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Posted 名将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史上: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 「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 名将 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暴的秦始皇身边!扫灭五国、功高望重的 ,在秦始皇终成大业之后得以在险境中保全其身,他是如何做到的?王翦在 众将中以「智」著称,他的「智」较之于一般的军事智谋,有何特别之处?「王翦请田」的典故中露出了他的「贪婪」,对于老将此时表现出的「贪」,又该怎样去看待?>  王翦是战国末期的著名秦将,他一生事秦,战功无数。对于秦朝的统一大业,史书认为「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王翦,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翦,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人。他是 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将,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在秦始皇平定六国期间,王翦与儿子王贲一起辅助秦始皇消灭了除韩以外的其他五国,为秦朝统一全国立下奇功。>  王翦自幼便熟读兵书,谈起孙子、司马的兵法如数家珍。平日里,他最喜欢舞刀弄枪,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众多兵器中,他最喜爱的是一柄开山大刀。尽管这把刀是木制的,可份量很重,相当于现在二十多斤重的东西。如此重的刀,成人挥在手中都是很吃力,何况那时只有八岁的王翦。王翦与其他孩子玩耍时,只要把大刀抡上一圈,便足以震慑众人。王翦的力量很大,九岁时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对于不到十岁的孩童来讲,五十石的重量非同小可,王翦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翦又逐渐学会了骑射等技艺。他射箭很准,有时仅凭那搭弓欲射的姿态和气势,便把人折服了。此时的王翦,年龄虽然不大,却已初具将帅之才了。>>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勇多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父子便辅助秦始皇平定了五国,可谓是秦朝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  公元前236年,王翦率领军中精锐部队,攻打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他一举攻下九座城池,占领了赵国的漳河流域地区。公元前229年,王翦与杨端和军联合,再次攻赵,欲彻底消灭赵国。而这次他的对手是赵国的名将李牧,二人实力不相上下,结果此战耗时一年,王翦仍不能得手。于是,他便用反间计,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令郭开暗中挑拨,使赵王对李牧生疑,进而除掉了对手。李牧死后,赵国人心大乱,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机向赵国发起总攻,攻陷赵都,并俘获了赵王,从此,赵国沦为秦国之郡。>  公元前235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图穷匕首见」,荆轲失败了。秦王于是派王翦领兵攻燕。秦军在易水歼灭燕军主力,燕王与太子丹逃到了辽东(今辽宁辽阳市)。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以王翦之子王贲为将,率军伐魏。魏国在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内外城下都挖有深沟,魏国人层层戒备。因城高沟深,王贲大军难以进攻。关键时刻,王贲引黄河之水灌城,终破大梁,随着魏王的投降,魏国也宣告了灭亡。>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进军至平舆(今届河南),大败楚军。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了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同期,王贲与李信一起统兵,火速歼灭了辽东燕军,并俘虏燕王。他们于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公元前221年,王贲军队攻入齐都临淄,虏获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被消灭了,秦统一了中国。>  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他颇懂为臣之道,能够保全自己。联系历史上的诸多功臣名将,能有几人可以如王翦这般于功成名就之下,安享富贵而终老呢?那么,他的保身之方是什么呢?>  王翦善揣人心,也是靠著对人心的了解,他才得以在残暴多疑的秦始皇身边存活。想想白起、商鞅、吕不韦、蒙恬等人,与秦朝多位功臣相比,王翦的结局实在难得。当然,他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也许是使他能够全身而退的方法。>  从他稳健的作战风格可看出,王翦为人谨慎多谋,低调老成。他虽为建朝元老,却很少言语,也从不争功夺名,人缘又好,朝中大臣都对他十分尊重。他一辈子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也从来不会做一点出格的事。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力求稳妥,事情做成之前绝不透露想法。在伐楚之事上,他作为一员老将,应该能够评估出敌军的实力。可是,当秦始皇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时,他并无气愤,未加多言,甚至都没有为自己申辩一下,只是告病而归。他自言多年事秦而「不得封侯」,可见其屡立战功却从未主动向秦始皇讨封过。单就这一点,王翦就不是一般的将领。>  王翦的低调集中表现在他总是称自己「老」。对于武将而言,最忌讳的便是「老」。可是,王翦却总将身老多病挂在嘴边。在秦始皇用李信为将时,他便以年老体病回归故里。在他成功征楚之后,又向始皇上表告老还乡。也许他深知自己快要功高盖主了,而秦始皇为人好大喜功,所以赶紧激流勇退,在恰当的时候离开。至于总表现自己的「老」,也是为了让秦始皇对他放心,表明自己不具有威胁性,从而得以保全其身。>  王翦一生建立军功无数,却总能在辉煌的战绩前保持清醒,将谨慎稳健贯其一世,这恐怕是他得以善终的最大原因。>

相关参考

功成名后还可以得以善终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

可以说秦灭六国,其中就有5个是王翦父子所灭,虽然说王翦只是灭了三个国家,其中他灭的两个国家实力都算雄厚的,无人敢说赵、楚弱,因此他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

春秋战国 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有两人,一个被赐死,一个得以善终

导语: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嘛!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中有两位秦国将领,他们分别是白起和王翦;白起在大秦帝国崛起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王翦在帮秦始皇灭掉

春秋战国 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有两人,一个被赐死,一个得以善终

导语: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嘛!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中有两位秦国将领,他们分别是白起和王翦;白起在大秦帝国崛起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王翦在帮秦始皇灭掉

揭秘:王翦为何不杀赵王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历朝历代的名将,下场都无外乎被君王猜忌,最后不得善终。所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既有功勋,又能得以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实在是少得可怜。王翦能够在功高震主的同时,能够功成身退,实在令人佩服其智

智谋比肩刘伯温,只用一计就得以善终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名将都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君王之手,留下了令人惋惜的结局。比如公认的战神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却被秦昭王赐死,白起含泪自刎,结束了传奇而有悲壮的一生。明朝建立后,随着天下

历史秘闻 智谋比肩刘伯温,只用一计就得以善终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名将都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君王之手,留下了令人惋惜的结局。比如公认的战神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却被秦昭王赐死,白起含泪自刎,结束了传奇而有悲壮的一生。明朝建立后,随着天下

政治上进退自如,善始善终的王翦,王翦简介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将浑浑噩噩栽在了意王的疑心上,然而也有那么几个名将,不仅帮助常主成就了万世伟业,更难得的是保全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名号。秦国大将王翦就是这样的人,王翦虽是在晚年的时供才

历史人物 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

历史人物 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中国十大名将之一。王翦一生历经侍奉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几代秦王,但他成名很晚,直到始皇时期才开始展露头角,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