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左宗棠后人在哪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左宗棠后人在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左宗棠后人在哪

   导读: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 。身为 重臣的 ,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世称道。>  科举之途屡屡不顺>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时从江西迁来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教书20多年,生活清贫。左宗棠3岁时,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没有吃独食,而是回家与兄长平分。祖父夸他:「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还知道谦让,以后有出息。」>  少年时,左宗棠以优异成绩考上秀才。可他的科举之路很不顺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试卷没能被阅卷的考官看中。眼看与举人资格失之交臂,幸好这是为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开的恩科,主考官从5000余考卷中又选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补的6人之首。>  此后,左宗棠考进士三次落榜。有一次落榜,竟是因为湖南人多中了一个进士,而湖北人少了一个,硬把左宗棠撤下,换上了一个湖北人。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开始寻找新的报国途径。他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大为赞赏,提出要见作者。这个作者,正是左宗棠。陶澍和20多岁的左宗棠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左宗棠拜陶澍为师,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幕僚。谁知好景不长,两年后陶澍病死于南京,左宗棠失去靠山。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在老家置了几亩薄田,回家务农。>  军功成就旷世奇才>  左宗棠虽在家隐居,却已然声名在外。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回原籍养病,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左宗棠。左宗棠振奋不已,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上林则徐的官船时过于激动,一脚踏进水里。林则徐见到衣裳湿透的左宗棠,笑着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二人一直谈到天亮,林则徐告诉左宗棠新疆的危局,将耗费数年心血整理的新疆资料和绘制的地图交给左宗棠。这为左宗棠后来新疆平乱埋下伏笔。>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知道左宗棠的军事才能,派专使请出40岁的左宗棠守长沙。左宗棠与太平军初战长沙城下,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战死;再战湘潭,太平军主力被击破。声名大振的左宗棠,率部从江西打到浙江,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升为浙江巡抚,次年攻下了汤溪、龙游、兰溪,占领金华,攻克了义乌、诸暨。左宗棠一路胜利一路升官,10多年中,当上了闽浙总督。>  左宗棠军功赫赫,不断升迁,开始自负起来。传闻他常说自己是牵牛星下凡,爱在饭后摸著大肚子说:「我不负此腹也!」有一次,他又手摸肚子,问身边一个差官:「你知道我这肚内是什么吗?」差官说:「是燕窝海参?」左斥责道:「这是什么话!我腹中都是绝大经纶!」差官出来后咂舌道:「左大人说他肚里有绝大金轮,能吞下去真不简单啊!」>  左宗棠喜欢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有时在写给别人的信中甚至署名「老亮」。他的一个下属林寿图喜欢开玩笑,当左宗棠自吹自擂时,林笑说:「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左宗棠很高兴。两人后来又说起,当时有很多人自诩为诸葛亮,林寿图说:「此葛亮之所以为诸也。」左宗棠把脸一沉,因为「诸」和「猪」是谐音,左宗棠觉得丢了面子,后来找了个借口把林赶走了。>  西征路插满左公柳>  曾国藩对左宗棠提携颇多,但左宗棠并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但曾国藩统领湘军时,左宗棠只是个幕僚。左宗棠在给曾国藩的信里却不肯自称「晚生」,只署「愚弟」,他的傲气,让两人关系逐渐恶化。传说有一次两人见面,曾国藩表面平静,内心怨气难消,出了个上联:「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嵌入左季高三字)。」左宗棠也不示弱,对道:「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嵌入曾国藩三字)?」>  后来,曾国藩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对洋人态度软弱。一向主张对外强硬的左宗棠拍案大骂,二人断交。>  但左宗棠本人在民族大义上确实不含糊。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噶尔等城,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让护卫抬着一口棺材,亲率6万湖南子弟入疆平乱。他的大军翻天山,穿沙漠,历时两年,收复新疆全境,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来侵略的光彩一页。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种杨柳,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犹存。>  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进犯台湾基隆,又偷袭福州马尾港,福建水师覆灭。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在福建整顿防务,援助台湾清军,使法国侵台阴谋没有得逞。正当捷报频传时,慈禧太后一意求和,下令停战。左宗棠眼睁睁看着军事胜利换来的是不平等条约,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一年后,弥留之际的左宗棠口授遗折:「臣督师南下,逾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次年归葬于湖南长沙。>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左骡子」的清白家风>  左宗棠一生刚直不阿,绰号「左骡子」。早在长沙幕府期间,永州总兵樊燮贪赃枉法,自恃身为满人,又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亲戚,拒不服罪。左宗棠坚决把他绳之以法。面对咆哮公堂的皇亲国戚,左宗棠大义凛然地喝斥:「纨裤子弟,国之硕鼠,有何面目见尔列祖列宗?」官文向咸丰皇帝诬告左宗棠,把他的话篡改为「八旗子弟,国之硕鼠」,说他「头上有反骨」。咸丰帝下旨「就地正法」。幸而大臣中有人力保,左宗棠才躲过横祸。>  手握大权,左宗棠要发财易如反掌,但他一生清廉。他与晚清巨富胡雪巖交往颇深,胡雪巖为左宗棠筹措粮饷,左宗棠任命胡为军中总理粮台,还保荐他为候补道,后来更奏请皇帝,给胡加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胡雪巖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左宗棠在东南用兵顺利,又在西北连战连捷,在财政上得益于胡雪巖支持。两人可谓典型的官商合作。说这样的合作不谋私利,当然有人不信,就向朝廷告发。但朝廷调查的结果是,胡雪巖的财力支持,为左宗棠的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左宗棠一身清白。慈禧太后非常高兴,随即对满朝文武下了一道口谕:30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共有4个儿子,名为孝威、孝宽、孝勋、孝同。他得子较晚,大儿子孝威出生时,左宗棠已经35岁。儿子7岁时,他离家到长沙当幕僚,此后戎马生涯,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一连6年都不能与家人见面。他对子女的教诲主要是靠书信。他写信教导儿子:「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四子均已长大成人。左宗棠为左氏家塾写下一联:「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他本人的表率作用,对子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人们称赞说:「公(指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严。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虽盛暑,男女无袒褐者。烟赌诸具,不使入门,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  左宗棠的儿子中,只有老四孝同在军中当过较大的官,甲午战争时,曾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在辽宁边关统帅大军,左孝同总办营务。战后,左孝同就退出了军队。>  后代名医不少>  左宗棠的墓地,在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杨梅河白竹塘。据当地农民回忆,左墓在1975年毁过一次,当时村里要修桥,有人说左墓有很好的石料,就挖开了墓。左宗棠当时「看起来与活着时一样」,大概1.6米高,辫子有尺把长,一见风,皮肤就慢慢变黑,后来腐烂了。他墓里面「没什么东西」。当地农民在山上另挖了个坑,把左宗棠的尸骨藏起来。后来重修,才把遗骨葬到原地。左宗棠的祠堂「左文襄公祠」,上世纪50年代被改成工人文化宫。>  左宗棠 当官的不多,孙子左念恒做过余杭太守,是个诗人。到了第四代以后,多学者,多名医。左宗棠的曾孙左景鉴是著名外科专家,毛泽东早年在湖南搞农民运动的时候,左景鉴也搞过农运。上世纪50年代,他奉命入渝筹建重庆医学院,在上世纪60年代与黄家驷、裘法祖、吴阶平并称为中国外科的「四把刀」。据左宗棠曾孙女婿梁赐龙回忆,「文革」时,左景鉴被打成牛鬼蛇神,被迫去打扫厕所。有好几次,他扫著扫著,来人通知让他赶快换衣服,北京的首长要做手术,「飞机在那里等著」。>  左景鉴的儿子左焕琮是外科专家,1994年,蒋经国之子章孝慈到北京求医,为他做手术的就是左焕琮。左景鉴的大女左焕琛也是学医的,是影像医学及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左氏 中,还有一位旅法华裔汉学家左景权,在敦煌学方面颇有成就。>  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腐蚀与防护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所创造的左氏定律,至今是化工防腐处理的一个重要定律。他曾撰文回忆王震将军对左宗棠的评价。1983年8月,王震将左景伊邀至自己家中,谈了3个小时,还将个人珍藏的《左宗棠年谱》送给左景伊。王震说:「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这个评价,对左宗棠还是蛮高的。>

