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次拒修房一生不吃高级菜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次拒修房一生不吃高级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次拒修房一生不吃高级菜

  1995年4月10日,「爸爸陈云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这一年爸爸正好90岁」。>  陈云1905年6月13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陈云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1919年,14岁的陈云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升学,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当学徒,后当店员。>  出身苦寒的陈云并没有对金钱产生强烈的渴望。「爸爸去世后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整理财产:他临终前的月工资是1336元,各项补贴约250元,每月上缴所得税31.05元;按照国家规定,他从当年5月份起就不发工资和补贴了,家属可领到十个月工资的抚恤金,再加上不到两万元的稿费,这就是爸爸一辈子的全部积蓄……」>  然而,一辈子积蓄不多的陈云并非不会理财,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的「理财」中去。>  1944年3月,陈云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  在边区物价波动时,陈云巧用时机,「吞吐」黄金、法币,对边区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采取手段化解,有效地执行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1944年夏天,边区政府一次短时间内就收进黄金万两,赚取了大量金价波动的差价,充实了银行准备金,还进口了大量必需物资。>  而让陈云发挥其卓越的经济领导才能,却是在开国之初。>  1949年5月9日,陈云奉命赴京主持中央财经工作。通过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对此,毛泽东认为,统一财经、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工商业资本家一度认为,中共在军事方面有才能,可打100分;政治方面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很好,可打80分;经济工作缺乏人才,要打0分。而当陈云成功地组织与领导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和调整工商业之后,他们就不得不承认中共在经济工作上也是有奇才的,并称陈云为「共产党的财经专家」。>  李先念也对他的部下说:「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徐帅(徐向前),教会我打仗,一个是陈云同志,教我管经济。」>  「爸爸总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对待手中掌握的财经权力。」1950年2月13日,陈云提出:财经工作人员「不但是不能贪污,而且是不能浪费,就是说,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所谓恰当,就是迟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后用,缓用、急用的问题解决得好」。>  「在爸爸的坚持下,连续三次修房未果。但房子毕竟太旧了,地震后又成了危房,已不适合居住,经过再三动员,爸爸才同意搬到中南海居住,但明确提出:房子就按原样住,不要再花钱重新 。直到他去世,房子旧貌如昔」。陈云的厨师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朴素的陈云让厨师发起了「牢骚」。「这是因为爸爸从来不吃所谓的『高级菜』。」>  三次拒修房与不吃「高级菜」>  从1949年进京,陈云在西城区北长街58号的老房子里住了整整30年。>  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当时机关行政部门提出要大修,爸爸不同意,说:『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  后来,后勤部门考虑到房内很多墙皮脱落,走道和楼梯上的地毯已经磨光,又提出要大修,「爸爸仍然不同意,觉得不影响办公,没必要修,结果又没修成」。>  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时,陈云的办公室南墙被震出一米多长的宽裂缝,后勤部门请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整个楼房结构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就提出把老楼拆掉,再在原址上建一幢新楼,「爸爸还是不同意。他说,『虽然是老房子,也比老百姓住的房子好,这样好的房子都拆掉建新房,会脱离群众,影响不好』。」>  「在爸爸的坚持下,连续三次修房未果。但房子毕竟太旧了,地震后又成了危房,已不适合居住,经过再三动员,爸爸才同意搬到中南海居住,但明确提出:房子就按原样住,不要再花钱重新 。直到他去世,房子旧貌如昔」。>  陈云的厨师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朴素的陈云让厨师发起了「牢骚」。「这是因为爸爸从来不吃所谓的『高级菜』。」>  陈伟华说,「爸爸的艰苦朴素是出了名的。」>  「两条毛裤穿了二十多年,有十几个补丁;一件皮坎肩是辽沈战役的战利品,一穿就是十年;后来在医院住院时,还要求把他用过的点眼药的棉花球都保留下来,消毒以后二次使用。」>  「有一年冬天,已近11月中旬,北京气温骤降。周总理去找爸爸,见他正披着棉被坐着办公。总理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供暖,但爸爸一再坚持说:『11月15日开始供暖,这个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陈云有两套毛料中山装,分别是1952年到苏联及1954年到越南出访时按规定由公家做的,「后来就成了他的『礼服』,只在每年过节或接见外宾时才穿,平时穿的都是布衣、布鞋。」>  这两套「礼服」后来穿旧了,胳膊下面和膝盖等部位磨得很薄,「妈妈和工作人员商量,想给他重新做一套新的」,陈云却说,「补一补还可以穿」。>  陈伟华说,「至今想起爸爸,他对物质的需求总是那么低,常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不许搞特殊化。」>  「在爸爸的坚持下,连续三次修房未果。但房子毕竟太旧了,地震后又成了危房,已不适合居住,经过再三动员,爸爸才同意搬到中南海居住,但明确提出:房子就按原样住,不要再花钱重新 。直到他去世,房子旧貌如昔」。陈云的厨师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普通的家常菜,我这个技术也提高不了。」朴素的陈云让厨师发起了「牢骚」。「这是因为爸爸从来不吃所谓的『高级菜』。」>  「我和红卫兵评理就是了」>  1966年6月,陈伟华刚刚高中毕业。>  1966年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云遭到康生攻击「思想长期与主席对立」。这次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陈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11位,即最后一位。>  到了1966年底,社会上出现了攻击陈云的大标语和小报。「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年年初的一个深夜,一群造反派闯进了我们在北长街的家,不由分说就动手又抄又抢。幸好此前父亲已在周总理的关照下,住到了万寿路的一处地方。」>  「母亲和除我之外的其他孩子,也都或在外地干校,或在学校住,家中只有我一人。造反派见没抓到我父亲,就把我揪住『审』了一通。」>  陈伟华只是泛泛地回答了一些提问。随后,他们在地上和墙上到处涂写下了「打倒」陈云的大标语。「我气愤极了,冲着他们大声说:『父亲从来没有反对过毛主席!』这是我至今仍能记起的回击造反派的唯一一句话。」>  这次抄家后,陈伟华被接到了父亲在万寿路的住处。「父亲听说了抄家的事后,不为所动,还是镇定如常,他从容地坐在沙发上,听着我仔细描述被『审』的情况,有时还大声笑起来。听着听着,他老人家站了起来,说:『红卫兵抓住我,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和他们评理就是了。』」>  陈伟华清楚地记得父亲说这句话时的情形,「他一边说,一边甩起双臂,做出走正步的样子,意思是,革命的路还要坚定地走下去。」>  让女儿「归队」当教师>  陈云在北京受冲击的同时,夫人于若木独自去了湖南的「五七」干校,「哥哥、姐姐、妹妹也先后被学校和单位分配到了外地,只有我和上初二的弟弟留在了北京」。>  然而,陈伟华并没有继续留在北京城区。>  1966年,陈伟华高中毕业。1968年,她被分配到北京郊区怀柔县,在那里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当教师本是我从小的愿望,但没想到的是,这一切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发生的。」>  陈伟华被分配到了辛营公社。>

