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献忠的《七杀碑》真的存在吗
Posted 清廷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献忠的《七杀碑》真的存在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献忠的《七杀碑》真的存在吗
朝代更迭,战乱祸害,往往都会让所在地区受到巨大的损害。打仗不仅要看兵力,同时也要拼物资,战争的消耗往往能让一个国家生生被拖死。而在诸多消耗品中,最大的消耗便是人力。这不仅仅指上战场的士兵,还有那些被屠戮的生产物资的百姓平民。一场战争下来,当地的人口会急速锐减。
明末清初之际,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明朝对外要和清军打,对内要镇压农民起义,内忧外患。国家动荡,战乱频发,遭受最多迫害的往往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一场战争下来,总是会带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据考擦,明朝天启年间人口5165万,可是到了清朝顺治十七年,就只剩下了1908万。也就是说,在这一期间,汉人惨死3200万,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这个数据实在让人惊骇,也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明清交迭之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张献忠屠蜀“等等,都是造成人口锐减的重要原因。其中张献忠的屠蜀,因为史料的不符与时间的相背性,存在着一定的争论。而在这个争论中,还有着一个小的争论,那就是”七杀碑“。
四川当地流传有许多张献忠残暴杀人的故事传说,说张献忠就是上苍派下来的魔头,杀人成性。如遇上有孕者,刨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此命名为:雪鳅。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此命名:贯戏。?
最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张献忠说他杀人是带着使命的,杀人是上天的旨意。《蜀难叙略》记载,”逆尝向天诅云:人民甚多且狡,若吾力所不及,愿天大降灾殃,灭其种类。又每于随身夹袋中取书册方二三寸许,屏人检阅,然逆初不识字,不知何故。“
张献忠后来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刻有七个杀字,让人一看就感到浓浓的杀气和血腥之气铺面而来。而这个石碑,就是他杀人明神志的东西。《七杀碑》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不过经现在一些学者考证,他们认为所谓的张献忠的《七杀碑》,是清廷为抹黑张献忠所记。张献忠的确曾经立过一个石碑,不过不是”七杀碑“,而是”圣谕碑“。”圣谕碑“与”七杀碑“前半截一样,只不过后半截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圣谕碑》:”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这原是一句告诫自己的话语,后来经过清朝的改动,最后成了”七杀碑“,也使得张献忠成为了一个残暴不堪,杀人如魔的屠夫。
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肯定”七杀碑“到底是不是张献忠所立,但是依小编个人看法,的确很有可能是清廷污蔑,毕竟清廷的尿性大家都了解,抹黑前朝的事情做了不少。作为一直与清廷抗击,直到康熙初年的张献忠所部,被其污蔑也是有可能的。
除了”七杀碑“之外,还有一首”七杀诗“,诸位可以品鉴一下。
《七杀诗》
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不忠之人曰可杀!
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
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
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
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
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
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
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相关参考
朝代更迭,战乱祸害,往往都会让所在地区受到巨大的损害。打仗不仅要看兵力,同时也要拼物资,战争的消耗往往能让一个国家生生被拖死。而在诸多消耗品中,最大的消耗便是人力。这不仅仅指上战场的士兵,还有那些被屠
朝代更迭,战乱祸害,往往都会让所在地区受到巨大的损害。打仗不仅要看兵力,同时也要拼物资,战争的消耗往往能让一个国家生生被拖死。而在诸多消耗品中,最大的消耗便是人力。这不仅仅指上战场的士兵,还有那些被屠
张献忠的《七杀诗》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七杀诗》表达了张献忠当时的愤怒,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原文: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不
解密张献忠怎样吃美女杀人魔王张献忠的事迹我国古代的“人吃人”事件经常发生。关于吃人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充饥,强者食弱者;有的是为了别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互食的现象。按照世俗的约定,人吃动物的肉,能说
四川成都,天府之国,因为其独特的地势,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地。几乎大部分君主,在自己的王朝即将倾颓之时,都将蜀地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三国时有刘备,近代有国民党陪都重庆。明末的起义首领张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骤减,乃至于需要“湖广填四川”来弥补人口的缺漏。这一现象,在历史上,被归咎于张献忠的大屠杀,并称张几乎将整个四川的人都杀了个干净,并立了一块“七杀碑”。然而四川地区,却仍然有人立祠供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骤减,乃至于需要“湖广填四川”来弥补人口的缺漏。这一现象,在历史上,被归咎于张献忠的大屠杀,并称张几乎将整个四川的人都杀了个干净,并立了一块“七杀碑”。然而四川地区,却仍然有人立祠供
明末朝政混乱,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愈演愈烈,老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因为明朝统治的越发残暴,各地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集结成军,反抗明朝的统治。历史上明末起义军,最有名的当属张献忠和李自成两部。 著
明末朝政混乱,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愈演愈烈,老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因为明朝统治的越发残暴,各地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集结成军,反抗明朝的统治。历史上明末起义军,最有名的当属张献忠和李自成两部。 著
1.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著者:何锐等校点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日期:2002图3在馆复本:2.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著者:郑光路著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馆藏复本:4在馆复本:3.李贽著者: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