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睿宗李旦简介 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睿宗李旦简介 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睿宗李旦简介 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 简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 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 。>  父亲:高宗李治>  母亲: >  皇后:刘氏>  子女:6子,11女>  继位人:儿子玄宗李隆基>  最得意:历经政治风云变幻,一生平安无事>  最失意:两次登基,执政不足8年>  最不幸:皇后刘氏和窦妃死无下落>  最痛心:历经十几次宫廷政变>>>  最擅长:草书、隶书>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陵墓:桥陵>  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人物简介>  李旦(公元662-716年):即唐睿宗,又名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则天顺圣皇后幼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  龙朔二年(662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史载「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睿宗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傀儡。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名武轮,迁居东宫。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又改立中宗为储君。睿宗则贬为亲王,封号相王,他的五个儿子(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被封为郡王。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神龙革命,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不久武则天去世。中宗封睿宗为安国相王,随即辞去。景云元年(710年),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少帝李重茂登位,改元唐隆。>  同年6月,睿宗的三子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史曰唐隆之变。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复辟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与其子李隆基一起铲除了韦皇后一党的势力。在位初期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人由她推举,而李隆基则欲巩固自身势力,为继位铺平道路。公元712年7月,唐睿宗无法面对与平衡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端,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每五天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享年55岁。公元716年6月病死。>  人物评价>  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 ,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的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睿宗和中宗弟兄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历史上被称为「睿宗」的还有后来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的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在成吉思汗死后暂代国政),唐睿宗以前以「睿宗」被列于太庙的,还没有第二位。是不是睿宗之「睿」就能称得上是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人呢?那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唐睿宗的一生行止,是不是够得上这个「睿」字!唐睿宗两次让位的性质、地位不同,第一次被夺位,第二次是禅让。第一次是名为皇帝,实则囚犯,被立为皇帝却在别殿连朝臣谒见都没有,正殿都去不了,当了近七年的囚徒皇帝,让位给母亲的唐睿宗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杰,能在妻子被冤杀自己被诬告时从容镇静,要是有丝毫异常情绪就完了,当时武则天已经想立武氏太子了,看他依然恭敬、孝顺,没有因为妻子被杀而疏远、记恨自己,就把诬告他的婢女杀了,以后 在十多年的拘禁中,教育儿女,抚养兄长的遗孤,不断历练,终成大器。在突厥、契丹攻打中原时,武则天为了缓解内部压力把唐中宗接回首都,又是他坚辞太子后,自己联系、笼络了很多能人,密切观察时局,在母亲病重权臣乱政时,领导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固辞皇太弟、宰相,功成身退有气节。第二次禅让时就已经是太上皇,五日一次接见朝臣,三品以上官员任免自己说了算,书称朕让皇帝称予,是真正最高统治者。后因听信太平公主谗言,欲废皇帝,但自己又犹豫万分,终至玄宗起兵,先是包围太平公主府,然后自己惨遭软禁,此后睿宗算是真正隐退。观其一生,他不仅自己文才武略出众,培养出的两个儿子也优秀,长子也是以谦让著名,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仅此就足以让他成为唐朝的功臣。>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唐睿宗李旦因何两次退位

  李旦登基的时候,年龄刚好和自己的父皇高宗李治登基时的年纪一样。  虽然年仅二十二岁,但是李旦在政治上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即使是贵为皇帝,但是李旦深知朝政还是由自己的母后说了算,因此在第一期的皇帝任内

唐睿宗李旦为何会两次为帝?他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唐睿宗李旦能够做到了。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想要拔得头筹做皇帝,还是非常困难的。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唐睿宗退位之谜?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唐睿宗退位之谜?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

唐朝历史 唐朝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唐中宗李显之后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也就是他的亲弟弟,他们都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的人生命运和性格都很相似,李显曾经两次即位当皇帝,而李旦也是两次当皇帝,巧合的是,李显

唐朝历史 历史上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显之后的皇帝是谁唐中宗李显之后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也就是他的亲弟弟,他们都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的人生命运和性格都很相似,李显曾经两次即位当皇帝,而李旦也是两次当皇帝,巧合的是,李显

唐睿宗李旦为何会两次为帝?他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

唐睿宗李旦简介及一生经历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武则天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李旦当了皇帝。而这个李旦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

唐睿宗李旦简介及一生经历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武则天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李旦当了皇帝。而这个李旦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

历史人物 唐睿宗李旦简介及一生经历 李旦的儿子是谁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当了皇帝。而这个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当了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