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掘墓人曹振镛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掘墓人曹振镛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掘墓人曹振镛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曹振镛,晚清重臣,是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字俪生,号怿嘉,安徽歙县人。曹振镛是名门之后,勤奋好学,公元1781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六年中进士,后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不久之后便升至侍读学士。

  曹振镛在乾隆朝还比较低调,他真正开始崛起是在嘉庆和道光两朝,嘉庆和道光两位帝王对其宠信极高,特别是道光帝时期,曹振镛可谓是平步青云,受尽皇帝信任。嘉庆初年,曹振镛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的时候,升至工部尚书,随后奉上命编撰《高宗实录》。为皇帝著书,那绝对是一个大功绩。一般而言,类似这种为皇帝编撰著书的,一旦书成,必定升官。果不其然,等《高宗实录》一完成,曹振镛便被加太子少保,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八年九月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又升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嘉庆二十五年九月任军机大臣。成了军机大臣,进了军机处,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每日做的都是帮皇帝处理政务的工作。

  嘉庆帝去世,道光帝继位,曹振镛更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期。道光初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本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又以平喀什噶尔功绩晋太子太师,旋晋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道光朝,曹振镛受到的信任,满朝无人能及。当时许多人,在面对皇帝的时候,多数都会来曹振镛此处指点迷津。

  后世对于曹振镛此人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说,曹振镛是清朝重臣,为官五十多年,清朝其他官员无人能及,其为官之道值得称道。但也有人说,曹振镛是个误国之人,正是因为他做了道光朝的“宰相”,才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曹振镛实际上是清朝的掘墓人。

  曹振镛得到这样的评价,一是因为他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老臣,为官时间极久。二是因为他的为官之道,在于“多磕头,少说话”。简单来说,就是以皇帝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一切跟着皇帝的脚步走,说话一定要精简,要对上位者胃口。

  曹振镛的为官之道,是他为官五十多年,经过宦海沉浮总结出来的。照理来说,与别人本无关系。但是偏偏他身居高位,一生做到“宰相”,但却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在他当“宰相”的时期,整个清朝国家的官僚系统都是崩坏的。据说当时一些大臣,都会前往拜访曹振镛,请求其指点一二。而对于自己的后生,以及前来请教的人,曹振镛无一不是让别人少说话。特别是当御史台的官员前来时,还祝福别人,没事不要老上折子,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御史官员,本来是谏臣,职责就是四处挑人毛病。如今让别人闭上嘴巴,皇帝和官员都看不到错处,国家如何不走歪。所以这才是曹振镛被称为掘墓人的原因。

  除了这点,曹振镛还是有些成就的,比如主持了四次会试,是《会典》、两朝《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的总裁官。承书谕旨及衙门奏章、翰苑进呈之文无不反复阅视,一字一句,反复斟酌,一点一画的错误,必予改正。甚至在嘉庆帝离开京都时,代为管理朝政三个月。

  八十岁的时候,曹振镛递折请辞,这才算结束了自己五十二年的为官生涯。道光十五年,因病去世,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称其“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相关参考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曹振镛是谁?三朝为官52年

清人笔记《名人逸事》有篇文章《曹振镛之误清》中记载:整个清朝,重臣死后谥号为‘文正’的共有七人(实际上是八人,另一人是刘统勋):汤斌、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清人评价说这七人中汤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曹振镛是谁?三朝为官52年

清人笔记《名人逸事》有篇文章《曹振镛之误清》中记载:整个清朝,重臣死后谥号为‘文正’的共有七人(实际上是八人,另一人是刘统勋):汤斌、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清人评价说这七人中汤

历史人物 曹振镛简介 曹振镛的家族 曹振镛怎么死的 曹振镛与曹文埴

  本名:曹振镛  字号:字俪生,号怿嘉  谥号:文正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徽歙县www.cha138.com  出生时间:1755年  去世时间:1835年  主要作品:

曹振镛生平简介?曹振镛是怎么死的?

曹振镛简介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

清朝 曹振镛生平简介?曹振镛历史评价?

曹振镛“少说话,多磕头”,寥寥数字,道出了封建社会的为官秘诀,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官场上,遇事模棱两可,唯上是从,无疑是明哲保身的重要手法。可以想象,能够说出这样话的肯定是一个饱经宦海风波、深通世故

曹振镛生平简介?曹振镛是怎么死的?

曹振镛简介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工部尚书。奉命撰《高...

曹振镛做官有道历仕三朝

  对于曹振镛来说,他作为清朝的一个汉族官僚,一没有显赫的功勋,二无过人的才能,但他却历仕三朝,不仅没有遇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麻烦,反而愈老愈受皇帝宠爱,仕途越来越顺,官越做越大,他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曹振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功过

  曹振镛,字俪生,号怿嘉,公元1755年出生,其父是乾隆帝时期的户部尚书曹文植。曹振镛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老臣,为官年龄达五十二年,在清朝官员中位于首位,无人居其左右。  乾隆四十六年中进士后进入

历史人物 清朝第一奸臣曹振镛,历经三朝不倒,只凭借六个字

嘉庆年间流传一句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中堂忽悠了乾隆一辈子,聚敛了大量财富,被嘉庆抄家赐死之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有人说乾隆肯定知道和珅的贪腐行为,为何一直不办他?道理很简单,因为和珅是最懂乾

曹振镛与曹操的关系?曹振镛的成就都有哪些?

曹振镛作为魏武帝(曹操)嫡脉后裔,是新安曹氏的杰出代表,从政时间长达53年。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乾隆46年(公元1782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入选庶吉士,是青年后备干部;到了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