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代文学家边贡为什么仕途得意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代文学家边贡为什么仕途得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代文学家边贡为什么仕途得意

  边贡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是明代文学“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一起领导了当时的文学改革运动。

  边贡生于公元1476你那,去世于公元1532年,弘治九年中进士,后官至太常丞。在说起边贡这个人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说 他一生仕途顺遂,但是却很少有人思考他为什么能够在官场顺利升迁。个人对此还是比较好奇的,所以认真看了边贡的生平简介,找出了几个理由。当然是个人观点,可能与一些人想的比较不一样。

  首先得说说边贡个人出身,他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俗话说朝中有人好作官,边贡的父亲也在朝为官,那么依据他父亲的关系网,边贡也比他那些寒门士子更容易出头,毕竟机会比较多嘛!就算没有他父亲的关系网,不是走后门,但是他父亲多年为官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比起初入官场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鸟,边贡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行事,自然事半功倍。

  边贡是一个真心有才之人,二十岁登科及第,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不要说一些大臣对边贡十分欣赏,恐怕皇帝对他都比对其他新进士子更关心。这种情况下,边贡的办事能力还不弱,自然就更好出头。

  除了边贡个人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政者的想法。边贡在弘治朝入仕,随后经历正德和嘉靖三朝。三个皇帝的不同性格特征,也造成了边贡在三朝之时不同的处境。

  弘治皇帝算是一个比较分的清事理的皇帝,对于自己的大臣宽容度也比较高。边贡在弘治帝时期,受到了皇帝的宠信。所以尽管当时他在朝中得罪了不少的人,许多人向皇帝上书,特别是那些边贡得罪的权贵。但是皇帝都选择了忽视这些负面的言语,相信边贡,让边贡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在弘治一朝,边贡顺风顺水,没遇见什么挫折。

  弘治帝去世,正德帝继位之后,边贡的境况就都转日下,甚至罢官归故。正德帝不像他的父亲弘治帝那样清明,他上位之后对政事基本没有兴趣,整日里就知道贪玩享乐。而当时最能讨好正德帝的,就是以刘瑾为首的从小服侍正德帝的八位太监。所以正德帝对这八位太监,尤其是刘瑾十分喜爱,给予他们权利。

  边贡为人刚正,不畏权贵,追求真理,加之他一直顺风顺水的,所以根本不会讨好刘瑾等人。甚至很多时候,一些言语还得罪了刘瑾。最后边贡就因为这样,被外放贬官。等到刘瑾伏诛之后,虽然被召回,但是却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

  正德帝去世之后,嘉靖帝继位。在嘉靖帝一朝,边贡屡屡升迁,但是因为前番的一些际遇,边贡思想根本没有转变过来,一直在那儿自怨自艾。认为嘉靖帝根本不重视他,虽然屡次升迁,但都不是实权职位,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因为这样,所以边贡在任上放任疏狂。这种情形后来为言官所忌,于是上奏弹劾。嘉靖帝当时可能也看不惯边贡,毕竟自己给他升官,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还那么多怨言,所以干脆就撸了他的官。

  边贡在朝廷未曾施展大抱负,但是在文学成就倒是很高。散文不说,这里给大家提几首诗,供大家赏析。

  《嫦娥》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人日有怀乔白岩侍郎》

  去年人日题诗处,郑氏茅堂春可怜。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

  随銮并入青云上,解配同归素雪前。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月怃流年。

 

相关参考

前七子边贡简介 边贡是怎么死的?

  前七子是明代一场文学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复古意图革新,而本文的主角边贡便是“前七子”的其中一位。成为文学改革运动的代表,边贡在文学上自然有所成就,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

历史人物 前七子边贡简介 边贡是怎么死的

  前七子是明代一场文学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复古意图革新,而本文的主角边贡便是“前七子”的其中一位。成为文学改革运动的代表,边贡在文学上自然有所成就,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但为何仕途多舛 揭秘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派失败,司

但为何仕途多舛 揭秘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派失败,司

历史百科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七位文学家,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徐桢卿。前七子不满“台阁体”千篇一律的文风,倡导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历史百科 明代前七子

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前七子是也。

历史人物 明代粗人李梦阳是谁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生于公元1473年,卒于公元1530年,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祖籍河南扶沟,因为仕途终结后,选择了回归故里,因此《登科录》中说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文学家

汤显祖本可以一帆风顺却步入仕途却满是荆棘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

汤显祖本可以一帆风顺却步入仕途却满是荆棘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文《

明代粗人李梦阳是谁?和李东阳有关系吗?他是怎么死的?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生于公元1473年,卒于公元1530年,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祖籍河南扶沟,因为仕途终结后,选择了回归故里,因此《登科录》中说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是明代中期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