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被骂死的明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被骂死的明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被骂死的明朝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必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
正因如此,明代言官普遍的作风,是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他们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通过骂皇帝、骂重臣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捞取政治资本。看看明朝的名臣,哪一个没有被这些言官“骂”过?如海瑞、左光斗、张居正等。
崇祯时期,明朝危机重重,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照样被“骂”,乃至被凌迟处死后,骂声还在继续。清军入关后,南明小王朝还有几十万军队,还有半壁江山,但那些言官不是专心对付来势汹汹的敌人,而是继续“骂”,继续“内讧”,到了这个程度,明朝只有灭亡的份了。
明亡于万历皇帝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家之所以有此观点,缘于万历皇帝30年怠政,表现有所谓的“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执政前10年,是明朝一段辉煌的时期,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万历为何突然要“六不做”呢?也是被言官骂成这样子的。
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是个五毒俱全、一无是处的皇帝。在我们看来,这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这以后,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好装聋子不理睬。雒于仁还背了革职的处分,后来者,什么处分都没有了。万历皇帝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选择了“六不做”,任由他们去骂吧。
孔子曰:“苛政猛子虎。”在明朝,这些文官“骂声猛于虎”。皇帝尚且如此忍让,何况那些舞刀弄枪的武将?能干的人都给骂下台,大明朝靠什么来支撑?勇于进谏、尽人臣之责本是件好事,但无端地放纵,逐步扭曲了言官进谏的本意,最终反倒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相关参考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而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王朗。一提起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而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王朗。一提起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故事,也许真实的历史中,没有那么多的桥段,不过,有一些人的死,让人感觉到了匪夷所思,真可称之为传奇。下面,我们就看看那些演义和野史里的传说死法:王朗:被骂死王朗原本是
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故事,也许真实的历史中,没有那么多的桥段,不过,有一些人的死,让人感觉到了匪夷所思,真可称之为传奇。下面,我们就看看那些演义和野史里的传说死法:王朗:被骂死王朗原本是
公元228年,曹魏司徒王朗因病去世,寿庚不详,但绝非死于前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骂死王朗,也发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来延迟退休真得有个度。人会不会被骂死,这要问诊专家;不过,言作为
公元228年,曹魏司徒王朗因病去世,寿庚不详,但绝非死于前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骂死王朗,也发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来延迟退休真得有个度。人会不会被骂死,这要问诊专家;不过,言作为
公元228年,曹魏司徒王朗因病去世,寿庚不详,但绝非死于前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骂死王朗,也发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来延迟退休真得有个度。人会不会被骂死,这要问诊专家;不过,言作为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进场一次,究竟刚一进场,就被诸葛亮一阵怒骂,活活骂死了。这小我就是王朗。曹真迎战诸葛亮,王朗自动请战。其时王朗七十六岁高龄了,不在家享受退休生活,遛遛狗,溜溜鸟,跳个广场舞啥的,非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进场一次,究竟刚一进场,就被诸葛亮一阵怒骂,活活骂死了。这小我就是王朗。曹真迎战诸葛亮,王朗自动请战。其时王朗七十六岁高龄了,不在家享受退休生活,遛遛狗,溜溜鸟,跳个广场舞啥的,非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哲悯皇贵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皇贵妃是清朝后宫仅次于皇后的内廷主位,她位高权重,形同副后,对皇后地位带来了巨大威胁。一般来讲皇后在位时,大清后宫是不设皇贵妃的,除非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