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监狱手刃仇人惊动皇上 南宋“辱母杀人案”

Posted 南宋

篇首语: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混入监狱手刃仇人惊动皇上 南宋“辱母杀人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混入监狱手刃仇人惊动皇上 南宋“辱母杀人案”

2、历史人物 高季辅手刃杀兄仇人 针砭时弊被李世民赞为“药石之言”

混入监狱手刃仇人惊动皇上 南宋“辱母杀人案”

南宋绍兴年间,绍兴府有户人家母亲的坟墓被人盗挖,陪藏品被洗劫一空,遗骸被乱丢于荒野。

这户人家的后人,并不是普通人,他们有个儿子叫王佐,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王佐是个有气节的人,中状元后,授承事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未及赴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秦桧专权,其子秦熺为提举秘书,众人纷纷趋附,唯独王佐未尝妄交一语,以至忤怒秦熺,被外放。秦桧死后,王佐为秘书郎,领右司郎,后经张浚荐举,任职中书门下省。

王佐有个弟弟,叫王公衮。这个王公衮也不是一般人物,从小就对刑侦感兴趣,也练就一双金金火眼,刚刚被提名为乌江县县尉(相当于县警局警长),正待在家里听候通知准备赴任。发现母亲的坟墓被盗挖,十分愤怒。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掘人坟墓、戮人尸骸,是对人最严重的羞辱,盗墓贼这样做,无疑是对王氏兄弟母亲的最大侮辱。

愤怒归愤怒,王公衮选择了报案,但是官府却迟迟破了不案,王公衮这才亲自外出防查,果然让他查出发掘母亲坟墓的人,是本村无赖嵇泗德。那个嵇泗德,也是一个盗墓的惯犯,“掘冢至十数”,曾因掘墓事败而被官府逮住过,却未知何故,又给放了出来,继续偷偷干着盗墓的勾当。

王公衮访得嵇泗德下落,很快就将他抓住,押送到绍兴府治罪。按照《宋刑统》,“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犯下盗掘他人坟墓罪行的人,判加役流刑;如果不但掘墓,还打开棺椁,属于侮辱尸体,罪至绞刑。嵇泗德掘墓开棺,曝人尸骸,显然已经触犯了死罪。

然而,令王家难以接受的是,绍兴府的法庭只是给嵇泗德判了轻刑。王公衮是个血性汉子,母亲受辱,不能就此便宜了贼人。因为和监狱的看守相熟,他专门备上酒菜,将一帮看守灌醉,然后手持利刃,混入监牢,亲自将嵇泗德宰了,并割下嵇泗德的脑袋,官府投案自首。

依大宋律法,故意杀人,当判死刑。但,宋朝刑法又规定:“如有复祖父母、父母之仇者,请令今后具案,奏取敕裁。”宋徽宗时又立法补充:“有因祖父母为人所殴而子孙殴之以致死者,并坐情理可悯奏裁”。宋朝政府也是将血亲复仇跟一般杀伤罪区别开来。据此法意,“刺死辱母者”显然属于“情理可悯”的行为,对这一刑案,地方政府无权作出终审判决,便报请朝廷。

王佐得知弟弟杀了人,入了狱,也赶紧设法相营救——他将自己的官告交还皇帝,说愿意用自己的功名、官职来替弟弟赎罪。

宋高宗对此案也非常重视,专门派员组成合议庭,对王公衮故意杀人案进行审理。

合议庭提出的判决议是:“公衮杀掘冢法应死之人,为无罪;纳官赎弟佐之请,当不许;故纵失刑有司之罚,宜如律。”(王公衮刺死辱母者,应判无罪;王佐提出替弟弟赎罪之请,请朝廷驳回;依法追究绍兴府法院司法官员“故纵失刑”的法律责任。)

宋高宗接到报告后,当即批示:“给舍议是。”命王佐“依旧供职”;“绍兴府当职官皆抵罪”;王公衮不用负刑事责任,只是他毕竟杀了人,所以还是受到“降一官”的行政处分,从正科级降为副科级,择日赴任。即使是这样的判决,后世学者还在为王家兄弟鸣不平。如明代学者丘濬还在《大学衍义补》中说:“朝廷坐有司之罪,是也;而降公衮一官,岂所以为训乎?”

