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后汉高祖刘知远简介 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
Posted 高祖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后汉高祖刘知远简介 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后汉高祖刘知远简介 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
(895年—948年),后 ,五代后汉 。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后晋开运四年(947年), 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年号天福,称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入汴京,自称为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昺之后,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改元乾祐,更名刘暠,同月因病崩于万岁殿。谥睿文圣武昭肃孝 。> 人物介绍>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汉干佑元年(948年)。他在晋朝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暠,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大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大晋,是为晋高祖。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石敬瑭当了七年儿 ,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晋朝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 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又显不「仁」不「义」,还需要等待时机。> 当契丹入开封时,刘知远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当下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而晋藩镇纷纷降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有的拒辽投降,有的斩杀辽使,但均无通图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取中原。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这种算盘虽缺乏进取精神,总还算得是伺机而动,志在恢复。鉴于上述原因,他事先与契丹勾结,奉表称臣,同时广募士卒,养精蓄锐,加紧称帝的准备。> 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晋朝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汉政权。当然,为了掩饰其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意在振奋人心,争取晋朝旧臣的投诚归附,为顺利称帝铺平道路。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刘知远又乘机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字为暠 改国号为大汉,改天福十三年(948年)为干佑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当,进军中派史弘肇为先锋,方能治军严整,所向无敌。不过刘知远在位不满一年,便于干信元年(948年)去世了,时年54岁。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汉隐帝。> 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汉朝灭亡,汉朝共传二帝,历时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刘知远生逢乱世,在其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对契丹的态度。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后期逐渐成为北方强悍的势力,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在契丹帮助下建立了晋朝。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璃要看得远些,做法上也有所区别。虽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但刘知远则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可见他对契丹更多的是主张笼络、利用以图中原,况且他还曾两次大破契丹,直至称帝后也没有中断同契丹的战事。还应提及的是,晋开运二年(945年)秋,位居邺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败仗后,在契丹引诱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刘知远称帝后不惜率军亲征讨伐,兵临城下逼其归顺。对这一反复无常、生性难驯的邺台叛帅,刘知远在临终前还不时提醒左右「善防重威」,并授意将其诛杀。> 历代史学家们对刘知远的评价,多为批评。各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要知道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是唐朝后期方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人民不但备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痛苦,而且还受到契丹进扰的祸害。刘知远作为这一动荡时期的封建帝王,在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然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当然,同其他的封建军阀一样,处于战乱之中的争斗与割据,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人民。> 今传,残存的北宋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以及元曲《白兔记》,均以刘知远早年的传奇经历为题材,同时也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历史风貌。>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知远简介生平 后汉高祖 刘知远 反契丹的先行者 刘知远
中文名:刘知远 别名:刘暠 国籍后汉 民族:沙陀族 出生日期:895年 逝世日期:948年 职业:军阀→皇帝 主要成就:收复中原,建立后汉 庙号:高祖www.cha138.com
(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后汉高祖。沙陀部人。居住太原。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
李氏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档案:姓名:李三娘生卒年:公元913~954年籍贯:榆次鸣李婚配:后汉高祖刘知远封号:皇后谥号:昭圣皇太后李三娘在民间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好多爱听戏的都听过“刘备哭泣江山稳
高祖刘知远皇后李氏唐朝末年的一天,晋阳(今山西太原)一对姓李的农家夫妇正在发愁: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虽然小女孩娇美可爱,但对于一个动乱年代的贫困家庭来说,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可谁知道这幼小的生灵,日后
后汉隐帝(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的后一位,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948年---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死后,他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
>在五代十国这一混乱时期,由于刘知远是从一个牧马卒变成后汉开国皇帝的,而且,在位时间很短,因此,他的故事,包括他的婚姻,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如今残存的北宋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以及元曲《刘知远白兔记》,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刘承,生于后唐长兴二年三月七日(公元930年3月28日)。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刘知远担任太原留守,任刘承为节院使,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刘承,生于后唐长兴二年三月七日(公元930年3月28日)。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刘知远担任太原留守,任刘承为节院使,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
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人物生平>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刘知远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汉高祖刘知远是五代十国后汉的开国皇帝,很多人会问他跟是什么关系?其实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刘知远是沙陀族人,刘邦是汉人,所以刘知远应该不是刘邦的后代。 刘知远是个怎样的人 《旧五代史》:“在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