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厂臣”魏忠贤为什么受熹宗皇帝信任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厂臣”魏忠贤为什么受熹宗皇帝信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厂臣”魏忠贤为什么受熹宗皇帝信任

  说到明朝的太监,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那位在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在当时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的大太监魏忠贤了!魏忠贤,字完吾,出生于公元1568年,去世于公元1627年,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原名叫李进忠,在出任执笔太监后,请人帮他改名为魏忠贤。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期依附于大太监王安,后王安被他所害,魏忠贤便接替王安的位置成为大太监。明熹宗时期,魏忠贤的风头一时无两,他专断国政,排除异己,以致当时的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这样危害国家,为祸人民的人为什么深受明熹宗宠幸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从明熹宗身上来看,这位登基为帝的皇帝,虽然在父亲死后,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实际上他对国家大事一点也关心也没有。他从小贪玩,喜好木匠活。他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专研各种制作工艺,每次自己制作的木工活计受到别人的称赞就异常高兴。实际上,明熹宗的木匠手工活,的确很好,他曾经自己制造了一座仿乾清宫的缩小版宫殿,造的极其精致,惟妙惟肖。他因为看不上眼由当时的工匠做的木榻床,便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座设计精致奇巧的木榻床,看过的人们都为之惊叹。就算是现在,也有许多明熹宗做的木工活流传收藏。

  一个皇帝,不理朝政,每天都专研这些东西,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然是不务正业。作为忠君之臣,自然要上表奏疏,规劝皇上了。当时的东林党人,你一份我一份,全是孔孟之义,之乎者也,让皇上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别说是皇上了,就是平常人,每天都听到一堆人过来,说你这里是错的,那里是错的,谁会高兴。于是熹宗皇帝越发不待见大臣,每天只顾和混混出身的魏忠贤玩。为什么?当然是因为魏忠贤会说话,他们两个说的到一起去,于是魏忠贤越发受宠幸。

  魏忠贤本身就狡诈异常,他看明熹宗喜好工匠活,便每每在熹宗完成一项活计后大加称赞。如此,明熹宗哪会不高兴,于是极为喜爱魏忠贤。后来魏忠贤拿到大臣奏疏后,只管挑着明熹宗正在做木工的时候去,熹宗一心专研木工,哪里有空理会他,便经常让他自行决定。这样一来二去,国家大权就落到了魏忠贤手上。

  另外,魏忠贤手上还有一份大牌,那就是明熹宗的奶妈客氏。从小照顾明熹宗长大的客氏,与明熹宗的情分,别人自然是比不上的。魏忠贤和客氏成了”夫妻“后,客氏在明熹宗面前自然处处都帮着魏忠贤说话,熹宗哪里会不信。另外魏忠贤有了客氏在宫内帮他控制宫中大小事项,他所做的事情也就传不到皇上耳朵里了。

  东林党人实在不懂得变通。明熹宗无心国事,不理政务,作为一个皇帝是不及格。对于这种人就应该想个曲折的办法规劝,哪儿有大家一起上书教训的道理。本来就不喜欢读奏折,一翻开看见的全部是教训自己的话,搁谁身上也不高兴啊!

  照理来说,魏忠贤一个太监是没有后代的,但是魏忠贤不是那种从小就去势入宫的人。他是后来才进宫做太监的,没进宫之前魏忠贤就是一个有点武功的混混。他本来是娶过一个妻子的,妻子姓冯,两个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一个姓杨的人家。你可能要问,有妻有女,魏忠贤怎么会想不开就当了太监呢?那是因为,家境贫穷的魏忠贤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好赌博,但他的赌运往往不佳,经常输钱。后来讨债的人讨打家里来了,他一合计就进宫来了。而且当时的太监,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悲催,因为明朝皇帝的惯病,当时的太监就和当官一样,权势也是很大的。魏忠贤入宫后,就像乘了风的风筝一般,一飞冲天。

相关参考

明朝 皇位更替阉党灭

皇位更替阉党灭天启末,魏忠贤的权势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臣下奏书不能直书魏忠贤的名字,而要称他“厂臣”,内阁拟旨时,竟然写“朕与厂臣”,魏忠贤俨然与皇帝并列了。天启六年后,各地纷纷为他建生祠,每建一祠,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魏忠贤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魏忠贤明朝宦官。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少时为无赖,因赌博负债自宫,改名为李进忠入宫,与熹宗乳母客氏相勾结。熹宗即位后,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以善导帝倡优伎乐及狗马射猎得信任,又命兼

明朝历史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明熹宗为什么万般宠信魏忠贤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

历史人物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和他的遍地生祠

  在一个皇帝、一个女人、一帮吹鼓手的推波助澜下,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九千岁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

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魏忠贤为何被一纸诏书拿下 权力运行的秘密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临死前指定他的弟弟,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在熹宗的张嫣皇后支持下,信王顺利登基,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魏忠贤见崇祯对自己不冷不热,于是想投

魏忠贤为什么被一纸诏书拿下 权力运行的秘密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临死前指定他的弟弟,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在熹宗的张嫣皇后支持下,信王顺利登基,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魏忠贤见崇祯对自己不冷不热,于是想投

魏忠贤为什么被一纸诏书拿下 权力运行的秘密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临死前指定他的弟弟,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在熹宗的张嫣皇后支持下,信王顺利登基,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魏忠贤见崇祯对自己不冷不热,于是想投

如果没有魏忠贤崇祯皇帝能继续稳坐皇位吗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

如果没有魏忠贤崇祯皇帝能继续稳坐皇位吗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