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徐达简介 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的一生简述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胜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徐达简介 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的一生简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徐达简介 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的一生简述

   简介: (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为防备退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加强战守,兴修长城。 主持重修京北锁钥居庸关,以防蒙古骑兵突袭。三年,率兵出潼关,趋定西(今属甘肃),进剿元将扩廓贴木儿,经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兵八万六千余人。论功升中书省右丞相参理国事,晋封魏国公。>  洪武四年(1371),徐达赴北平等地练兵,筑城,备边,总领北方军事。元残余势力经过几年休 息,国力又渐恢复,不断出兵南犯。五年(1372)徐达奉命兵出雁门关,进军漠北。徐达遣都督蓝玉为先锋,击败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境内),后因轻敌冒进,遭元军伏击,大败,死伤逾万,被迫退到燕山以南。六年,徐达复率诸将北伐,败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达来诺尔湖)。还军后,戍守永平一带。十一年,领兵在古北口筑关设防,使其成为拱卫北平的重要屏障。十四年(1831),「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创建山海关,内设山海卫,领十千户所,属北平都指挥使司」。>>  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卒于应天(今南京),年五十四,追封中山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善治军,战绩及筑边功勋永远彪炳史册。徐达为什么「修永平、界岭三十二关」?为什么在山海关「建关设卫」?又为什么徐达庙(显功庙)建在山海关?这要从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说起。洪武元年九月,平滦府归明。四年三月,改平滦府为永平府。因频经兵燹,永平府境内人口稀少。四年,徐达在北平操练兵马。三月上奏皇帝制可,命都指挥使潘敬等迁徙「山后(指燕山和军都山以北)六州」沿边之民入北平州县屯戍,计户万七千二百七十四,口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六月,又「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千八百户,一十九万七千二十七人,散处卫所。籍为军者给以粮,籍为民者给田以耕」(《卢龙塞略》卷五)。这就是明代第一次大移民,多安置在永平一带州县。移民们来到燕山以南的平原旷野,需要高山险隘或边墙做屏障,才能避免蒙古骑兵的骚扰。>  洪武六年十二月,盘踞在东北的蒙古兵进犯燕山以南的抚宁县,大肆剽掠,明迁抚宁县城到洋河西(今名旧县)。蒙古兵犯瑞州(今辽宁绥中前卫镇),明撤消瑞州治,将瑞州百姓迁到滦州。这样,永平府东部的广阔地区没有关隘,便于蒙古兵长驱直入。因之,在辽西走廊西端驻扎重兵是形势使然。那时,角山以南至海有回族骑兵营寨。山海关清真寺建于洪武十三年,就是驻扎回族骑兵所建。民间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山海关」的说法,即源于此。>  辽西走廊面海倚山,自古以来就是从中原到东北的交通要道。本来,辽西走廊西端是有军事要塞的,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渝关。「枞金伐鼓下渝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唐高适《燕歌行》)描绘的就是渝关附近的战争画面。渝关即今山海关西古城村(见拙作《渝关考辨》,载《辽海文物学刊》1998年二期)。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契丹攻陷渝关,为了向中原进军方便,就毁关夷险,还将这一带划入契丹根据地中京道管辖,设迁州(今山海关),润州(今海港区海阳镇),从东方迁来渤海国遗民。在中京道与南京道搭界的榆河(今戴河)畔,新设了榆关驿(今抚宁榆关镇)。它既是马驿,又是稽查行旅,收过境货税的关,但有关无隘没有军事价值。后来,金、元两代统治者都是进军中原的民族,无需在辽西走廊西端设险。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元平章(辅佐丞相处理军政大事的高官)完者不花与乃儿不花率数千蒙古兵「入桃林口,寇永平,掠民资畜」。明指挥刘广战死。千户王辂分兵在迁民镇(即辽迁州、金元降为镇)、界岭口设下埋伏,堵截蒙古兵的归路。明军又从燕河营出兵夹击。元兵退走,到迁民镇,进入明军的埋伏圈,平章完者不花被俘,乃儿不花逃遁。这次大捷,引起大将军徐达对迁民镇战略地位的重视。>  迁民镇在隋唐渝关东八里,「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石河西绕,形势险要诚天造地设」(商辂《显功庙记》)。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春正月辛亥(二十五日)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九月甲申(初三,公历9月21日),置山海卫」(《卢龙塞略》卷五),卫城定名山海关。>  山海关城,「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关三居东西南三隅。四门楼,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楼各重键,竖橹,圜铺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余丈,广二丈,深二丈三尺。」(《卢龙塞略》卷三)它森严壁垒,雄踞在辽西走廊西端,成为中原至东北的咽喉要塞。在山海关城南偏西八里辟潮河港(今马头庄南),便海运,保证军需民食。>  山海卫辖十千户所,南到海,北到寺儿峪,接一片石关(今九门口)。「以西若喜峰,若古北,大关小隘无虑数百,葺垒筑塞,既壮且固,所以屏蔽东北,卫安军民,厥功甚伟」(商辂《显功庙记》)。筑关后,明初一百多年,蒙古兵不敢窥边墙东段,永平府百姓得以享太平。>  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瓦剌族也先大举犯边。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挟持下,率兵五十万出居庸关「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兵败,英宗被俘北去,史称「土木之变」。也先大军兵临北京城下,人心惶惶。有人主张把沿边军队全部撤回保卫京城,有人主张迁都南京。高级官员的眷属和富商纷纷逃走,北京城在风雨飘摇之中。幸亏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是一位英明的亲王,在于谦等拥戴下登上宝座,严拒也先的勒索。兵部尚书于谦大败瓦剌军于北京城下,也先退到长城以北。景泰皇帝任用于谦等爱国大臣重新整理政治,整顿军队,全国呈现新兴气象。>  景泰五年(1454),左都御史李宾奉命巡防蓟镇长城东段。山海卫绅民萧汝得等合同要求为徐达建祠庙。云:「中山武宁王镇此城池,关隘皆其创建,边陲宁谧,殆将百余年矣。愿立庙祀以报王。」经上奏,景泰帝批准敕建中山王祠(即显功庙)于山海关北街山海卫治以西(在今居民前胡同西、已毁)。钦降祝词:「惟王 辅运,为时元勋,缮治边疆,万世允赖。军民怀仰,祠祀以陈。神其鉴兹,荫祐无斁。」庙前建中山武宁王坊。大学士商辂作《显功庙记》。>  徐达是 开国元勋,转战全国,为什么「独山海关之人思慕之深者」?商辂《显功庙记》说得好:「若王之设险守国,使百年之间敌国莫能窥其隙,室家得奠其居,其功不亦大乎?盖王镇抚燕蓟十有余年,丰功威烈非他处比,庙祀聿严有以也。」因之,山海关士绅百姓感恩戴德,岁时祭祀。山海关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雄关天险,拱卫明代京师近三百年,明清易代也是从这里揭开了序幕。>  「筑关设卫」的徐达在历史上是不朽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徐达简介之死 明代徐达怎么死的 徐达的后人儿子夫人

