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如何促朱棣成帝业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如何促朱棣成帝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如何促朱棣成帝业

   靖难第一功臣:身披袈裟的 ,又被称为出家人,这种人应当是远离尘世,不理纷争,潜心佛门,诵经修行,以成正果。可在中国,有些事情就是怪,佛门经常与官场搅和在一起。有的最高掌权者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当,偏要舍身事佛,如梁武帝萧衍。他迷信佛教,著佛书数百卷,大肆兴建寺庙,自己吃素食,断荤腥,绝女色,早晚都要到寺庙礼佛讲经,还几次入寺做 ,急得大臣拿出四亿钱将其赎回,最后也未能修成正果,活活饿死。 也当过尼姑,后来从尼庵直接选入皇宫,但她的佛教情结始终未断,又将自己的姘夫安排到寺庙落脚,也不顾佛门戒色的清规戒律。朱元璋就是 出身一跃成为皇帝的,上行下效, 有些和尚也就特别热衷权势,如 。>   十四岁时便出家了,法名道衍。他本来应该远离红尘,去那深山古寺,伴着黄卷青灯,度过那诵经坐禅的冷寂生涯。可他偏偏是个极不安分的角色,热衷世务,追逐功名,周游于声色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家。>  当时的明王朝处在一个极为敏感的历史时期。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有鉴于元朝强臣跋扈、皇室内部争夺激烈以致传国不久的教训,采取了两个对策。一是大肆杀戮功臣,免得这些人在他死后为非作歹。他晚年两兴大狱,被杀的文臣武将达三万余人,当年随他起事、立过殊勋的故旧几乎被诛杀殆尽。一是大肆封王建国,将他的儿子全都封到各地为王。他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另外两个儿子早死外,其他二十三个儿子,都有一个不小的封国。他们在自己的封国之内,有臣僚,有武卫,俨然是一个个小皇帝。朱元璋以为,待他死后,太子朱标继位,坐镇京师,居中统摄,其他众兄弟各守藩国,四方拱卫,朱氏的江山便可牢如铁桶,安如磐石了。哪知他精心培养的朱标却是个短命鬼,竟然先他而去。为了避免众多儿子由于觊觎大位而起纷争,朱元璋干脆撇开儿子一辈,而将朱标的长子、他的长孙朱允立为皇太孙。父死子继,他这么做也不能说没有根据,他以为这样一来儿子们当无话可说了,殊不知,这却种下了祸根。一场皇位之争在暗中酝酿着。>  姚广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认识了 。 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由于上面三位兄长已死,他便排名最前。他生性坚毅沉雄,足智多谋,在打江山的年月,他立功最大,名望最高,还颇为朝野所推重,连朱元璋对他也另眼相看。立国以后他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将消灭元朝残军、守卫北部边境的重任交给了他。>>  朱棣也听说过姚广孝的大名,见面时便打趣要同姚广孝对对联,他出了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即冰字)」,这完全是文字游戏,姚广孝对的是:「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这话可就大有深意了。朱棣心领神会,便向他请教国事,姚广孝便直接向朱棣劝进,说:「大王骨相非凡,英武冠世,如今诸王各怀异心,皇太孙柔弱,愿大王善自珍重。如若大王能令老僧随同至燕,老僧一定奉送一顶白帽加于大王顶上。」>  「王」字上面加一「白」,便是皇帝的「皇」字。朱棣即将他视为知己,将他携至北平,可他却又不愿做官,依然是身披袈裟,胸垂念珠,一副僧人打扮。朱棣也只好由他,便在王府旁边特地给他建了一座庆寿寺,从此他便成了王府的座上客、朱棣的心腹谋臣。>  朱允炆登基后,辅佐大臣黄子澄、齐泰等提出要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而且动手很快,众多藩王被废黜为庶人,其中湘献王吓得自焚而死。朱棣不免惊恐,向姚广孝请教对策,姚广孝力主起兵夺权,一场叔侄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至此拉开,史称「靖难之役」。这一仗打了三年,姚广孝虽然没有亲临前线,但战场大事,如是攻是守,是进是退,朱棣全都派人向他请教,他是朱棣主要的谋士。到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大军进入南京,七月即皇帝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了,由于他年号为永乐,又称永乐皇帝。>  至此,姚广孝所说的「戴白帽」终于应验。他自然也就成了朱棣的第一大功臣,被授以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的官职,他那个「广孝」的名字,也是由朱棣此时赐给的。但朱棣同他谈话时,并不称他的名字,而是以「少师」的官衔相称,以示敬重。本来朱棣还命令他留发还家,他没有答应,平时还是居住在寺庙里,上朝时是官服官帽,退朝后依然一袭袈裟,终身保持着亦官亦僧的特殊身份。>  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大批辅佐朱允炆的大臣,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铉等,在这场帝位的更迭中,由于始终忠心耿耿于朱允,最后都难逃一死。在这种皇权易手之际,臣下的选择实在是十分艰难的。这批人的命运,也正如本书书名所述—险象环生。>  在这种改朝换代之际,处境最为尴尬的便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君臣大义及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之本、出处行藏之则的臣下。拉旗造反的头儿们,如刘邦、杨坚、李渊、黄巢、赵匡胤、朱元璋、李自成等倒是无所顾忌,成者王侯败者寇,豁出命去赌一场。亡国之君们,如刘禅、孙皓、陈叔宝、李煜、赵佶、赵桓、朱由检等,更是别无他法,气数已尽,在劫难逃,只好拱手将江山让给别人,至于自己的生死存亡,节烈点的以身殉国,如朱由检,但几千年也只有他一人而已;其他人则是听天由命,完全将自己交由新主子安排。老百姓更是无所谓,自古以来,只有所谓「忠臣」,没听说有什么「忠民」,无论谁掌权,他们都是耕田种地,当差纳粮。掌权者管得松点,他们能吃上口饱饭,过上安生的日子,他们便是顺民;被掌权者逼得活不下去了,就揭竿而起,便成了乱民。唯独臣下,一个「忠」字,如同思想和精神的紧箍咒,牢牢地控制着他们。「一臣不事二主」,这是臣下必须奉行的一个基本原则,至于这个「主」是个什么样的,是昏是明,是残是暴,可以不必管他;而在这个「主」的统治之下,老百姓是死是活,更是无须放在心上。原来所谓的「忠」,只是忠于君,忠于上,而非忠于民,忠于下。如果那些被暴君压迫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胆敢犯上作乱,臣下就得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扼杀。几千年来,几乎所有的臣下都是这样做的,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官方和正统史学的肯定、赞扬;如果有人对造反的百姓表示同情,甚至起而响应,那就是乱臣贼子,就会被官方和正统的史学所否定,遭到口诛笔伐。>  但是,明朝的这场皇位之争有点例外。闹得不可开交的双方,原本是一家人,这可让臣下如何是好?方孝孺等人只承认既成事实,选择了维护旧主。当时做这种选择的,有一大批人,仅李贽在《续藏书》中以「逊国名臣」名目开列的,有名有姓的就有约两百人,尚有四百余人没有留下姓名;据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株连而死的竟多达两千余人。因为一个孱弱的皇帝,竟然有那么多人付出了生命,也真令人惊心动魄!但也有些人做了另一种选择,即拥立新主,除姚广孝外,还有不少是明惠帝所倚重的大臣。当朱棣打到南京时,开门迎降的便是原来受命讨伐朱棣的大将军李景隆。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背叛,但《明史纪事本末》也没有将他列入奸臣名单。>  同是一个时代的人,都堪称是当时的精英,身后之名都不差,但生前的遭遇却是天地之判,为什么呢?原来,即便在同一个时代,可供选择的人生道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前面所说的,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只需要奴隶,不需要英雄,也是不准确的。任何时代,都可能既出英雄,也出竖子;既出大贤,也出大奸;既能得福,也会受祸。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同一个时代,也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时代,如何去适应时代。>

