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诚信

Posted 爷爷

篇首语: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诚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诚信

   提示:「这可能是看中了爷爷身上有和他相同的品质——守信、敢作敢为。」乔燕和说,爷爷少年时正值康梁维新变法,他对康、梁二人很崇拜,对西方文化也很钦慕。「爷爷思想先进,在老家祁县创办过私塾;在别人还穿长袍旗袍时,他就穿上了西式衣裤,大家甚至笑话爷爷穿着裤子站着尿尿。」>  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74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这里就是「晋商翘楚」 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大德通票号」。1943年,乔氏家族第七代乔燕和就出生在这里。从她保留的一张儿时与父亲的合影中,人们还能看到那块已经消逝的「大德通票号」木质招牌。>  2006年,通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人们对 以及乔家的传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甚至流传「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须学乔致庸。」而把这段历史搬上电视荧屏的,正是乔燕和。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并没有传承乔家的衣钵从商,而是15岁入梨园,研习昆曲几十年。>  8月3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方昆曲剧院排练厅见到了乔燕和,年近古稀的她正带着学生们排练新戏,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生动传神。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乔燕和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家——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1990年,乔燕和第一次回到乔家,「当我第一次看见乔家大院时,感到很震撼。这里虽不是山西最大的宅院,却记录著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沉淀著祖辈们几百年来的晋商精神。」>乔家大院>   乔家的经营之道>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做过统计,从明朝初年到民国初年的500多年间,4大晋商的年总收入甚至赶上了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在清代全国的商业领域中,人数最多、资本最雄厚、分布最广的也是晋商。乔致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818年,乔致庸出生在山西祁县一个商贾世家,是乔家第三代,人称「亮财主」。他执掌家务期间,乔家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乔家商号名称都冠以「复」字,人们将其统称为「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乔家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全国各地商埠、码头。至清末,乔家已经在全国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有人说,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对于这一盛况,乔燕和并没有听家人提起,她唯一听说的是,乔致庸晚年时给北洋水师捐过一艘军舰。>  作为第七代,乔燕和并没有感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在她儿时的记忆中,乔家的家规很严格。「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许浪费,不许丢米粒。大人们还吓唬说,女孩子如果把米粒剩在碗里,将来就会找一个『麻子脸』的丈夫。」长大后,乔燕和才渐渐从爷爷和父亲那里了解到一些家族的历史。>  乔燕和说,乔家的先祖是一位叫乔贵发的贫苦农民。乾隆初年,先祖为了摆脱贫穷,离开家乡山西祁县乔家堡到塞外谋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走西口」。10余年后,他和同乡开了一间经营粮杂的小字号「广盛公」,但由于生意不景气,面临破产。「在关键时刻,先祖的生意伙伴看他为人好,相约3年后再来收欠账。先祖就这样起死回生,3年后不仅还清了欠款,生意还兴隆起来。」此后,乔家就立下家规,「慎待相与(生意伙伴)」。就是说,一定要谨慎考察生意伙伴的人品信誉,不本分老实的人就是利润再大,也不与之交往;一旦结交,在对方遇到困难时,就要竭力相助,即使明知无利可图,也不绝交。「从此,乔家有了经商重诚信的条规。不过,真正将乔家家族生意发扬光大的,还是祖爷爷乔致庸。」乔燕和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谈起祖爷爷,乔燕和相当钦佩。「小时候,爷爷时常会提起祖爷爷,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祖爷爷性格豪爽,80多岁了还能大口喝酒、吃肉。他一直坚守家规,诚实守信,聪明却不精明。祖爷爷很有文化,而且有创造力,总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特别是在动荡的年代,他能将乔家产业做大,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用人。」>  乔燕和说,乔家有条规矩:大小字号的掌柜,都不能由乔家人来担当,而是选择德才兼备的外姓人,并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祖爷爷看人眼光很准,破格提拔了很多人。他培养的一位叫贾继英的人,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路过山西因为缺少盘缠,只能向晋商借贷。许多山西商人都婉言推托,只有乔家「大德通」太原分号的经理贾继英答应了。他没有请示,无偿向朝廷捐了30万两白银。乔致庸听后,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提拔了他。后来,慈禧太后躲过灾难回到北京,为了还乔家的人情,将大量的政府税收汇兑业务交由乔家来经营。筹备户部银行时,慈禧又想起了贾继英,下旨授他官职,同时筹办户部银行,贾继英出任第一任行长……>  乔燕和在筹拍电视剧《乔家大院》时,看到了很多史料。「当年,乔家曾有个大掌柜叫马荀。因为他不识字,遇到需他签名时,『荀』字经常写成『苟』。当时商号能写会算的人很多,祖爷爷却选了一个文盲管理大商号。」乔燕和说,其实马荀原是乔家在包头「复盛西」商号下属粮店的一位小掌柜,但他经营有方,粮店连年盈利,甚至「复盛西」商号还需要这个小粮店来贴补。原本,一个小店掌柜是无资格面见大财东的,但马荀来到祁县时,称自己是「大掌柜」,要求面见大财东。乔致庸感到奇怪,便召见了他。乔燕和说:「马荀把包头的商业情况当面向祖爷爷做了汇报,祖爷爷发现他讲得头头是道,是个人才,就另给了他钱作资本,来独立经营粮店。」后来,马荀果然出手不凡,为乔家赚回了大把银两。>  乔燕和告诉记者,那时乔家的票号就已经有了股份制,员工可以根据资历和功劳的多少分得股份,每年定期分红。