相关参考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墓在哪

清朝著名将领左宗棠的坟墓,在左宗棠的家乡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而从长沙市的黄兴镇处罚的话,就要经过东山大桥,然后在南边行驶两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公路旁边有"重修左宗棠墓碑记"这一个石碑。从石碑后面

历史人物 左宗棠简介 左宗棠的后人后代英雄事迹 评价左宗棠之死因怎么死的

  中文名:左宗棠  别名:季高、朴存、湘上农人、今亮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湘阴县www.cha138.com  出生日期:1812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1885年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溥侗后人现在在哪?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溥侗后人现在在哪?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载治生父是奕纪,因道光帝长子奕纬无后,载治奉旨为嗣。从血脉上说,溥侗是奕纪的嫡孙,而奕纪是清中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成亲王永瑆的嫡孙,因此溥侗是成

马步芳有子女吗?马步芳的后人现在在哪

马步芳只有一个儿子,名为马继援。马继援,马步芳长子,回族,字少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国防研究院第五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马步芳很崇拜汉将马援,故起名“

揭秘李鸿章的家训是什么 李鸿章后人在哪

李鸿章家训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在军事上和近代工业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同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各项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他的个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成为他最为人们诟病的事情。李鸿章

左宗棠一句箴言训诫子孙,百年来后人英才辈出,他究竟是怎么说的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自号湘上农人。确切说,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金龙乡新光村。左宗棠一生,目光远大,爱国情殷,能为人所不能为。他的人生功业,在于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历史人物 傅介子后人 傅介子墓在哪 如何评价傅介子

傅介子傅介子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担任过中郎、平乐监等职务,因斩杀楼兰王有功而被封为义阳侯。傅介子死后封国被废,但世人对他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班超就表示大丈夫就应该像傅介子、张骞一样立功异域,故而投笔从戎

历史人物 明朝丞相杨景辰简介,杨景辰后人分布在哪

个人履历明万历八年(1580年)生。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少时在岳父家潘湖典当及仁颖书院读书,后为诸生时,在乡中立蒙馆教授村童,所得俸薪,补贴家用。万历四十年,景辰中举。越年,赴京会试,以会试第二名,

历史人物 明朝丞相杨景辰简介,杨景辰后人分布在哪

个人履历明万历八年(1580年)生。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少时在岳父家潘湖典当及仁颖书院读书,后为诸生时,在乡中立蒙馆教授村童,所得俸薪,补贴家用。万历四十年,景辰中举。越年,赴京会试,以会试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