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朝女诗人李冶简介 她最后因何而死
Posted 道观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朝女诗人李冶简介 她最后因何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朝女诗人李冶简介 她最后因何而死
李冶是个才情斐然的女子,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唐朝出了太多天才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尽管这样,也难掩李冶的光芒。
李冶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名为《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此诗看似语言淡致,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名言警句,看似不假思索,细细咀嚼,仔细体会,却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妙不可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冶这样的女子,因诗闻名,这是别人没有的天分,但是也因为作诗使她一生坎坷,甚至在最后丢了性命,你能说这是幸,还是不幸。
李冶从小就显露诗才,天赋极高,六岁时,父亲带她在花园中游玩,蔷薇正值花季,李冶看着这娇媚的蔷薇,吐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大意是这蔷薇的花枝太过柔软,要在合适的时候用架子架起来,若是没有,就会长的乱糟糟的,就像是人烦乱时的心绪一样。
六岁的李冶就能作出这样的诗句,好棒棒啊,必须要鼓鼓掌,这明显是在借花喻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李冶的父亲脑回路可能跟小编的不同,他听完李冶的诗作,想到的却是李冶小小年纪不学好,就想着嫁人的事情了,因为诗中的“架却”二字谐音是“嫁却”,就对她母亲说:“女儿虽然富有文采,恐怕以后嫁为妇人之后有失行的地方。”
于是乎,夫妻俩就决定把李冶送入道观。十一岁时,李冶就此离开了父母,在剡中的玉真观住了下来。父母希望李冶能借着清修,避过命定的孽障,然而并没有。
道经的熏陶并没有制约住李冶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她一直向往着红尘之中的繁华世界。有些人天生与道观有缘,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在道观中潜心清修,两耳不闻窗外事。显然,李冶不是这种人。
李冶在道观附近遇到了一个男人,交谈中得知原来这个男子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两人谈古论今,说说这天下大事,也谈谈世俗小事,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天。
临别之时,竟生出了不舍之意,李冶便于朱放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后来,他们常常外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互引为知己。李冶在道观中住了那么些年,如今真正遇到一个能懂她的知己,这些年来积攒的情绪终于有了一个出口,李冶很珍惜朱放这个朋友。
不能免俗的是,李冶这个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中生出了别样的情愫,她喜欢上了朱放。讲真,这是太过自然的事情,但是朱放注定不是一个只醉心于美人的男人。
朱放应召去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分别,尽管他们还有书信来往,但是依然不能抚平李冶浓浓的思念之情。朱放也因为官场俗事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应李冶的情意,两人就此分手,渐渐不再联系。
之后虽然有很多被李冶的诗情吸引的男子成为李冶的蓝颜知己,但是没有一个愿意与李冶携手一生,也是难过。
李冶就在道观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孤寂无依的日子,也渐渐绝了嫁人的心思。兴元年间,大将朱叛乱篡位称帝,德宗匆匆逃走,抛弃了他的子民。朱听闻李冶的诗名,逼迫她为自己赋诗一首,李冶无法拒绝,只好写诗。
没想到这诗竟成为她的催命符。德宗卷土重来,大败朱,朱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处理完朱,德宗就把炮火对准了李冶,斥责她为什么要为一个乱臣贼子写诗。李冶被朱牵连,被下旨乱棍打死。
一代才女就此殒命,直叫人可惜。
相关参考
人物生平李冶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 祢衡和孔融是忘年之交,祢衡年少时就颇有文采和辩才,故而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好让曹操能看到祢衡
李长庚是清朝著名将领,为什么说他跟太白金星有关系,是因为太白金星的本名也叫做李长庚。 阴阳家认为太白金星是一个武神,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的美好愿望,他们当初起&ldquo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 祢衡和孔融是忘年之交,祢衡年少时就颇有文采和辩才,故而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好让曹操能看到祢衡的才能,能重用他。 但
李长庚是清朝著名将领,为什么说他跟太白金星有关系,是因为太白金星的本名也叫做李长庚。 阴阳家认为太白金星是一个武神,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的美好愿望,他们当初起“李长庚”一
唐代女诗人李季兰的生平简介 她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被杀还是失踪?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京城长安所有人都在往外逃,包括皇帝唐玄宗,但是却有一位小女子依然朝着长安的方向前行,她就是李季兰,唐朝道姑、女诗人,人称“风情女子”。 李季兰原名李冶,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古绛州龙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津。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据《旧唐书》王勃简介记载,王勃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文章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古绛州龙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津。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据《旧唐书》王勃简介记载,王勃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文章
历史人物 唐代女诗人李季兰的生平简介 她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被杀还是失踪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京城长安所有人都在往外逃,包括皇帝唐玄宗,但是却有一位小女子依然朝着长安的方向前行,她就是李季兰,唐朝道姑、女诗人,人称“风情女子”。 李季兰原名李冶,字季兰,生于唐玄宗开元初
唐朝人物本名:李冶字号:字季兰(一作秀兰)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乌程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公元784年主要作品:《明月夜留别》《八至》主要成就: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信仰:道教职业:诗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