乔家也特别注重员工的利益,在乔家商号有这样的规矩:每年伙计们都有带薪的年假,如果要回家探亲,除了发放寄存的工钱外,商号还要另外给伙计做3套衣服,让他衣锦还乡。所以,当年进了乔家,就像是今天当上了公务员,衣食无忧。>   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  乔家当年拥有大笔财富,乔致庸为了防止 沾染恶习、不求上进,定下了严格的家规。「祖爷爷治家极严,有六不准: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男女出外同游),不准酗酒。我想乔家兴盛200年,富了六代,这也是内在原因。」>  乔致庸共有6个儿子,对他们的教育尽心竭力。在乔家,《朱子治家格言》是儿 启蒙必读的书籍,如果谁犯了错,乔致庸就会责令他们跪地背诵,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他还常告诫儿 忌「骄、贪、懒」,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乔致庸也曾想在儿子中寻找继承人,却无一理想人选。他对儿子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他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不是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当大业。最后,只能把家业交给了长孙乔映霞,也就是乔燕和的爷爷。>  「这可能是看中了爷爷身上有和他相同的品质——守信、敢作敢为。」乔燕和说,爷爷少年时正值康梁维新变法,他对康、梁二人很崇拜,对西方文化也很钦慕。「爷爷思想先进,在老家祁县创办过私塾;在别人还穿长袍旗袍时,他就穿上了西式衣裤,大家甚至笑话爷爷穿着裤子站着尿尿。」>  「先派」乔映霞很好地继承了乔家诚恳踏实的经营风格,「宁可少赚钱,不能失信;宁可不赚钱,不能失信;甚至,宁肯赔钱也不能失信。」为了守住「信义」二字,不惜赔上身家。>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当时山西发行的钞票是「晋钞」,阎锡山失败后,晋钞迅速贬值,跟新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大概是250000︰1。乔家「大德通」票号的存款以山西本省的最多,如果对存款户以晋钞付出,大德通就可趁机大赚一笔。但乔家没有这么做,几乎动用了家族的全部积蓄,用新币付给存户。存款户没有吃晋钞贬值的亏,而已经陷入困境的乔家,则亏空数万两白银,雪上加霜,让「大德通」彻底走向了没落。>  对于家族的这段历史,乔燕和记忆犹新。「爷爷说『大德通』是为此倒闭的。我们这么大的店号,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到衣食无着落的地步。但对一个个储户来说,如果我们不这样,他们就可能身家性命不保。」乔家一直坚持着这样的赔本买卖,直到1952年,最后一家「大德通」钱庄关了门。乔家两百年充满传奇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以前父亲就想为乔家立传,可惜1993年父亲突然辞世,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十几年来,这似乎是一个心结,常常萦绕在乔燕和心头。「前人做了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去总结继承,就会慢慢荒废并被人们遗忘。」2003年,退休的乔燕和终于有机会筹拍了电视剧《乔家大院》,她没有想到,这部电视剧会那么火,乔家的经商和处世之道一下子传遍了大江南北。>  现在,乔家已是第九代了。「乔家后人大多是公职人员,属于工薪阶层,普通而平凡,但还是很重视教育。」乔燕和介绍,家族中20个子女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在北京,因为人太多,工作也忙,在商议家族事务时,只好各家派一个代表参加。每隔几年,家族成员会一起去大院儿聚会,也是对前辈的一种怀念。」乔燕和说:「乔家的生意终结了,可乔家的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我们这个家族70多口人,没有一个『作奸犯科』的,乔家的后人们也一直恪守着祖先留下的规矩,诚信忠义。」>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150字作文素材关于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说到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诚信很容易,但是真正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保持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只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惟诚

历史人物 古代故事_古代诚信故事

古代诚信故事1、“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历史人物 古代故事_古代诚信故事

古代诚信故事1、“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古代诚信故事

1、《狼来了》有个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撒谎。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他就向着山下种田的人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喊声急忙往山上跑,农夫们气喘

古代关于诚信的事例

一、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二、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

兵法谋略 诸葛亮以信治军——守信不失,诚信待人

诸葛亮以信治军——守信不失,诚信待人魏明帝曹叡(204~239)亲自率领军队征讨蜀国,驾车来到长安,便任命司马懿担任魏军主将,督领张郃的雍州、凉州劲旅二十多万,秘密行军,直奔剑阁。当时,诸葛亮屯兵祁山

黔东南2015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是怎么写的

中考满分作文开头开头方法之一:开门见山话题点穿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

宋太祖的“ 诚信 ”公关

1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m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  赵匡胤见钱m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m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

名人趣事 工作诚信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的美国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为美国的独立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身在一个世代打铁的工匠家庭,由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