一般人进去是出不来的 诸葛亮的八卦阵这么厉害

诸葛亮发明的“武侯八卦阵”一直保留到现在,其中的奥秘无人参透,看看其中的图也许能找到奥秘。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

佛经中国化的过程原来这么复杂,历时900多年

公元68年,时为中国东汉时期,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佛教在中国逐渐广泛流传。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佛经的汉译运动紧密相关。那么,印度梵文佛典的翻译经历了哪几个不同时期呢?首先,佛典传

佛经中国化的过程原来这么复杂,历时900多年

公元68年,时为中国东汉时期,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佛教在中国逐渐广泛流传。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佛经的汉译运动紧密相关。那么,印度梵文佛典的翻译经历了哪几个不同时期呢?首先,佛典传

大明皇帝不认识自己的老婆?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虽说不会个个都印象深刻,可总不至于连自己的老婆都不认识吧?但是,大明弘光帝就不认识自己的“老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底的某一天,一

隋朝为何这么短命原来是因为选错了国号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期,这个阶段不但有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农民起义、国际战争,也诞生了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强大时期,唐不用说,由于其强大,现在海外华人还自称唐人,美国、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