历史人物 高季辅手刃杀兄仇人 针砭时弊被李世民赞为“药石之言”

高季辅 高季辅本名高冯,出身名门之家渤海高氏,是唐朝官员,官至宰相、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侍中等职,封爵蓚县公。高季辅年少时就武艺超群又以孝悌闻名,曾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后投降唐朝出任官职,多次谏言时政、评论得失,深得唐太宗赏识。 >高季辅从小就精通武艺,他的兄长高元道担任汲县县令(治今河南卫辉),结果城中百姓叛乱,高元道不幸遇害。当时高季辅才二十几岁,他亲自带着众人出城,手刃杀兄仇人,并将凶手的首级祭于兄长墓前。>高季辅为官期间以谏言时政闻名,他提出减少对百姓的徭役、抑制王公贵族奢靡之风、提高地方官员的待遇等,还提拔重用一批优秀的官员,其中就包括名臣韦思谦。韦思谦早年因公事上犯了过错,故而一直考评不高,很多年都不得升迁。后来,高季辅主持选拔,提升韦思谦为监察御史。他表示自己主管吏部以来,只发现了韦思谦这么一个真正有才能之人,怎么能因他犯了小过错就舍弃他的大才能呢! >唐太宗>高季辅为官时多次针砭时弊、上疏直谏,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特意赐他一块钟乳石,并说道:“你时常上疏己见,进献的良言就像药石一样,能救国治家,而我则送你药石以作回报。”后来,唐太宗还上了一面金背镜给他,以表彰他清廉明鉴。后人也以“药石之言”来比喻那些劝人改过自新的良言。

相关参考

东厂有多大能耐

明孝宗在位时期,北京城发生了一起拐卖案件,由于太监袒护被告一方,原本案情简单,却被搞得错综复杂,最终惊动了皇上,成了三堂会审的廷讯大案。>《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彭城卫一个低级武官——千户吴

因不能忍妻子多次出轨 病关索杨雄手刃发妻

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原本是一个生活在丰衣足食家中的女子,可以说在物质生活上面从不缺乏任何东西,如此一来唯一能够满足潘巧云心中的东西便是只有感情了,然而潘巧云先嫁给了本府王押司,但是王押司却英年早逝,潘巧云

道士竟混入宫中与宫女通奸 明代的宫禁混乱

一、从“石别拉”说起如果你到故宫游览,仔细观察各宫门内外石台阶上的栏杆,就会发现柱顶上有一个花球,而临近门洞外的几个,顶端还遍布打穿的小孔,这种东西叫“石别拉”,是古代的警报器。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或是火

日本76岁原政府高官手刃44岁儿子,害怕他成为第二个 ”岩崎隆一”

这个五月的日本仿佛成了暴力杀人事件的频发地,在先后发生了年轻女性刺杀牛郎事件以及川崎事件以后,再次刺激人们神经的事件发生了。家住东京练马区的原政府高官熊泽英昭(76岁,曾任农林事务次官)在6月1日的午

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领,兵败藏于麦田,却被16岁无名小辈手刃

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物,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独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烙印,或悲伤、或欣喜。有的时候很多人说,只有英雄人物一生才能代表那个时代,但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每个时代普通人的平淡人生才是那个时候

甘肅女子,為報父仇,十余年潛伏追凶,終鬧市手刃凶手後自首投案

酒泉奇女子趙娥,十余年追凶報父仇名留青史漢代是個快意恩仇的時代,士為知己者死,許多人輕死重義,故而司馬遷為舍生取義者立傳,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之說。1900多年前,甘肅酒泉女子趙娥為報父仇,十余年追蹤

诸葛亮躬耕地争论上千年 明朝时官司惊动皇帝

 诸葛亮躬耕地争论上千年明朝时官司惊动皇帝  新《三国》让亮躬耕“襄阳”南阳网友不干了  这事儿争了上千年,曾惊动过嘉靖皇帝,至今也没定论  资深三国专家沈伯俊说:躬

神探狄仁杰前传结局,神探狄仁杰前传大结局祥细剧情

神探狄仁杰前传大结局祥细剧情神探狄仁杰前传大结局第43集不幸的是,被抓进大理寺的玲珑很快就死了。经调查,是有人伪造圣旨混入监狱杀死了她。这个伪造圣旨的又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杀死玲珑呢?狄公从玲珑自

惊动蒋介石的民国女飞贼是谁

   1935年春,南京冒出了一个神秘女飞贼,其飞檐走壁的功夫、神出鬼没的盗技,令南京各界震惊,连蒋介石也深感不安……   惊动蒋介石的民国女飞贼  

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

83年悍匪东北二王:罪行惊动中央,首次红色通缉令为他们而下大家现在生活在和平稳定的年代,通缉犯这样的人一般人都很难接触到,也很少有听闻。那东北二王这个称号,大部分人肯定是没听过,年纪大一点的长辈或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