  中文名:徐达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濠州钟离永丰乡  出生日期:1332  逝世日期:1385www.cha138.com  职业:统帅  主要成就:灭汉、吴政权,灭元,北

开国元勋徐达是怎么死的?徐达有后代吗?徐达的夫人是谁?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左征右战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徐达是农民出生,性情刚毅,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后,忠心耿耿,一生征战无数,立下无数功勋。他不仅帮助

明朝历史 徐达的死因

徐达的死因?墓碑为何高过朱元璋?  吃蒸鹅,要了徐达的命?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  人们所熟知的是这样一个版本。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们会抢了他的天下,于是他定下

一只烧鹅惹的祸!朱元璋竟然用它赐死徐达

说到徐达的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朱元璋下的毒手,他明知徐达吃蒸鹅会死,还特意给人家备了一个。那么这件事情属实吗?朱元璋真的这么干了?元末明初,风云际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这其中,又以朱元璋手...

明朝开国六公爵,只有徐达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人都止于两代之内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一共封了6个公爵、28个侯爵、2个伯爵,这36个人对朱元璋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朱元璋彪炳千古的成就,但是,这次封赏只代表朱元璋对他们以往的肯定。功成名就,每个

徐氏死后为何朱棣不再后宫立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

徐氏死后为何朱棣不再后宫立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

历史人物 常遇春一生从来没有败绩 为什么他会一直做徐达的副手呢

还不知道:常遇春为什么会一直做徐达的副手呢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元朝已经岌岌可危。在元末时期,各地的起义是接连不断的出现,这其中就有郭子兴

历史秘闻 明朝开国六公爵,只有徐达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人都止于两代之内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一共封了6个公爵、28个侯爵、2个伯爵,这36个人对朱元璋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朱元璋彪炳千古的成就,但是,这次封赏只代表朱元璋对他们以往的肯定。功成名就,每个

竟是朱元璋送鹅致死? 明朝大将徐达死亡真相

元末明初,风云际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这其中,又以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大将徐达最为著名。徐达,字天德,是朱元璋的老乡。元末参加朱元璋的起义部队,作战勇敢、用兵如神,从鄱阳湖大战,到攻克大都(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