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Posted 词人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周邦彦
字:美成
号:清真居士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钱塘
出生时间:1056年
去世时间:1121年
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主要作品:《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与北宋另一位著名的此人柳永,共同撑起了北宋婉约派词作大山。因为周邦彦本人精通音律,所以创作出了不少新的词调,因此受到后世此人的赞扬和尊敬,被尊为“正宗”,有“词家之冠”和“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周邦彦生于公元1056年,去世于公元1121年,钱塘人氏,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个性张扬而疏散,但是却相当的喜欢读书,也因此得以成功进入北宋官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同为旧党词人,但是与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在政治上比较倾向于改革。所以曾经在宋神宗一朝,针对新政变法,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向宋神宗献上《汴京赋》。在自己所作的这篇赋中,大肆的歌颂新法。宋神宗是北宋变法第一人,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正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才得以实行的。
对于一手领导新法的皇帝来说,座下臣子能够赞扬自己的新法,得到认同,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所以在当时宋神宗十分赏识周邦彦,周邦彦也因此一下子聪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宋神宗去世之后,由宋哲宗继位。当时是高太后当政,大肆的打压新党,废除前朝实行的新法,许多新党人士被打压,而旧党的苏门人氏也纷纷的回到京城之中。作为在神宗一朝,曾经大肆赞扬新法,并且表示自己支持态度的周邦彦,在旧党重新执法当政之后,被渐渐的排挤出京城,到了庐州、荆州、溧水等地担任地方官。
等到后来宋哲宗亲政,重新恢复新法,任用章等新党人士,苏门词人尽遭远贬,旧党被打压出权利中心之后,周邦彦才重新返回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
蔡京当政之时,因为不愿意与蔡京等奸党合作,从而受到排挤,晚年的时候又被排挤出了京城,贬谪地方。都怕顺昌、处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宋徽宗三年,在南京因病去世。
相关参考
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之一,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钱塘人。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
(1056-1121)北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
周邦彦这个名字相信对宋词有所了解的都听过这个名字,他是和大名鼎鼎的苏轼齐名的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不仅用严谨,言语曲丽精妙,他的长调尤其擅长铺叙。他也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他的作品在婉约派被封为“
周邦彦这个名字相信对宋词有所了解的都听过这个名字,他是和大名鼎鼎的苏轼齐名的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不仅用严谨,言语曲丽精妙,他的长调尤其擅长铺叙。他也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他的作品在婉约派被封为“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末年著名词人,同时也是朝中官员。与旧党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喜欢变革,因此对宋神宗实行的熙宁变法非常支持,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宋神宗,里面对新法极尽赞扬。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末年著名词人,同时也是朝中官员。与旧党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喜欢变革,因此对宋神宗实行的熙宁变法非常支持,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宋神宗,里面对新法极尽赞扬。
词中老杜周邦彦为什么现在并不出名?周邦彦真和宋徽宗是情敌吗?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是词林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有这么多一看就非常
柳永 柳永和周邦彦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而且两人在词作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时常被并称,两人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都擅长在词中写情。 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自成一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