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终结局 死后秘不发丧

Posted 成吉思汗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终结局 死后秘不发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终结局 死后秘不发丧

   的:提起一代天骄 ,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 相关的联系。历史上, 带领蒙古铁骑摧毁了西夏王国,他自己却在6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那么,西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建王朝?成吉思汗为何要六征西夏?>  党项建西夏>  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如果从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陕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权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为止,西夏王国曾有347年的悠久历史;如果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历史。>>  党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党项族原来居住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区,占据的区域「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浑,有地三千余里」。他们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过著「不知嫁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唐朝初年,逐渐向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迁徒。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一带的党项族平夏部,参加了唐朝对黄巢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酋长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爵号夏国公。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  宋朝初,党项贵族李继迁(拓跋恩恭后裔)附辽抗宋,辽国封其为西平王。1002年,李继迁攻占今宁夏灵武市西南的灵州为西平府,并因其「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且百姓习华风,尚礼好学」等诸多优势,就此定都于西平,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为西夏建国奠定初步基础。之后,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到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改名兴州。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自号「嵬名」,自称「吾祖」(即可汗之意),并升兴州为府,定名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在嵬名仁孝统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蒙古汗目的崛起>  13世纪初,蒙古部乞颜酋长铁木真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南起阴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于1206年创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  刚刚建立起来的蒙古汗国,规模不大,国力也不强,远不如临近的金国和花刺子模国,甚至不如西夏和西辽。尤其是强大的金国的存在,对蒙古汗国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威胁。金国长期以来对蒙古部实行「减丁」政策,曾经杀害过成吉思汗的曾祖——蒙古部的首领俺巴孩汗。因而,成吉思汗与金国有着刻骨的世仇之恨,灭金之志早已有之,但这时蒙古汗国的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壮大自己,否则,随时都有被金国扼杀在摇篮里的危险。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自己的汗国势力,为灭金创造有利条件,成吉思汗首先向临近的还未能降服的国家、部落派遣使者招谕、劝降,以便发动一次扩张疆域的战争。>  西夏与金国相比较,只有城塞防守而无长城之防护,这对蒙古骑兵来讲毫无绕道避险之处,更无遭受迟滞之虞。由于西夏国地处金源边堡长城西端,先征服西夏之后,可以从长城西端和西夏东境之间隙进攻金国,这样既避开长城之防,又保障了侧翼安全,一举两得。先灭西夏,可以从西边对金实施战略包围,砍断金国的右臂;可以获取大量财物以增强实力;可以求实践而练兵,提高军队战斗力。故此,从1205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先后6次对西夏进行了长期的征战。>  六征西夏>  成吉思汗征灭西夏前后经历23年,时间延续如此之久,并非蒙古军无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间,他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南攻北伐,东征西讨,灭国四十。在此转战南北的长期而激烈的战斗过程中,可以说,成吉思汗无暇顾及西夏之事,更无全力进攻西夏的可能,只有从西域还军后才能腾出手来进攻西夏。另一方面,西夏始终不甘心臣服于蒙古汗国,每当蒙古军出兵攻打时,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则无奈求和归降,一旦势力有所恢复,形势对自己有利和有机可乘时,就「礼意渐疏,消极纳贡」,「阴结外援,蓄异图」。在23年的战争中,西夏毁约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于西夏的伪降,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军远征欧、亚的广大地区,无法尽早地解决西夏问题,这就是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为何用时较长的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资、攫取经济利益。因此,采取了浅尝辄止的策略,攻克力吉里寨(今中卫县)后迅速撤回,但扩张的企图显而易见。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在夏境掳掠数月,因粮草不济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攻西夏。在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遭到夏军重创,蒙古军伤亡惨重,相持两个月以后,蒙古大军还是包围了中兴府。夏国主亲自上城督战,守城将士拼 防御。两个月后,蒙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之机,引水淹城。中兴府被围困达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无数。后来,城墙坍塌,决堤的河水四溢,蒙古军队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万般无奈之时,借夏主纳女求和之机,顺水推舟,同意退兵议和。>  1218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两次调集兵力伐夏,西夏两位国主遵顼、德旺虽调兵遣将拚死抵抗,皆因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屡战屡败,以请降遣人质作为条件,换取蒙古军退兵。此间,西夏军队广大将士誓死保卫自己的疆土,打过不少胜仗,给蒙军以沉重打击,一度极大地鼓舞了西夏军民的斗志。但是,就蒙夏之间整个战局而言,还是以西夏王国尽失西域的河、瓜、甘、肃、凉诸州而告终。>  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后,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以65岁高龄亲率大军第六次攻打西夏。在抢占黄河九渡、攻克应理城后,兵分两路向西夏都城挺进。11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夏末主派遣大将率10万大军紧急赴援,途中被蒙古军队击败。已废太子德任率领固守灵州的夏兵与蒙古军队进行死战,战斗激烈的程度为蒙夏作战以来所少见。 后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灵州失陷。成吉思汗对西夏军民的拚死抵抗十分恼火,于12月命令蒙古军队攻克盐州,并派兵四处搜寻,烧杀抢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大汗逝去,西夏亡>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军后路。夏军日夜在都城坚守、抵抗。多次打退蒙军的进攻。5月,成吉思汗回师隆德,因天气炎热,在六盘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兴府谕降。6月,西夏境内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  7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区的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待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统统杀掉。成吉思汗太熟悉西夏的一贯作风,20多年的交手使他再也不会相信西夏的「改邪归正」。不久,末主投降蒙古,蒙军带着末主及几位夏将行至萨里川时,成吉思汗病亡。为了防止夏主生变,蒙古军队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夏末主等杀死,并一举荡平中兴府。>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后陨落在与小国西夏的征战途中,可见,西夏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成吉思汗6次攻打西夏的战争也成为蒙古帝国战争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刘邦死后妻子吕后为何“秘不发丧”

