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唐王朝复兴能在武则天死后是狄仁杰的功劳

Posted 宰相

篇首语: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唐王朝复兴能在武则天死后是狄仁杰的功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唐王朝复兴能在武则天死后是狄仁杰的功劳

   导读:历史上的 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公元696年, 立下大功后, 亲笔在他身着的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表彰。这一表彰名为「制袍字赐 」。全诗既是对狄仁杰的表彰,也是对他的激励。前两句概括了狄仁杰的功绩,说他辅佐朝廷,志守清廉而勤政,后两句是要求狄仁杰率励朝中大臣,要他居宰相之位,激励大臣们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狄仁杰的勤勉施政,又对狄仁杰给予厚望,成为 心目中选拔高管的标准版本。>  狄仁杰不负皇帝的褒奖,忠于皇室,为李氏、武氏均能竭心尽力;在治理民生方面,后人评价其「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难怪狄仁杰故去, 哭泣著说「朝堂空也」。狄仁杰从小就见识不凡,出语惊人。这是聪明人的做法,在默默无名时要语出惊人,引人注意,方能得到名人的推荐与关注,才能获得提拔,一展所长。初唐虽有科举,但受魏晋南朝影响,推荐式的人才选拔,依然大行其道。如大诗人李白便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狄仁杰虽没有李白的张扬个性,却也知道如何出人头地。>  他是山西太原人,祖、父都做过官。幼年时父亲做夔州长史,《旧唐书·狄仁杰传》上说:「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幼年时他家中有门客被杀,官吏来查,大家都接受了讯问,只有狄仁杰在那里读书,置之不理。官吏责怪他,他说,正和书里的圣贤对话,哪里顾得上你。这就是见识不凡,出语惊人。且不论他的见识言论对与不对,但这种风度是很为当时人所推崇的。>>  所以,在他中了明经科举,做了一个小官员汴州判佐后,就有朝廷大吏、大画家阎立本赏识他了。「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果不其然,「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同府法曹郑崇质,该当出使远方,但其母老而患病。狄仁杰说,「伯母有病,怎么可以让她为万里之外的儿子忧心?」于是请求长官让他代郑崇质出使。>  青年成长时期的狄仁杰,聪明,获大人物赏识,德才兼备。既能得到上级(阎立本)的高度赞誉,又能为同事(郑崇质)分忧解难,由此,打下了他的事业基础。自然,人生当中总会有低潮,成长道路上总会有风险。狄仁杰在官场上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于酷吏来俊臣。>  他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出任大理寺(最高法院)官员。在 天授二年(691),转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但福兮祸之所伏,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未几,为来俊臣诬构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 ,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既承反,所司但待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谓德寿曰:『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德寿不之察。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见……故得免 。」这是狄仁杰生 一线之际。他被酷吏来俊臣构陷而入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他说:大周革命,什么都想换新的,我是唐朝旧臣,心甘情愿被杀戮,说我谋反没错。但狄仁杰并未坐以待毙。他向看守讨得了笔砚,偷偷写了密信藏在棉衣里,跟来俊臣下属王德寿说,「现在天气热了,请交给我家人抽出衣服中的棉絮。」他儿子收到衣服,取得密信,向 鸣冤。 召见了狄仁杰,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说,「要是不承认,这时已经被打死了。」于是武则天免了狄仁杰的谋反死罪。>>  从这个故事中能看出狄仁杰的智慧与城府,不是品行高尚,却不知见机行事之辈。他以退为进,被捕后先承认罪名,在对方放松警惕之后,再想出办法,为己脱罪。这等人生低谷中的从容不迫,值得学习。>  狄仁杰这一生了不起之处,还在于他能推荐、提拔、任用其他了不起的人物。狄仁杰选拔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有一次,武则天让宰相各举荐一个人来做尚书郎。就是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这些官职,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内各司司长,地位很重要。狄仁杰推荐的,是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后来狄光嗣果然当上了地官员外郎(户部司的副长官),非常称职。武则天很高兴:「你就像古代祁奚一样,能举自己儿子为官。」>  狄仁杰也能冒着风险举荐人才。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来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狄仁杰却别具慧眼,认为李楷固是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一定能感恩效节。这个提议也被武则天接受了,授以官爵,委派他专征契丹。果然,李楷固大败契丹余众,得胜而归。武则天为此设宴庆功,宴会上,武则天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  因为狄仁杰知人善任,而武则天也充分信任他,在短短几年之内,他推荐的人遍布朝野。因为他为国举贤,并无私心,而且所推荐的确实都是人才,所以很多人后来一直任职到玄宗朝,位登台阁,成为朝廷精英。《旧唐书·狄仁杰传》上说:「仁杰常以举贤为意,其所引拔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  狄仁杰推荐人才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他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于是张柬之再被提拔为秋官侍郎(刑部副长官),很快就当上了宰相。>  也就是这个张柬之,在后来武则天病重的时候,联合了桓彦范、崔玄、袁恕己、敬晖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将李显推上皇位,完成了所谓的「唐室中兴」。史书认为:「柬之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推荐也。」唐室中兴或许没有狄仁杰什么功劳,可是狄仁杰做到的这一点:「天下桃李皆仰慕,域中豪杰尽归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狄仁杰如何在死后把武则天逼下皇位的