相关参考

如何促朱棣成帝业 明朝神秘的和尚军师姚广孝

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身披袈裟的和尚,又被称为出家人,这种人应当是远离尘世,不理纷争,潜心佛门,诵经修行,以成正果。可在中国,有些事情就是怪,佛门经常与官场搅和在一起。有的最高掌权者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

历史人物 朱棣成“祖”的原因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4子,受封为燕王,生于公元1360,去世于公元1424年,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位登基,在位22年,年号永乐。他功绩累累,一手缔造了“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

朱棣成“祖”的原因?朱元璋为什么没有认回生母?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4子,受封为燕王,生于公元1360,去世于公元1424年,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位登基,在位22年,年号永乐。他功绩累累,一手缔造了“永乐盛世&rdqu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政治手腕  1403年,44岁的中年男人朱棣成了明帝国的领导人。正月初二,他发表新年贺辞,说:“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

历史人物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政治手腕  1403年,44岁的中年男人朱棣成了明帝国的领导人。正月初二,他发表新年贺辞,说:“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尧、舜、禹、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朱瞻基,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朱元璋,字国瑞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

历史人物 刘备靠什么建立帝业?刘备建立帝业的原因?

在演义中,最开始出场时候的刘备,主要业务就是卖草鞋,除了还有一点汉室刘家的血脉,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后来的刘备,却是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人物,这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有人调侃,认为蜀汉是刘备哭出来

成就北魏帝业的血战

原标题:鏖兵河北:成就北魏帝业的血战公元396年八月的阳秋,雄踞代北的拓跋鲜卑倾巢而出,兵锋直指后燕统治下的华北腹地。一场决定东亚历史走向的生死博弈就此拉开帷幕。而发动并主宰这场大战的,竟是年仅25岁

刘备为何能够成就帝业

深情总是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此话听起来很扎心,却又是那么的现实。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当中,套路几乎无处不在,也可以称之为成功必备手段,深谙此道方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登上成功的最高峰,迎娶梦寐以求的

汉朝历史 隐忍低调谋帝业

王莽统治晚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拥有汉室血统的刘、两兄弟也相继起兵,企图重振汉朝。不同的是,哥哥刘不惜倾身破产,结交天下豪杰,称帝之心昭然若揭;弟弟刘秀却韬光养晦,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