   《史记》记载,“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原因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准备借此悄悄诛杀跟随刘邦起兵的将领。  中国历史上的“秘不发丧”与密室政

汉朝历史 刘邦死后妻子吕后为何“秘不发丧”

   《史记》记载,“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原因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准备借此悄悄诛杀跟随刘邦起兵的将领。  中国历史上的“秘不发丧”与密室政

历史人物 盘点历史上三位死后秘不发丧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秘不发丧,即暂时不向外宣布死讯,如果秘不发丧发生在逝去的皇帝身上,则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皇位的传承,由于皇帝去世得不是时候,继承人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好暂时隐瞒。接下来小编列举三位秘不

刘邦死后,吕雉秘不发丧,原来是为这些事

那年的四月依旧寒凉,草木将绿未绿,花蕾欲开未开。原野上荒芜与繁盛并存,衰败与倔强泛滥。01刘邦死前状况刘邦因伤许久未出寝殿了。四月的倒春寒让他觉得寒冷既大得漫无边际,又锋利如锥子。它在一点点地往骨子里

历史人物 张作霖死后为何长达9年不能安葬,最后却草草安葬在辽宁驿马坊

一代枭雄张作霖,生前轰轰烈烈,死后秘不发丧。18天后宣布其薨逝,祭奠仪式隆重异常。常言道入土为安。张作霖的遗体却长达9年不能安葬。在抚顺修建了豪华的元帅林,最后却草草安葬在锦县驿马坊。千里之外的张学良

历史人物 生前虽然享受万人敬仰,死后却不能马上入土为安

皇帝驾崩之前,乃是天下之主,天下臣民莫不敬仰。但是,一旦皇帝驾崩。皇子和臣子们,会在这个权力真空期,为了争权夺利,杀得你死我活。而对于皇帝本人的遗体,只能秘不发丧,任由其腐烂。生前虽然享受万人敬仰,死

为什么扶苏蒙恬的30万大兵没有反抗就死了?

始皇帝死后,一直被赵高秘不发丧,到了后面甚至伙同李斯、胡亥秘改圣旨,让自己即位,并发圣旨害死扶苏。让他奉诏自尽,为什么扶苏就没有反抗就死了?小编脑动大开一下,做下猜想!说起来扶苏在蒙恬军中,蒙恬的军队

为什么扶苏蒙恬的30万大兵没有反抗就死了?

始皇帝死后,一直被赵高秘不发丧,到了后面甚至伙同李斯、胡亥秘改圣旨,让自己即位,并发圣旨害死扶苏。让他奉诏自尽,为什么扶苏就没有反抗就死了?小编脑动大开一下,做下猜想!说起来扶苏在蒙恬军中,蒙恬的军队

揭秘赵高之死谜团 赵高墓被发掘了吗

赵高之死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开始得势,不仅私自藏匿了秦始皇的遗诏,害死公子扶苏,更是秘不发丧,将此当作他掌权的筹码。之后更是将一国丞相李斯拉下了水。赵高画像狡兔死,走狗烹。扶持胡亥称帝之后,李斯已经成了

为何蒙恬的30万大兵没反抗就死了 胡亥假传圣旨

始皇帝死后,一直被赵高秘不发丧,到了后面甚至伙同李斯、胡亥秘改圣旨,让自己即位,并发圣旨害死扶苏。让他奉诏自尽,为什么扶苏就没有反抗就死了?小编脑动大开一下,做下猜想!说起来扶苏在蒙恬军中,蒙恬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