武则天的退位与狄仁杰武则天的退位是为了恪守向狄仁杰的承诺?当然不是,那是小说、影视剧的“演义”。应该说,是狄仁杰“算计”了武则天,武则天最后交出权力,已经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狄仁杰不但是杰出的侦探、

为何武则天还是重用他 狄仁杰想恢复李唐统治

对狄仁杰和武则天来说,各自都明白,武则天想让武周相传,而狄仁杰想恢复李唐狄仁杰明白要女皇帝还位于李氏是不现实的,反对她的最终都死于非命,谁都不能阻止她当女皇帝的决心因此狄仁杰是一直在等待时机,加上武登

历史上有犾仁杰

1.历史上真的有狄仁杰吗狄仁杰是真实存在的,不过狄仁杰是以贤相著称,而不是破案著称,当时天下官吏半出其门,神龙之变的主使人张柬之等人全部是狄仁杰推荐的,所以狄仁杰对恢复李唐天下起了很大作用。狄仁杰(6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李唐皇室被屠杀

李唐皇室被屠杀李唐皇室被武则天屠杀只是时间问题,除非武则天不想登基。所以,688年,武则天对李唐皇室的大屠杀也就符合政治运行规律。李唐皇室虽然大部分都在地方,但一直就关注着武则天的一举一动。武则天收到

为何武则天依然重用 狄仁杰一心想恢复李唐

对于狄仁杰和武则天来说,各自心里都明白。武则天想让武周时代相传,而狄仁杰一心想恢复李唐。然而狄仁杰明白一味地要求女皇帝还位于李氏是不现实的。有多少反对她的人最终都死于非命,谁都没能阻止得了她建立武周当

为何武则天依然重用 狄仁杰一心想恢复李唐

对于狄仁杰和武则天来说,各自心里都明白。武则天想让武周时代相传,而狄仁杰一心想恢复李唐。然而狄仁杰明白一味地要求女皇帝还位于李氏是不现实的。有多少反对她的人最终都死于非命,谁都没能阻止得了她建立武周当

狄仁杰为武则天效力同时也心怀李唐,他在复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狄仁杰为武则天效力同时也心怀李唐,他在复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很多人都是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认识狄仁杰的,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元芳,你怎么看?”。其实,历史上狄仁

历史人物 狄仁杰是怎么说服武则天还政李唐的

你真的了解武则天晚年为何还政李唐?狄仁杰的两句话,让她立马做出决定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垂帘听政到独掌朝廷大权,最终改唐为周作了女皇,武则天可谓机关算尽,一路走来辛苦异常。但在其统

历史人物 狄仁杰是怎么说服武则天还政李唐的

你真的了解武则天晚年为何还政李唐?狄仁杰的两句话,让她立马做出决定吗?全榜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垂帘听政到独掌朝廷大权,最终改唐为周作了女皇,武则天可谓机关算尽,一路走来辛苦异常。但在其

狄仁杰为何三朝不倒?他凭什么让武则天还李唐江山?

  2004年,一个胖子让“狄仁杰”这个名字再次享誉大江南北。《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从播出开始,就大获好评。  这部电视剧打的就是“神探”的名号,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