相关参考

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

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赵子龙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为一位勇猛的战将,而且相对于关羽的倨傲、张飞的鲁莽,赵云更多的是谦和冷静,在人格上几乎无可挑剔。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

三国历史 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

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赵子龙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为一位勇猛的战将,而且相对于关羽的倨傲、张飞的鲁莽,赵云更多的是谦和冷静,在人格上几乎无可挑剔。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

赵云三次拒娶美女樊氏是什么原因

  赵云  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已经出道20年,还是孑然一身,可以算得上是个典型的晚婚一族了。这,有一桩姻缘向他招手。我们的赵大英雄怎么做的呢?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讲述了这一段故事。说的是赤壁

李世民如何三次拒絕飛到眼前的桃花運

第二次桃花運,發生在貞觀二年。曾任隋朝通事舍人的鄭仁基有個十六七歲的女兒,「容色絕姝,當時莫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皇后長孫氏得知消息後,想方設法找到了她,請求李世民將其納為嬪妃。李世民也同意了,頒

李世民如何三次拒絕飛到眼前的桃花運

第二次桃花運,發生在貞觀二年。曾任隋朝通事舍人的鄭仁基有個十六七歲的女兒,「容色絕姝,當時莫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皇后長孫氏得知消息後,想方設法找到了她,請求李世民將其納為嬪妃。李世民也同意了,頒

羌族人日常都有何饮食习俗 羌族习俗简介

北川羌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喜庆宴席模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原材料拥有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档次和形式。凡修房造屋、婚丧寿庆,席桌上的配菜、盘、碗都有规定,下酒菜、下饭菜大体分开,其形式多为"十三花

历史秘闻 纪晓岚的下联很有内涵

说起纪晓岚,相信许多小伙伴都不会陌生,之前的一些文章也介绍过他的相关趣事。客观来说,纪晓岚才华的确不简单,足以称得上清朝有名的才子,一生传奇不已,既每顿饭只吃肉不吃菜,每天“运动量”很大,一般人很难与

康熙帝八次拒受尊号内幕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

历史人物 只吃对的不吃贵的

  毛泽东一生进食都讲究一个「杂」字,还特别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爱吃的东西。如泥鳅、鸡脖子、鱼头、小鱼虾。他还喜欢吃杂粮,喜欢粗茶淡饭,他的「进补」理论是:补品能少吃就少吃。>  毛泽东主席长

有两种食物慈禧从来不吃,你知道是什么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慈禧。慈禧掌管了清朝四十八年的大权,一生追求权力,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掌权之后,个人生活极度奢华,单说吃饭吧,她每一餐就要吃一百多道